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加強農村社區黨建工作,要以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為導向,轉變農村社區黨員隊伍管理手段、優化農村社區黨組織的設置方式、健全農村社區黨組織的運行機制、提升農村社區黨組織的整合能力。
【關鍵詞】農村社區 社區黨建 城鄉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碼】A
我國傳統的農村基層黨建模式在建設堅強戰斗堡壘的過程中作出了巨大貢獻,并為農村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然而,在當前的新時代下,社會轉型日益深入,農村傳統基層黨建模式的不適應性日漸突顯。這便要求農村黨組織以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為導向,建立民主開放、城鄉一體、協調統一的農村社區黨建新模式。
加強農村社區黨建工作為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提供了必要保障
加強農村社區黨建工作,有助于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我們黨借助基層黨組織,實現對基層社會的治理,實踐證明,唯有基層黨組織和社會結構相契合時,才能夠有效整合基層組織資源,鞏固黨的執政基礎。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發展,農村經濟文化水平大幅提升,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化,農村社區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農村社區已逐漸成為農村基層社會管理實體和基本單元,成為新時代下農村基層黨組織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的重要基礎。因而,農村社區黨建工作成效不僅影響著黨在農村的執政根基,更影響著城鄉一體化發展大局。
農村社區是實現農業現代化、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載體,但由于受傳統思維觀念和行為習慣的影響,廣大農民群眾還難以適應相應要求,同時農村社區居民對醫療、教育、衛生、文化、住房等公共服務的供給提出了更高要求,若這些問題無法妥善解決,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勢必受阻。在此背景下,加強農村社區黨建工作,能夠推動農村基層黨建取得新發展,全面提升農村社區治理能力與服務水平,促進“三農”問題的及時解決,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使農村社區黨組織在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過程中的各項舉措得到有效落實。
加強農村社區黨建工作,有助于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目前,我國經濟實力與綜合國力得到顯著提升,已然具備了支撐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物質技術條件,有能力推動農業現代化。而唯有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才能夠為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提供經濟基礎。在城鄉一體化發展背景下,通過加強農村社區黨建工作,優化黨員干部與農民群眾的培訓工作,使其具備專業的農業生產知識、掌握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勢必有助于促進其轉變傳統生產理念,引導其采取“種養加一體化”“產供銷一體化”“農業一體化+物流+金融風險管理”的全產業模式,使得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聯接為完整的農業產業系統,從而提升農業生產經營效率與農民收入水平。
同時,加強農村社區黨建工作,還有助于充分發揮農村社區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引導農民群眾自主興辦各種專業合作組織,持續提升農民組織化水平、農業產業化水平以及農民收入水平,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構筑經濟橋梁。
加強社區黨建工作要轉變農村社區黨員隊伍管理手段,優化農村社區黨組織的設置方式
轉變農村社區黨員隊伍管理手段。實現農村社區逐漸由封閉走向開放,對農村社區黨員的經濟管理水平、社區管理經驗、群眾動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背景下,還需要重視轉變農村社區黨員隊伍管理手段,提升農村社區黨員的綜合能力。
首先,應當從知識青年、致富能手、退伍軍人等群體中發展農村社區黨員,著力吸納“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群眾信得過”的人才;完善干部選拔任用競爭機制,以德才兼備、注重實績、群眾公認作為考評原則,綜合運用實現定性與定量評價,可以采取票決式、公選式、雙推雙考式、公推直選式等公正科學的選拔方式,提升干部選任工作的公信度與實效性,為農村黨員隊伍注入新鮮的血液。其次,應當加強社區黨員干部的教育培訓力度,就教育內容而言,應當貼近農村社會實際需要,并將內容重點落實在農業生產經營、農業政策等方面,確保黨員干部可以更好地服務農村群眾;就教育形式而言,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多種形式,例如網絡視頻教學、實地參觀學習、邀請農業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進行輔導或分類型分產業舉辦培訓班。
優化農村社區黨組織的設置方式。首先,構建“融合式”黨組織。應當突破地域與組織關系方面的制約,將農村社區黨組織與農村社區黨員嵌入到農村企業、兩新組織中,使得農村社區黨組織與農村社區黨員能夠在各個崗位、各個領域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其次,構建城鄉“互補型”黨組織。應當引導城市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兩新組織內的黨組織推進黨建工作重心的下沉,加快城鄉黨組織的有效對接,構建黨組織資源共享體系,推動優勢資源與先進經驗流向農村,塑造農村社區黨建新品牌。最后,擴大農村社區黨組織的覆蓋面。應當確保“農村社區建到何處,黨組織就設在何處”,實現社區建設與社區黨建的目標同一、工作同向、考核同步。其中,農村社區黨組織主要由社區服務中心黨支部和駐村單位黨組織組成,由鎮(街道)黨委領導。
加強社區黨建工作要健全農村社區黨組織的運行機制,提升農村社區黨組織的整合能力
健全農村社區黨組織的運行機制。首先,健全民主管理機制。隨著農村社區居民政治參與意識的不斷提高,農村社區黨組織應當拓寬社區居民的利益訴求表達渠道和社區治理參與渠道,充分保障其民主權利。其次,完善利益沖突協調機制。為了化解農村社區中存在的各種利益沖突,黨組織應當通過召開聯席會議,深化和駐社區單位、各類組織的聯系,共同研究社區治理問題,協調農村社區中的各方利益。最后,健全責任落實機制。一方面,建立農村社區黨建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農村社區黨組織負責人的相應職責,優化獎懲手段,確保農村社區黨建工作有組織、有領導,營造農村社區黨組織負責人嚴抓農村社區黨建工作的良好氛圍。另一方面,建立農村社區黨建定期督查通報制。要求農村社區黨組織負責人定期召開黨委會,及時解決黨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縣、鄉分別組成黨建督導組,不定期到農村社區黨組織了解黨建工作情況,對于重視程度不足、采取措施不力的黨建工作負責人,需要進行通報批評,并視情況予以調整或免職。
提升農村社區黨組織的整合能力。首先,在物質資源方面,社區黨組織需要對農村社區的土地、水利設施等物質資源進行充分整合,促進土地、水利設施等物質資源的集約化利用。其次,在人力資源方面,社區黨組織需要從基層選拔優秀干部,轉變個別部門干部來源單一的情況,同時充分整合教、科、文、體、衛、種、養、加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提升農村社區黨員隊伍的專業技術水平。最后,在組織資源方面,社區黨組織可以采取村村聯建、村企聯建、村居聯建等方式,整合社區內各組織,促進社區內各組織的溝通交流,實現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
(作者為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①趙大朋:《城鄉一體化背景下的服務型村級黨組織建設——基于有效服務供給的視角》,《探索》,2017年第6期。
②孟英:《社區治理視域下社區黨組織治理能力建設探討》,《理論導刊》,2017年第11期。
責編/孫娜 美編/史航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