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時不我待,轉型邁向行業高端!”
回望來路,是為了更好地出發。
像20多年前企業創辦之初一樣,宗谷音又住到了工廠里——投資5億元的6條智能制襪生產線正準備上馬。這是他調研數十家智能化企業、對成本與效益進行精確計算后做出的決定。
在53歲的年紀開始“第二次創業”,宗谷音感嘆:“政府對技術改造項目有補貼,銀行提供融資支持,必須抓住好時機,大干一場!”
此前,通過將交貨時間從45天縮短到7天,他一次性拿到國外知名品牌的近3億元的訂單。而這一次他的目標是:個性化定制,一天交貨,一天送達。
站在百年未有之變局的歷史關口,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民營企業面臨轉型之痛,亦面臨新的歷史機遇。
把握時與勢,認清新機遇。融資環境、營商環境的改善激發了諸多像宗谷音這樣的民營企業家抓好時代機遇、“大干一場”的信心和動力。
——動力,來自轉型升級邁向行業高端的緊迫感。
觀察此次遭遇融資難的民企,其中不少是在謀求轉型升級過程中,因為投向分散、投入過高、見效周期較長而遭遇困境。在與民營企業家交談中,記者發現,他們在反思自身的同時,堅持轉型的初心沒有變。有的企業家甚至表示,“寧可死在轉型的路上,也不愿意在傳統模式上耗下去!”
爬坡過坎中的中國經濟,改革發展任務繁重,身處其中的民營企業不可避免地面臨陣痛,必須尋找新的動力和引擎。
從融資難的“焦頭爛額”中走出來,邱建民終于有精力把心思用在業務上了。
“時不我待,我們要抓住關鍵的發展機遇期,在戰略新興產業鏈中更進一步,擁有更核心、更高端、更有影響力的技術,中國的汽車零部件產業要具備比肩世界一流的能力。”邱建民進軍行業高端的追求絲毫沒有改變。
四川一家上市公司正在抓緊推進重整進程。“如果能夠順利完成重整,把此前收購的海外公司優質資產裝進來,在生產經營上產生協同,就有望讓公司成為國內行業里領先的企業。”公司負責人說。
——動力,來自對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機遇的看好和把握。
位于福建南安的九牧廚衛股份有限公司的智慧家居展廳里,智能廚具、智能陽臺、智能馬桶等產品琳瑯滿目。
與此同時,60多公里之外,投資4.5億元的永春智慧園區一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一個綠色環保、數字化、自動化的個性定制夢工廠,主要生產智能、可定制的衛浴與日用陶瓷等高端產品。”林四南說。
“中國的內需潛力巨大,公司智能產品銷售增長在50%以上的民營企業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圍繞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圍繞消費者生活的痛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行業發展。”林四南說。
——動力,來自不懼困難和挑戰的企業家精神。
受外部環境影響,一季度出口份額下降三成的某電子科技公司,正在開拓國內市場和“一帶一路”市場。“東方不亮西方亮,丟掉的訂單我們有信心補回來!”該公司負責人說。
感嘆“6000元招不到一個普通工人,勞動力成本上升太快”的某制造業企業家,正在忙著智能化轉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老路走不通了,那就開辟新路!不缺訂單的話,三年半所有投資就回來了。”該公司負責人說。
歷經千帆,不墜青云。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我們要做的是積極備冬,迎接春天。”科陸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饒陸華說。(參與采寫:劉錚、王希、吳雨、劉開雄、陳剛、趙瑞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