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歷史文化作為整合歷史和文化的新概念,超越了傳統上對于“歷史”和“文化”概念的一般認識,歷史文化通過歷史回憶的方式,表現出時間詮釋、主客統一和實踐性的特征。歷史文化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不同的維度,分別是認知維度,審美維度和政治維度,三者統一于歷史文化概念之下。
【關鍵詞】歷史文化 歷史回憶 認知維度 審美維度 政治維度 【中圖分類號】G05 【文獻標識碼】A
在實踐中,歷史與文化密不可分,尤其隨著歷史學和歷史意識的發展,傳統的“歷史認識”和“歷史思考”等概念已經不能再有效涵蓋歷史回憶的作用,這些概念更多體現的是歷史橫截面,而無法充足體現出歷史的縱深性和動態性。因此,建構一種歷史文化的新范式,對歷史與文化進行整合,能夠對歷史與文化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思考。
歷史文化是傳統的守護者,國家和民族的捍衛者,以及社會未來發展的預言者
歷史文化可以看成是一個綜合概念或一般概念,歷史上所有人類創造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文化中的所有成分都可以劃歸到歷史文化領域。歷史文化在實踐中發揮著傳統的守護者、國家和民族的捍衛者,以及社會未來發展的預言者的作用。
人類的文化生活實踐是一個復雜的廣闊領域,歷史文化通過把歷史回憶的不同社會功效和回憶策略進行跨越式綜合,將歷史回憶在科學研究、政治斗爭、藝術表現、學校教育、休閑娛樂和其他活動中分別采用的不同策略進行統籌和綜合,使歷史回憶統一于“人類精神力量”,這樣歷史回憶分散于不同場所的社會功能,如教導、啟蒙、娛樂、譴責、評價等得以統一。歷史文化通過發揮范疇的功能,把歷史的不同現象和歷史回憶的不同功能統一在人類生活實踐的整體領域中,雖然“歷史”原則上是一種特殊的自我的東西,既與所有文化領域相關,又在不同文化領域中表現出特殊性,但是歷史文化概念同時包含了這種統一性和特殊性。
歷史文化與歷史意識緊密相連,歷史意識對社會文化生活的影響無處不在、無所不及,任何文化領域想要發揮其文化作用都離不開歷史意識。歷史意識通過人類實踐生成歷史文化,凸顯著歷史文化的實踐主觀性;相對應的,歷史文化反作用于歷史意識,引導人類實踐,顯現著歷史文化的實踐客觀性。歷史意識強調的是一種純粹主觀性,很容易把歷史的客觀性給徹底消融掉,而歷史文化則通過實踐的方式將歷史與文化的主觀性和客觀性相統一,更為全面地理解社會現象。
歷史文化與歷史回憶密切相關,通過歷史回憶的方式,歷史文化表現出三個不同的特征
第一個特征在于歷史文化通過歷史回憶的方式實現對歷史時間的詮釋。主體的回憶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自我回憶,另一種是歷史回憶,這兩種回憶都與過去相關,但是歷史文化主要指主體回憶中的“歷史回憶”,僅限于自我回憶中那些能夠超越自身壽命界限去追溯過去的部分,這些部分在對現在的生活實踐進行詮釋的時候,能夠獲得一種超越自身生命長度的未來視角。歷史回憶將過去、現在和未來這三個時間維度融合在一起,生成一種能夠自由穿梭于三個維度的時間意識,過去在這種時間意識中“鮮活”起來,不再停滯在過去某個時間,而成為現在的一部分,并具有了未來的指向。歷史文化將時間的感知、詮釋、導向和目的綜合為一種時間方案,通過這種時間方案使歷史回憶的功效得以發揮。
歷史文化的第二個特征在于歷史回憶是人類主觀意識與客觀經驗的統一。歷史文化作為主觀意識和客觀經驗的統一,承認“過去”經驗的客觀性,歷史回憶基于客觀經驗之上不同于主觀意識的任意想象;同時,歷史回憶的主觀性也決定了過去經驗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并不影響歷史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歷史文化是過去事實與歷史評價的合成體、過去經驗與歷史意義的統一,始終處在主體與客體對立統一的張力之下不斷搖擺。
