【經濟界面】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由日前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表決通過,將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外商投資法實施后,將取代“外資三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成為新時代中國利用外資的基礎性法律。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第41個年頭,外商投資法的出臺引發全球的關注和贊譽,彰顯了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和積極行動,增強了投資者信心和中國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將對中國高質量發展產生全方位的積極影響和促進作用。
為新時代擴大開放提供法治保障
●聲音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商學院教授漢斯·亨得利希克:外商投資法展示了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積極姿態,不僅有助于改善中國投資環境,也關系到中國在海外的投資,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義。
美國羅格斯大學法學院教授李繼:外商投資法傳達出了明確信號,中國歡迎外商投資,保護外國投資者的合法利益。這將有利于增強投資環境的透明度和可預測性,有利于提升投資者信心。
瑞士《新蘇黎世報》網站日前發表的一篇文章敏銳地指出——“外商投資法是中國對未來的承諾。”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部新法能夠透視新時代中國發展的恢宏場景。開放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鮮明標志,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外商投資法是新時代我國外商投資法律制度的“四梁八柱”,是一部外商投資的促進法、保護法。
1979年7月,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出臺,這是改革開放新時期第一批7部法律之一,它標志著中國打開大門引進外資、實行對外開放;1986年和1988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又先后制定了外資企業法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制定了‘外資三法’,對引進外資發揮了重要的保障和規范作用。40年過去了,當時的‘外資三法’已經不能完全適應形勢的發展變化,為了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加大吸引外資力度,非常有必要制定一部統一的新的外商投資領域的基礎性法律。”商務部研究院外國投資所副主任張菲表示。
外商投資法以法律的形式著力于促進和保護投資,為外企在華投資興業創造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通過國家立法的形式表明了我國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決心和意志。中國在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中,邁出關鍵的一步。
由總則、投資促進、投資保護、投資管理、法律責任和附則等6個部分組成的外商投資法,全文共42條。在外資準入、保護、管理等方面給出了一系列綱領性指導。以積極的對外開放姿態,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使這部法律成為一部外商投資的促進法、保護法。
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指出,外商投資法的特征鮮明:確立了對外資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模式,意味著中國的投資環境更加開放、穩定和透明;確定了外資在中國進行公平競爭的環境,進一步加強了對外資企業權益的保護。
“外資青睞的并不只有廉價勞動力,它還需要充滿競爭、發達完善的環境,這樣才能創造利潤。”俄新社日前發表的報道稱,外商投資法的實質在于,中國支持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同等適用于外商投資企業。
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傅強眼中,外商投資法將為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提供堅實制度保障,在多個方面有助于改善國內營商環境、簡化外資投資管理、保障外資合法權益。
對外開放“加速度” 轉型升級“快進鍵”
●故事
“在工商部門網站填寫信息后,一鍵將數據上傳至商務部門,第二天商務備案就審核通過了。”德資企業北京寶瑪柯供應鏈管理公司是“單一窗口、單一表格”企業注冊新模式的受益者。以前,外資企業注冊需分別進行工商登記與商務備案,如今在一個窗口、填一張表格就能輕松搞定。同時,通過精簡企業填報數據的工作量,企業在商務備案環節減少重復填報事項達45%。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政府的承諾擲地有聲,中國政府的改革立竿見影。
2018年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禁止和限制類項目大幅減少,汽車制造等重要領域實現大幅開放;央行提出擴大金融開放的11條措施并陸續落實;高技術行業和現代服務業開放邁出堅實步伐;大幅降低汽車零部件、抗癌藥以及多種日用品進口關稅,關稅總水平從上一年的9.8%降至7.5%……過去的一年,中國在對外開放的重大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擴大外資準入大踏步前行。
美國的特斯拉來了;德國巴斯夫與廣東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預計投資總額將達100億美元;英國石油公司新增1000個加油站開始布局……中國擴大開放的舉措已產生乘數效應,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越來越大。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的統計,去年全球跨國投資下降了19%,但中國吸引外資卻逆勢上揚,增長了1.3%。
