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陜西省咸陽市涇陽縣堅持“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重頭戲,強化服務意識、增強服務能力、轉變服務作風、創新服務模式,全力做好簡政放權的“減法”、做強監管的“加法”和優化服務的“乘法”,努力營造讓企業投資放心、創業安心、發展順心的營商環境,打造行政審批“高速路”、跑出優化服務“加速度”、釋放追趕超越新活力。
一枚印章管到底。按照“高效、簡化、便捷”的總要求,涇陽縣全力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試點,自2017年在全省率先成立縣級行政審批服務局掛牌以來,持續整合優化行政審批職能,用“啃骨頭”的精神,打破行業壁壘,促進營商環境大優化、大提升。目前,涇陽縣行政審批服務局集中進駐了全縣 88.9%的行政審批事項,實現了“一枚印章管到底”,變企業用戶“多頭跑”為“跑一家”。推行“電子化”“網上辦”和“并聯審批110+X”(“1”即內部踏勘、“10”即相關部門聯合踏勘、“X”即審批結果抄送若干部門)等工作機制,377項事項實現了“最多跑一次”。 通過“刷臉”識別、“微信語音+圖像”方式辦理營業執照,積極推行“零紙張、零見面、零跑路、零收費”的全新注冊登記模式。
三減一降提效率。嚴格執行涉企收費相關制度,不斷優化“三減一降”措施,在方便企業獲得水電氣暖服務和降低企業運行成本等方面集中發力,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增強企業獲得感。減環節。對90%以上的行政許可事項的辦理環節及層次進行重新設計,變“串聯”為“并聯”,壓縮環節和步驟,通過公示流程和服務承諾,陽光操作,多設“路標”,減少“路障”,將過去各部門4—5個層次,壓縮為最高3個,極大簡化審批程序。減時限。對審批時限、報裝時限,施工時限進行最大限度壓縮,爭取最短時間完成服務保障。企業用暖審批時限由3個工作日壓縮至1個工作日,報裝時限由8個工作日壓縮至5個工作日,施工時限從15個工作日壓縮至10個工作日;用電審批、報裝、施工時限從38個工作日壓縮至22個工作日;用水從15個工作日壓縮至5個工作日;用氣從30個工作日壓縮至21個工作日。減報件。通過網絡核查、部門協調聯動,運用資源信息平臺共享,減少辦理環節所需提供資料。特別在企業用電方面,創新線上供電服務方式,實現低壓接電“零上門”,高壓大用戶、小微企業辦電“最多跑一次”;企業用水方面,實現兩個環節、一個報件完成用水報裝。降成本。在企業擴能技改、合理合法減稅、降低信貸難度和成本、兌現優惠政策等方面給予指導支持,2018年涇陽縣列支600萬元支持重大科技項目,進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降低企業運行成本。
上門問需優服務。制定了《涇陽縣優化提升營商環境10+3行動方案》,對重點任務細化分解,用“正負清單”管理模式,厘清工作責任,并定期研判推進、建立工作臺賬、限時督辦落實。先后開展縣級領導走訪樣本企業、縣級領導“進百企大走訪”等形式進行“上門問需”,形成了領導包抓走訪企業的常態化機制,深度對接企業需求,提供零距離、心貼心的服務,極大方便了企業和群眾。30名縣級領導分別包抓走訪2—4戶企業,并為100戶企業(項目)各安排1名科級干部作為聯絡員,有針對性地協調、解決企業發展難題。截至目前,縣級領導及包抓單位共走訪852次,收集問題70條,已解決64條,正在協調解決6條,同時收集意見建議15條。通過現場辦公、跟蹤督辦、限時辦結等方式,讓一大批企業急待解決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大大提高了企業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