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數字技術標準,自5G由“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組織”負責制定以來,已經成為一種時代化標簽。5G時代“孕育經濟新動能”,“引發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加快生產活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促進實體經濟轉型發展”。5G時代的到來,將賦能數字化市場,推動數字市場的轉型發展。
新技術引領是5G時代賦能數字市場的核心
5G時代是以技術為驅動的時代,技術標準是5G時代的核心。5G時代賦能數字化市場的轉型發展首先依靠的就是技術。當然,從表面看,5G所面臨的技術問題,首先是信息傳輸系統的問題,因為要實現超高速率的移動網,信息傳輸系統是關鍵。但是,事實并非如此。5G時代的互聯網建設是一個系統。除了信息傳輸系統,信息承載網也面臨巨大的挑戰。5G時代承載網的扁平化趨勢將會繼續,無線空口承載技術也需獲得巨大發展。
5G芯片的研發和制造,也將是一種挑戰。在這方面,我國面臨著“缺乏核心技術”“制造水平落后”“產業配套有待完善”“產業生態亟需營造”等一系列問題。當然,這些挑戰同時也是一種機遇。只有研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5G芯片,才能使我國擁有真正的話語權,才能實現“彎道超車”。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5G網絡的發展,特別是5G芯片的自主創新,將是5G時代賦能數字化市場的關鍵。
人的全面發展是5G時代賦能數字市場的目的
隨著5G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活將逐步實現智能化,這包括智能物聯、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出行、智能辦公等,“智能+”將成為常態。在5G時代,技術引領、技術驅動固然是其主要標志。盡管如此,5G時代賦能數字化市場的核心目標還是人,人是掌握5G數字技術的生產力。
在媒介理論研究中,存在著一種技術決定論,5G時代往往被視為技術為王的時代。其實不然,技術首先是人的技術,是以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以及創造力的提升為基礎的技術。毫無疑問,在人類媒介發展的歷程中,從報刊時代到廣播時代,從電影時代到電視時代,從電子時代到網絡時代,技術都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核心力量。但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是建立在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基礎之上的,5G時代也不例外。
技術的升級換代,首先應該是生產力的升級換代。技術的發展普及,首先應該是人的解放,是社會生產力的解放,是思想的解放。5G時代的到來,依然離不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驅動。5G時代,首先應該重視技術生產與研發的人才隊伍建設,這是我國全面步入5G時代的重要保障。這部分人才隊伍集中在教育科研部門,因此,5G時代賦能數字市場轉型發展的關鍵是打造一支具有核心技術創造力的教育與科研人才隊伍。
其次是培育產業生產力隊伍,切實提高中國制造隊伍的數字智能素養。2015年5月8日,國務院頒布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中指出,“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這是中央制定的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行動的綱領,綱領提出了要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為我國5G時代的制造人才隊伍的培育提供了政策保障。
最后是受眾消費市場的培育。中國的大部分人口還是在鄉村。因此,5G時代中國智能生產力的培育重點仍然在鄉村,提高鄉村人口的數字素養,是建設5G時代的重中之重。與城鎮人口不同,中國鄉村的智能生產力的培育,重點在于數字消費市場的培育。2018年,國家頒布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力圖再次振興延續數千年來的鄉村文明,以期實現工業化文明和鄉村文明的協同發展。這將成為解放鄉村數字生產力的綱領性文件。在5G時代賦能數字市場的社會生產力建設中,我們要進一步解放生產力,釋放我國數字生產力的動能。同時,我們還要破除束縛鄉村生產力發展的“緊箍咒”,繼續深化改革開放,真正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制度性保障。
市場需求是5G時代賦能數字市場的根本
5G時代將為傳媒、通訊、金融、醫療、交通、教育、物流等行業帶來根本性的變革。這些變革的核心是受眾需求,無論技術如何先進,沒有市場,技術將是空的,信息生產的動力來自市場需求。5G時代賦能數字化市場轉型與發展的根本途徑最終還得依靠市場。市場需求是5G時代發展的最終動能。因此,如何培育5G時代的市場,如何發揮市場的主導作用,是實現數字化信息生產與消費轉型的關鍵。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中提出:“以市場需求為牽引,積極培育人工智能創新產品和服務,促進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化,推動智能產品在工業、醫療、交通、農業、金融、物流、教育、文化、旅游等領域的集成應用。”這表明,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中,我們應充分發揮市場自身的作用,減少人為干預,特別是以行政為主的干預。
顯然,在5G時代,人工智能是重要的發展方向。我們要自覺自愿地依靠市場,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培育各種5G應用的市場需求,釋放各種市場需求,培育各種5G消費群體。這既包括國內市場,也包括國際市場,尤其是全球市場。近幾年,中國的高科技企業在國際上遭受了一些打壓,市場空間被壓縮,新技術供給空間不足,因此,積極培育新興數字市場,迎接具有前瞻性的挑戰,是我國加快邁入5G時代的基本策略。這既包括培育企業消費市場,也包括培育網民消費市場。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調研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國網民規模已經達到8.02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7.7%。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88億,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3%。手機網民中使用移動支付的比例達71.9%,這意味著中國擁有將近8億的消費者市場。而且“2018年上半年,我國量子信息技術、天地通訊、類腦計算、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工業互聯網等信息領域新興技術發展勢頭向好”,這表明我國的數字市場發展潛力巨大,為5G時代的到來做好了充足的市場儲備,這是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
當然,5G時代的建構,不僅需要技術、生產力和市場等硬件保障,而且需要良好的國際國內環境,尤其是制度、體制和政策環境等必要保障。可以說,體制、機制和政策是5G時代賦能數字市場的制度保障。因為在我國,政府既是一切市場特別是數字市場的主宰者,也是5G時代賦能數字市場的制度保障主體和技術創新、生產力解放和數字市場培育的主宰者。
(作者為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導,全球修辭學會會長)
【參考文獻】
①林凌、何入海:《5G時代傳輸網絡建設的相關研究》,《中國新通信》,2018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