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文衛】沒有門診大廳的人聲鼎沸,沒有急診科室的步履匆匆,有的只是說話輕聲細語的醫護人員、備受病痛折磨的患者……這里,是醫院最安靜、最神秘的角落——血透室。
5月21日,昭化區人民醫院血透室治療區里,浙江省龍泉市人民醫院主管護師金少芬正在忙碌著。今天有4位患者上機血透,她不但要時刻監測著患者的治療情況,還要隨時與昭化本地醫護人員交流,指導業務。
響應號召 背井離鄉協作扶貧
“血透病,半條命。”這句俗話形象描述了血透病人的生活,腎病是一種慢性疾病,血液透析更是一場“持久戰”。然而在昭化,因為各種原因,在去年12月之前,沒有一所醫院建有血液透析室。區內血透病人必須前往市級醫療機構就診,患者不僅往返奔波勞累,而且治療費用較高。
2018年4月,龍泉市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東西部扶貧協作號召,與昭化區簽訂東西部扶貧協作框架協議,確定對口幫扶戰略伙伴關系,掀起了新一輪浙廣合作、扶貧協作的高潮。
11月,龍泉市人民醫院派遣4名骨干醫護人員赴昭化對口開展醫療扶貧,籌備組建了昭化區人民醫院血透室,前期準備、技術指導、業務培訓、問診治療,龍泉市醫療扶貧團隊背井離鄉,克服水土不服、工作量巨大等困難,短短一個月就在昭化區人民醫院開展起血液透析業務,為昭化血透病人撐起了生命“保護傘”。
蔣良炎,副主任醫師,龍泉市人民醫院腎病內科主任;毛文湘,副主任護師,龍泉市人民醫院血透室護士長;劉華妹、金少芬,主管護師,長期從事血透工作。龍泉市醫療扶貧團隊4位醫護人員臨床經驗豐富,工作認真負責、兢兢業業,對待患者如親人,對業務指導高標準,對工作態度嚴要求,昭化區人民醫院血液透析業務很快步入正軌。
從上機到下機,患者做一次血液透析基本上要4個小時,醫護人員要全程監測。為了讓患者能夠早點回家,血透室醫護人員每天早上7時就上班。“我們一天分兩班工作,他們卻從早上7點上班至下午7點,每天工作時間都超過12小時。”昭化人民醫院護士邢芙蓉對龍泉醫護人員的敬業精神很是敬佩。因為時間緊迫,龍泉醫護人員在昭化一周至少工作6天,恨不得把他們所有的業務知識與經驗都傳授給昭化同行。
大愛無疆 填補昭化醫療空白
“感謝龍泉來的專家,是他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12月18日,血透室運行第一天,73歲的明覺鎮前列腺癌患者黃某某,因病情危急入院治療。“血鉀、肌酐等數值過高,遠超正常值,隨時可能心臟驟停。”蔣良炎在會診后,立即制定治療方案,組織醫護人員開展右側股靜脈臨時導管植入手術,臨時植入導管用于透析治療。手術非常成功,通過三次透析治療后,黃某某轉危為安。
“這種病情需要透析治療,以前的話只能送往廣元救治,肯定會耽誤時間的。”昭化區人民醫院血透室主任陳仕安醫生說。
血液透析質量控制是天大的事。自昭化人民醫院開展血透業務以來,龍泉醫護人員高度重視每位病人,在詳細了解患者既往治療情況的基礎上,制定合理的透析治療方案,并在治療期間時刻關心身體狀況,對待困難患者更是捐錢送物。“嚴格操作,用心服務。我們替病人背著半條命,半點馬虎不得。”蔣良炎說,“還有的病人是貧困戶,就是因為一人生病導致家庭困難。給他們提供方便、花費較少的治療,也是我們扶貧協作的應盡職責。”
47歲的元壩鎮尿毒癥患者張某某,原本經營貨運業務,因患病就醫困難,貨運經營基本停止,家庭生活陷入困頓。去年12月起,他在昭化醫院每周花一天時間即可進行2次血透,其他時間又握起了久別的方向盤,貨運業務漸有起色。
37歲的黃龍鄉貧困戶仲某某,離異,上有高齡父母,下有9歲女兒,作為家庭唯一勞動力的他,又不幸患上尿毒癥,治療費用、往返車費、途中餐費都是一筆極大的開支。在昭化醫院治療,不僅醫療費用自費部分控制在10%以內,他還就近務工,又撐起了一個家。
2019年春節來臨之前,劉華妹因不放心還有幾位患者需要透析治療,特地留下來待患者完成治療后才急匆匆地趕回浙江。她說,“我確實放心不下我的病人,我要看他們完成治療平穩后,才能安安心心的過春節。”就是這樣,在遠離家鄉數千公里的扶貧崗位上,龍泉醫療扶貧團隊深刻詮釋著“大愛無疆、救死扶傷”的醫者精神。
成立之初,昭化區人民醫院血透室僅設5個床位、5臺血液透析(濾過)設備。經龍泉市醫療扶貧團隊的協作努力,目前血透(濾過)設備已達7臺,透析患者23人,開展血透業務8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