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教育參閱 > 正文

區域共享 產教融合 學訓一體 開放共贏

——廣州城建職業學院打造現代建筑業人才培養高地

近10年間,伴隨我國新型城鎮化和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建筑業超常規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內在需求,迫切需要大批“懂現代建造技術、會現場施工管理”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這為土木建筑類專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但在專業教學過程中,卻普遍存在課堂教學抽象枯燥、實踐教學開展困難、創新能力培養不足等“三大難點”問題。

傳承近60年辦學的深厚文化底蘊,廣州城建職業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省級教學團隊,基于“情景認知”理論和“知行合一”理念,以廣東省一類品牌(重點)專業、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建設等為載體開展研究與實踐,以建設“現代建筑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和“現代建筑產教園”為育人平臺,校企協同發展,產教深度融合,充分應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形成了土木建筑類專業基于研創融合的“學訓一體”培養模式。

經過10余年的完善與推廣,有效地解決了土木建筑類專業人才培養貼近現代建筑業,由“工地生產”向“車間制造”、由“經驗管理”向“信息管理”、由“農民打工”向“產業工人”、由“國內施工”向“海外擴張”轉型的“四個轉變”和專業教學“三大難點”問題,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辦學經驗被全國100多所院校引用,示范成效顯著。

對接建筑產業,開發“區域共享”產教育人平臺

在建筑行業的實踐教學中,如何還原施工現場、展示建造過程、剖析工藝流程,讓學員(學生)“一站式”體驗學習房屋建造全過程?在廣州城建職業學院“現代建筑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有一棟建筑面積3200平方米的三層“在建”建筑物,從地基到主體、裝飾裝修、設備安裝等共328個施工節點“一目了然”,按1∶1比例完美呈現房屋建造全過程。

中心是在政府部門指導和東方雨虹等名優企業參與下,學校籌資4000余萬元,按照“整體規劃、全真模擬、先進實用、開放共享”原則研發設計的占地110畝,集實訓教學、技能鑒定、技術研發、員工培訓為一體的區域綜合性產教融合高水平公共實訓中心。建有安全教育、質量檢測、工種實操、土建創新實驗、裝配式建筑實訓、校企合作等六大功能區。各實驗實訓設施均遵循“節能環保、反復使用”理念聯合企業精心研制,涵蓋了6種建筑結構類型、11個工種實操項目、9個技術管理崗位和多個建筑業新技術實訓,共1132個實景設施、模型、道具和工器具。

中心建成以來,立足廣東、面向粵港澳大灣區、服務全國,累計接收來自香港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河南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等10余所不同層次大學的學生實驗實訓1000余人次,為廣州地區產業工人培訓9985人次,為廣州市住建部門等技術管理人員開展裝配式新技術培訓300余人次,培訓服務額超2000萬元。同時,還接待英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香港分會、廣州建筑集團有限公司等50余個行業企業和馬來西亞拉曼大學、山西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等70余所院校的考察交流。

與此同時,還發揮民辦高職院校體制機制靈活的優勢,引進企業在校內成立“現代建筑產教園”,打造了土木建筑類專業人才培養特色。目前,現代建筑產教園具備建筑設計、施工、預決算、咨詢服務等一條龍的生產服務能力。教師(師傅)帶領學生依托園區內10個“工作室”、5家“教學公司”和3個生產性實訓室,對接企業需求從事小制作、小創造、小發明、小革新,推進生產性實踐教學改革。

目前,學校按照“校企協同培養型”“工作室跟崗實踐型”“教學公司頂崗實習型”等形式,開辦富有特色的師徒結對式“崗位訂單班”“職場精英班”“卓越英才班”和“雙創先鋒班”,強化了職業技能培養和崗位素質的提升,實現了復合型、創新型、發展型卓越技術技能人才培養。

深化教學改革,探索“學訓一體”人才培養模式

圍繞新時代“互聯網+教育”線上線下融合、學習碎片化、發展個性化、過程深度交互、資源影視化等特點,學校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改革,針對建筑現場認知、課前理論預習、課堂理實脫節、課后鞏固創新、課程智能考核等5個環節,以“現代建筑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為載體,構建了以“模型化展示、信息化導學、項目化教學、個性化實訓、智能化考核”為核心的“五化”課堂教學新體系。

通過營造和工程實際一致的建筑教學情境,設計涵蓋磚混、框架、剪力墻等結構類型和基坑支護、基礎工程等近500個工程節點的模型。學生進入模型,根據任務書與指導書,通過觀摩、掃碼、實測實量、施工放線等快速掌握節點構造及施工工藝等知識,以“模型化展示”的形式破解了建筑現場認知難題。

