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劉益春建言
國家安全教育進校園 從小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
日前,全國人大代表、東北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劉益春就如何對學生群體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接受了本報記者采訪。
記者:當前學生群體的國家安全意識情況如何?
劉益春:當前的學生群體幾乎都出生于改革開放年代,他們是伴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成長起來的一代。經濟的空前繁榮,社會的和諧穩定,以及家庭給予的衣食無憂的優越生活,使大學生群體對國家安全領域的斗爭認識不足,國家安全意識和理念淡薄,對國家安全涉及的方面和領域、國際反華勢力滲透的方式和渠道、維護國家安全的辦法和措施等,缺乏基本認識和防范意識。特別是,學生們對互聯網在國家安全中所處重要地位還缺乏正確認識,對網絡泄密影響國家安全的嚴重程度還未引起足夠重視,缺乏嚴格的防范意識。總體來看,當前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有待提升。
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對他們進行國家安全教育事關國家未來安全穩定。同時,各級各類學校是知識傳播、科技創新、文化建設的重要機構,幾乎會涉及到國家安全的所有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對當前的國家安全建設意義重大。因此,加強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既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本質要求,也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內容。要推動國民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深度融合,從娃娃抓起,引導未成年人從小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培養其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和能力。
記者:對于如何在校園內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您有何建議?
劉益春:我國已經開始重視國家安全教育體系制度的建立,2018年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加強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的實施意見》,提出了構建中國特色國家安全教育體系的總目標,要求把國家安全教育覆蓋國民教育各學段,融入教育教學活動各層面,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推動廣大學生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
國家安全教育是對公民進行國家安全意識、國家安全觀念、國家安全知識和自覺維護國家安全的教育。根據不同需要,可以在不同范圍內進行不同形式、不同內容、不同程度的國家安全教育。
首先,要做好國家安全教育的課程建設。做好教材修訂工作,在相關教材中強化國家安全教育,充分彰顯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做好課程安排工作,組織開展專題教學,同時把國家安全教育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組織好教學師資力量,在充分利用校內師資開展國家安全教學的同時,積極聘請社會專業力量參與,豐富教育形式和主體。其次,要加強輿論宣傳力度。開展形式多樣的國家安全教育主題活動,特別是以每年的“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活動為契機,發揮學生社團作用,借助兩微一端的新手段,開展專家講座、櫥窗陳列等活動,將國家安全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方方面面。第三,要著重做好網絡國家安全教育工作。可以通過專業安全技術人員講解、演示等形式,讓學生了解黑客攻擊、釣魚網站導致個人信息泄露、威脅網絡安全乃至個人人身和財產安全等問題,保護個人和國家信息安全。
記者:檢察機關如何把開展校園普法活動與開展國家安全教育結合起來?
劉益春:檢察機關開展校園普法活動,可以把國家安全教育作為普法的重要內容。加強學校國家安全教育的法治宣傳,讓學生全面深入了解和認知國家安全的重要意義和法律范疇。可以通過講座、專題展覽、觀看專題影片等形式,就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的由來、重要意義、核心內容、涵蓋的法律法規、危害國家安全的具體案例等進行宣傳教育,讓學生對國家安全有全方位、立體化的認識,使全民國家安全教育落到實處,增強他們的安全敏銳性和鑒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