歷史文化的第三個特征是實踐特征,即歷史文化通過歷史回憶的方式,使歷史主體對自我思維和自我行動之間的關系進行協調,完成對生活實踐的時間導向。歷史文化在實踐中發揮著內在導向和外在導向的作用,歷史文化的內在導向使人類形成歷史認同,使他們在時間的變遷中保持自身與群體的一致性。歷史意識發生顛覆性的改變,歷史認同也會相應的瓦解和坍塌。歷史文化的外在導向使人類在實踐中獲得時間方向,借助于這種方向可以有效地組織行動、制定目標和策略,并會形成相對穩定的時間詮釋模式。歷史文化概念的實踐性在于其不只是一種純粹主觀的意識,而是面向人類現實生活和引導實踐行動的,因此,所有關于歷史與文化的研究都應該納入到實踐性的歷史文化范式下進行。
歷史文化的認知維度、政治維度和審美維度
歷史文化作為一個多元的、復雜的概念,包括歷史思考的眾多維度,宗教的、倫理的、政治的、藝術的都可以歸為歷史文化的范疇。德國歷史哲學家約恩·呂森根據文化在實踐中的詮釋作用,將歷史文化分為三個基本的維度:認知維度、政治維度和審美維度。
歷史文化最基本的維度是認知維度。認知過去的事實與經驗是歷史與文化研究的基礎功能,這一維度也是歷史之所以存在的根本原因。歷史思考的目的在于學習前人的生活實踐經驗,通過認知和總結這些經驗可以有助于現在的生活實踐。歷史文化如果失去了認知過去經驗的功能,其他功能也就無從談起。無論歷史文化涵蓋的范圍有多么廣,它始終包含著一種認知功能,專注于歷史與文化的真實圖景。
歷史文化的另一個基本維度是審美維度。歷史文化的審美維度要求用一種美學或藝術的觀點看待歷史與文化,歸納和總結這些美學形式所發揮的獨特作用,清晰識別歷史文化中美學方法的運用和效果。歷史文化的審美維度注重探討歷史回憶在美學上的建構方法、標準和形式等,通過這些研究可以更好地擴大歷史文化的影響力,并且強化歷史經驗的認知和政治維度。歷史文化的審美維度看到了歷史思考和文化記憶中人類審美意識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審美對于歷史敘述和文化傳承所發揮的巨大作用。
歷史文化的第三個基本維度是政治維度。歷史文化的政治維度主要是指歷史被應用于政治統治中,用以解釋統治關系和現在生活的合法化。歷史文化通過各種歷史象征符號說明和解釋現存政治的存在意義,維系成員對現存政治體制的贊同。歷史文化和政治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一方面,政治的合法性只能通過歷史文化進行說明;另一方面,歷史文化中已經先天存在著某種政治統治體系,歷史文化脫胎于其中并為其服務。歷史文化只有符合現存政治統治的實踐導向和文化導向,并且一定程度上與民眾的政治意圖和利益相符,其實踐功能才能切實發揮作用。
歷史文化的三個維度分別與歷史真相、美和權力三個原則相對應,與生活實踐中科學、藝術和政治三個領域相對應,與人類普遍的精神活動——感情、意志和理智相符合,三者不存在先后和等級,也不能夠彼此替代與合并。歷史真相決定了政治維度和審美維度的邊界和限制,如果越過了真相的雷池,歷史在政治維度和審美維度中的實踐作用將會適得其反;審美維度決定了真相認知和政治利益的接受程度,同樣是關于歷史文化的表現,人們更樂于接受那個能打動人心和引起共鳴的;政治維度決定了歷史文化不是存在于真空和想象中,不是抽象的文字堆砌和邏輯演繹。總之,歷史文化的三個維度既可以獨立對歷史文化進行建構,又可以對建構的歷史文化進行檢驗和批判。無論是歷史文化的認知維度、審美維度,還是政治維度,都存在著一些對于各種文化而言具有普遍意義的理念,這也是構建歷史文化新范式的意義所在。
(作者為云南大學歷史與檔案學院博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①[德]約恩·呂森著、綦甲福譯:《歷史文化——論歷史在生活中的地位》,《山東社會科學》,2005年第4期。
②[德]約恩·呂森著、綦甲福等譯:《歷史思考的新途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責編/張寒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