學校教學團隊撰寫的腳本,組織工人標準施工,拍攝剪輯成159部教學視頻,制作完成111部動畫,涵蓋了土木建筑類專業教學典型節點。課前學生通過二維碼完成施工節點認知,課中教師圍繞影視播放創設的教學情境,深度分析材料、構造及施工原理,讓學生像看電影一樣快樂有效學習,以“信息化導學”的方式破解了課前理論預習難題。

學校開發了270余個典型節點的施工圖紙、材料使用、構造處理、計量計價、施工工藝、驗收資料等與教學實體模型一致的項目化教學資源。操作鍵盤與鼠標在虛擬模型中漫游到教學節點后,學習構件間的構造關系,再點擊節點標牌調出教學資源,以“項目化教學”的方法破解了理論實踐脫節難題。

學校針對主體結構典型構件開發出42個實訓任務,鋼筋、模板定型后和實訓工具裝入集成箱。讓學生分組完成鋼筋下料等內業計算,再分崗位以“搭積木”形式完成構件施工等外業實踐,教師“評閱”后再將構件拆散、復原并裝回集成箱,依次輪訓完成全部任務,通過“個性化實訓”的途徑破解了實踐教學開展難題。

教學團隊通過智能考核系統按課程考核點命題且設置可變參數和范圍,學生登錄時程序智能匹配參數使“一題變百題”,學生可多次申請參加考核至滿意的成績,提高評價效率并激發學習熱情,以“智能化考核”的模式破解了評價學習效果難題。

目前,學校構建了以“五化”課堂教學新體系為核心,深入探索“知識傳授、能力提升、習慣養成”的育人新理念,形成了土木建筑類專業“學訓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

創新協同機制,打造“開放共贏”教育培訓體系

廣州城建職業學院積極響應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一體化推進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相結合的完備體系,進一步發揮公共實訓中心技能訓練、技能競賽、技能鑒定、創業孵化、師資培訓、課程研發等服務的公共性、公益性、示范性和綜合性功能。發起成立了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廣東省精通城建職業培訓學院,取得了人社部門的培訓與鑒定資質;通過公共實訓中心進行(政行企校)協同化建設、區域化布局、規范化培養(訓)、產業化經營、品牌化發展,實現了教科研團隊與企業生產團隊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教學質量提升和行業企業需求間的良性互動機制。

學校秉承“匯聚、開放、助力、共贏”理念,在開放服務方面完成了建筑施工技術、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等20門網絡課程,面向社會人員提供繼續教育服務。針對建設領域新技術應用開展師資培訓50余場次,舉辦全國性建設行業學術交流會議5場次;舉辦廣州市園林建筑科普公益活動10余場次,獲得“科普基地”稱號。承辦廣州市建筑工匠技能擂臺賽和世界技能大賽廣東省選拔賽,獲得了“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混凝土建筑項目國家集訓基地”稱號;兩名選手獲得世界技能大賽混凝土賽項全國冠軍。

學校通過開發“區域共享”產教育人平臺,探索“學訓一體”人才培養模式,打造“開放共贏”教育培訓體系,學院土木建筑類專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顯著增強。目前,建成了由“全國勞動模范”領銜,省級“勞動模范”“教學名師”“技術能手”等在內的省級教學團隊2個;建設了省級一類品牌專業1個、重點專業2個;開展國家教育部門、省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3個;高職院校與本科高校協同育人試點專業2個;中高職貫通培養改革試點專業5個;形成了土木建筑類專業“中職—高職—本科”貫通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在此基礎上,學校建成省級房地產管理協同育人平臺、重點(央財)實訓基地3個;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4個。近年來,獲得省級以上教科研項目30余項,精品在線開放(資源共享)課程4門,發表論文300余篇;授權國家專利110項,實現專利轉化15項,獲國際發明展銀獎1項;出版專著3部、教材100余部;獲得了省級科技成果鑒定、工法10余項,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30余項,完成了對2萬余名產業工人技術培訓,形成了一流的教科研和社會服務能力。

特別是近兩年,學生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獎勵3項和廣東省“挑戰杯”特等獎1項,省級以上競賽獎項59項。普高錄取第一志愿投檔線遠遠超出省基準線,學校土建類專業畢業生實現了高就業。以人才培養質量高、能力強、技能硬、素質好、本領全,贏得了社會各界和行業企業的普遍認可與高度贊譽。

[責任編輯:王馳]
標簽: 一體   區域   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