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國高質量文藝作品的數量偏少,既不能滿足審美水平不斷提升的人民群眾對文化產品的需求,又不能向世界充分彰顯我國的文化軟實力。求真、至善、尚美是藝術本質對文藝作品的內在要求,也是文藝作品質量提升的方向。文藝工作者在創作觀念和創作手法上都必須為此付出更多努力,進一步提升我國文藝作品質量。
【關鍵詞】藝術本質 文藝作品 高質量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我國文藝作品質量的提升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一方面,文藝作品代表著時代精神風貌,塑造著人民的價值理念和審美層次;另一方面,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必須樹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要建立在文化繁榮昌盛的基礎之上,而文藝作品質量是衡量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準。新時代,我國文藝作品的發展更需要體現藝術的內在特征,這對處于市場環境中的文藝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認清藝術本質是提升文藝作品質量的關鍵
近些年來,文藝工作者、專家學者、普通觀眾等各個群體就我國當前文藝作品的質量問題展開了激烈討論,這些討論聚焦于文藝作品的各個層面,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而討論焦點最后往往落在一些基本問題上。比如,文藝作品內容和形式哪個更重要?再比如,衡量文藝作品質量的標準是批評家的評價,是觀眾的口碑,還是作品的市場表現?
我們仔細推敲種種爭論焦點就會發現,人們爭論的根本原因是對藝術本質的理解存在不同,這個問題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顯得尤為突出。很多文藝作品,尤其是大眾文藝作品其實是文化產業的產品,其生產、宣傳與發行必須符合商業邏輯以實現盈利目的。但是,文藝產品是一種既承擔經濟價值功能又承擔社會價值功能的特殊商品,它對受眾的價值觀念和整個社會風氣具有重要影響。文藝工作者必須以藝術本質為根本標準,在藝術與市場之間尋求平衡,憑借高質量作品在文化市場上獲得長遠發展。
藝術創作應該觀照現實,激勵人們反思過去和憧憬未來
藝術是通過塑造具體生動的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形式。藝術的本質決定了它具有求真、至善、尚美的特征,文藝作品應體現對真善美的永恒追求。
藝術是對客觀生活的再現,具有求真的本質特征。藝術首先要真實,它雖然具有活潑生動的形式,但就其內容而言,是對客觀世界的再現。文藝工作者是否真實地反映現實生活是對其創作能力、態度和勇氣的基本考驗。當前很多文藝作品遭人詬病的原因就是不真實,這些作品遮蔽或扭曲客觀現實,讓觀眾從理智到情感都難以接受。那么,什么樣的文藝作品才是真實的?
首先,文藝作品必須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表達他們的真情實感。社會主義文藝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和社會生活的主體,脫離人民群眾生活的文藝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可喜的是,近年來陸續出現了一些表達底層人民心聲的現實題材作品,這些作品獲得了業內外一致好評。其次,文藝作品應立足當下,觀照現實。“立足當下”并不是對文藝作品的取材范圍進行限制,作品取材自然應該囊括各個時間和空間維度,但是,藝術創作的宗旨應該是觀照現實。文藝工作者應通過作品激勵人們去反思過去和憧憬未來,反思與憧憬的根本目的是讓人們對當下生活進行有益思索,正確處理現有環境中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之間的關系。最后,文藝作品應在細節真實基礎上反映社會歷史發展內在規律。很多文藝作品缺乏真實性不僅表現在情節上,更表現在故事中的人物命運發展完全違背歷史規律,這些人物的思想意識要么憑空產生要么超越時空,完全不是所處歷史環境的產物。以某些熱播的歷史宮廷劇為例,與道具和具體情節出現錯亂相比,更嚴重的不真實體現在劇中人物命運的發展邏輯上,他們完全是按照現代人的意識對自己的命運做出選擇。人是社會環境的產物,這種不顧歷史背景而隨意設置故事邏輯和人物命運的藝術處理方式是對歷史的根本扭曲。
藝術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形態,具有至善的本質特征。藝術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一部分,因其生動活潑的形式在人民群眾中間發揮著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價值引領作用,因此文藝作品應當樹立至善的價值觀。這不是要求文藝作品有意回避現實生活的苦難,作品既要反映人民生活中存在的幸福與希望,也要反映不幸與茫然。在真實的基礎上,作品必須具有健康正確的價值觀,引導觀眾樹立至善的價值追求。文藝作品應當發揮題材多樣性的優勢讓觀眾穿越于不同時空維度去思索當下,正視現實生活的困境,并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事物的發展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它是一代又一代勞動人民用力量和智慧不斷打破重重束縛的艱辛歷程,也是勞動人民不斷邁向更好生活的光輝歷程。文藝作品的價值引領作用就是要讓受眾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去開拓美好的未來,提升整個民族的凝聚力。另外,在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中,意識形態較量可謂沒有硝煙的戰場,而文藝作品是主要籌碼。意識形態堡壘的鞏固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本國生產的高質量文藝作品,以此抵擋外來不良作品的思想侵襲,堅守我國的文化長城。文藝作品如果一味追求經濟效益,讓低俗、庸俗、媚俗的作品充斥市場,必然會極大地影響我國文化建設的質量。
藝術是形象化的表達方式,具有尚美的本質特征。藝術是一種意識形態,與哲學、宗教等形式的意識形態相比,藝術的獨特魅力在于其具體生動的表達方式。文藝創作要遵循美的規律,用美的形式去感染人,讓觀眾在美的享受中實現精神境界的升華。真實的內容用美的形式呈現才能更好地發揮價值引領作用,這才是藝術的本義所在。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主旋律影視作品一直處于尷尬境地,主要原因就是藝術呈現方式不符合美的要求,給觀眾生硬、枯燥的觀賞體驗。近年來,我國主旋律影視作品面貌煥然一新,涌現出大量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人物設置合理鮮活、視聽體驗震撼人心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既發揮了價值引領的教育功能,又讓觀眾獲得審美享受,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大大提升了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對文藝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文藝工作者的認識和行動是提升作品質量的關鍵,藝術本質對作品的內在規定向文藝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文藝工作者要以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為指導,樹立正確的藝術觀。文藝工作者要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從人民群眾那里捕捉時代先聲和創作靈感,在作品中反映新時代人民群眾的真實生活和情感。
其次,文藝工作者要有歷史責任感,在藝術和市場之間尋找恰當的平衡點。社會主義文化產業的繁榮給藝術創作帶來了歷史性機遇與挑戰,文藝工作者要充分發揮和利用市場優勢,借助資本力量創作出更多高質量文藝作品。同時,文藝工作者要勇于承擔民族發展的責任與使命,創作出無愧于歷史和時代的偉大作品。
最后,文藝工作者要培養兼容并包、海納百川的胸懷,廣泛吸收中國傳統文化和世界各國文化的精華。古往今來,世界各國人民對美的向往與追求造就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樣態,藝術表達方式的完善要從各種文化中吸取營養。文藝工作者要廣泛吸納中國傳統文化和世界各國文化的精華,在多元文化碰撞中激發創作靈感、提升美的認識,通過優秀的文藝作品將中華優秀文化傳遞給全世界。
(作者為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北京電影學院基礎部講師)
【參考文獻】
①《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責編/孫垚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