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綠樹成蔭、靜謐的小山村、樸素的村民,在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白馬鎮的最北部、與諸暨市交界之處,有一個叫做虬樹坪的村子。這個村雖小,名氣卻不小,有著“江南酒鄉”的美譽,更因為此地村民利用良好的山水優勢、空氣優勢,以及一直傳承下來的釀酒工藝,被熟識之人稱為浦江“茅臺”村,村民們釀制的白酒,則被稱為“浦江茅臺”。
虬樹坪相關負責人介紹,村里共有127戶人家,主要是宣、傅兩姓,宣姓是500多年前從諸暨界碑宣遷徒過來,和傅姓人在這座像一條長有頭角的小龍形狀的山坪上建村,當時山坪上長滿參天大樹,于是就有了虬樹坪這個村名。兩姓人家住在一起,揉合了浦江話和諸暨話的精粹,演繹成獨特的虬樹坪話,如今老老少少的虬樹坪人,在村里都說一口屬于自己的方言。
虬樹坪村西南靠山,東北臨壑,別有一番風景。值得一提的是,虬樹坪高山上種出來的無污染糧食,品質相當好,村民們除了吃剩余的就用來釀制燒酒,其中虬樹坪高粱燒口感不錯又不上頭,被譽為浦江的“茅臺酒”,在本地很有口碑,市場也很暢銷。
說起虬樹坪的“酒史”,村民們都會異常興奮。據了解,虬樹坪村久負“江南酒鄉”之盛名,村民用高山無污染糧食自制燒酒,品質優良,好喝不上頭,被譽為“浦江茅臺”。釀造白酒究竟起于何時?即便是村中的老人,問急了也只能說他們爺爺的爺爺就開始釀酒了,沒人能說得清楚。只是這祖祖輩輩傳下來的造酒工藝,被完好地保留并繼承了下來。現在,虬樹坪村釀制的白酒種類頗多,比較常見的有高粱燒、獼猴桃酒、金櫻子酒、桑葚酒、香榧酒等。
據介紹,虬樹坪村釀酒工藝傳統而富有特色,具有多道程序:
——煮高梁:把高粱倒進水缸浸泡兩天兩夜,瀝干后再用清水沖洗干凈,放入鍋里煮熟,攤涼后拌入白藥,在地上平放一層木板,再鋪上一層稻草,稻草上又鋪上一層塑料布,把拌了白藥的熟高粱倒上,再蓋上兩層厚厚的棉被,捂得嚴嚴實實。
——翻倒:兩三天后會滲出黏黏稠稠的液體,待到液體變清了,要馬上翻倒到水缸里,否則熟高粱就會被“捂過”,釀造出來的酒就會變酸,只能倒掉。
——封缸發酵:釀酒師會把缸口封死,不能有丁點漏氣,進行至少一個月的發酵。
——蒸餾:一個月以后,把發酵好的高粱放到置在鐵鍋上的蒸籠里,蒸籠上放一個不銹鋼(以前用錫)制的鋼桶,中間用一片狀如倒置的鍋狀的不銹鋼隔開,上層用來放涼水,下層底部焊一圈凹槽,凹槽向外開一小口,把這只不銹鋼桶與蒸籠緊扣。等到鍋里的水沸騰后,水蒸汽穿過高粱,也把發酵了一個多月的濃濃酒精隨水汽上升,到達鋼桶上方遇冷后,蒸汽沿內壁流下,順著凹槽的洞口緩緩流入置酒的容器。
——成酒:這時候高粱的精髓,已經從谷物升華到了白酒,完成了一次真正的“浴火重生”。
釀制的工藝是可以借鑒學習的,那么為什么虬樹坪村燒酒會有如此之美譽呢,虬樹坪村相關負責人介紹,虬樹坪村燒酒釀制有“三寶”:
——酒井:好酒自用好水,一口“酒井”便是虬樹坪村燒酒的秘方之一,同一個釀酒師用同樣的原料和工藝,離開這口老井的水,釀造出來的酒就沒有原來的甘冽和清醇,一直為村民所樂道。這口井春暖夏涼,水質清澈,再旱的年份,也從不干涸,以前大家就靠這口水井度過災年,是名副其實的生命之泉。
——白藥:“曲乃酒釀之骨”,虬樹坪酒曲(白藥)采用祖傳秘方,由45種中藥磨成粉末和磨好的新早稻谷粉按一定配比均勻混合后,加入由草藥熬制的湯藥攪拌壓制成小圓球發酵而成。用此藥釀制的白酒入口棉柔且不上頭,引得臨近縣市的酒商慕名而來采購。
——高梁:虬樹坪村是在巍巍群山郁郁樹木環抱下的山中高地,綠樹成蔭、空氣清冽,幾無污染。在這樣的高山上種出來的糧食,汲取日月星辰、陽光雨露之精華,種出來的糧食純凈、無污染,品質相當好,由此釀制出來的白酒也是純正無比。
據了解,4月27日至28日,白馬鎮將在虬樹村舉行首屆開酒節暨櫻桃采摘活動,屆時將有非遺授牌儀式、旗袍秀、陳酒拍賣、品酒比賽、文藝演出、傳統釀酒工藝展示體驗、櫻桃茶葉采摘、摔碗酒、美食節、攝影展、小視頻比賽等豐富展現形式,展鄉村美景、賞傳統文化。
(周星亮 沈貞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