外商投資法出臺了,新一輪對外開放將跑出“加速度”,讓中國始終成為全球經濟新格局中的一片廣闊投資熱土。外商投資法律制度與時俱進、不斷發展完善,更加高效地鼓勵外國投資者在中國進行投資,積極擴大外資將迎來新的熱潮。
“中國政府高效、有為,能夠根據經濟發展情況調整政策,不斷改善營商環境,這也使中國成為越來越受歡迎的投資對象國。”現代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赫埈表示。
霍尼韋爾中國總裁余鋒認為,外商投資法將提升投資環境透明度,鼓勵外資到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領域進行投資。
“外商投資法從法律層面給外商吃了‘定心丸’,將推動外資企業把最先進、最具競爭力的技術投放中國市場。”日本東林國際通商公司代表董事社長、日本吉林總商會會長莊旭表示。
外商投資法不僅是保障外商安心投資的“定心丸”,也是促進中國經濟轉型的一個“快進鍵”。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坦言,開放肯定會帶來行業競爭加大,國內企業壓力肯定會有。但國內的企業需要有一個競爭環境,變壓力為動力,在競爭中才能真正地壯大。
俄新社報道認為,中國本土企業早已不再是溫室中的花朵,它們能夠承受而且也亟須類似的競爭考驗。創新飛躍總是被突如其來的競爭浪花所催生,現今也不例外。
“中國引進外資到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以外商投資法來營造法治化市場環境,不光有利于吸引優質外資,也有利于以競爭促進中資企業做大做強。”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鳳英表示。
讓擴大開放的政策法律落地生根
●期待
德勤中國副主席蔣穎指出,外商投資法每一條都需要有復雜的落地條款。譬如,服務和投訴怎么落地?外資管理是多頭管理,除了商務部,還涉及工商、稅務、海關等多部門,怎樣才能協同管理?這些都具有挑戰性。
“引入國外好的大的企業、先進的技術和競爭機制,對整個宏觀經濟和社會創新都是有促進的。”CEI中國企業研究所秘書長唐大杰指出,“目前最關鍵的是負面清單如何落地,是否會進行大幅度的修改調整。”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見中外記者時指出,外商投資法是要用法律的手段更好保護外商投資,吸引外商投資。這個法律也可以說是規范政府行為的,要政府依法行政,而且政府要根據這個法律的精神出臺一系列法規、文件,保護外商權益,比如信息投訴機制如何公開、透明、有效。下一步,會推出一系列有關法規和文件,讓外商投資法順利實施。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有關負責人指出,外商投資法通過以后,肯定還會起草相應的配套法規規章。在法律文本確認之后,相應的執行文本也會出臺。
在今年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擴大開放成為核心詞匯。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在“穩中求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單元討論中透露,會進一步加快制定相關配套規定,完善“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制定“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擴大外商投資產業范圍,推動更多批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外資項目盡快落地。央行行長易綱也提出,將進一步推動金融改革和開放。中國將進一步壓縮“負面清單”,允許更多領域實行外資獨資,進一步降低關稅,降低通關難度……
來得了是市場準入,待得住要靠營商環境。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日前表示,為確保外商投資法的順利實施,目前,商務部正和有關部門一道,積極推進相關配套法規的制定工作。同時,商務部也在對現有的外資管理規定進行全面清理,統籌推進“廢改立”的相關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商務部將積極、認真地聽取外商投資企業等有關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指出,今后中國的對外開放將更加互利共贏,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將繼續縮減,外資將能夠進入更大市場空間、更多產業領域,享有充分的國民待遇。中國還將加快修改完善國內法律法規,以法定、規范的方式將對外開放舉措固定下來,包括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大對侵權行為的處罰等。中國的開放大門將會越開越大。
王受文表示,盡管全球跨國資本的流動在減少,盡管各國在吸引外資方面的競爭加劇,盡管現在也遇到了勞動力成本上漲帶來的競爭優勢弱化,但中國有龐大的市場優勢,中國經濟穩定增長,中國勞動力素質不斷提高,以及中國穩定的投資環境,特別是外商投資法出臺以后,將提供更優的外資環境,今年的利用外資仍然能夠穩定規模、提升質量、優化結構。
(記者 張翼)
鏈接: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云:
在與國際接軌的同時樹立更多規范
中國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新階段,需要在與國際進一步接軌的同時樹立更多規范,為內外商投資活動創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在改善國內營商環境的同時,立法保障外商在華投資的權益、規范和引導其在華投資行為,既是大勢所趨,也是水到渠成。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賈晉京:
中外企業形成更多合作關系
中國國內已經形成了比較強大的資本形成能力,在此基礎上,讓更多外商進入既能夠進一步加強資本流通,也可促使中外企業在共享價值鏈的過程中形成更多合作關系,同時還可推動國內市場監管和法治建設。
(溫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