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要克服的5個觀念誤區
校園欺凌具有隱蔽性,所以,欺凌現象雖然頻頻發生,但教師往往很難提前發現,不過,它也不是全無蹤跡。只要留意,教師也可以在班級里發現欺凌現象,要想做到這點,教師們首先要克服幾個觀念誤區。
1.不要盲目自信
當大象出現在臥室,我們要么以為是幻覺,要么覺得它不是真的大象。很多教師也以同樣的態度看待欺凌。當發現校園欺凌的苗頭時,他們會直覺性地否定:我們的學校管理非常嚴格,對學生的紀律也有嚴格的考核標準,我們班級不可能出現欺凌現象。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學校,都有不同程度的欺凌事件發生,對于學校或者班級的盲目自信,是導致教師不能第一時間發現欺凌現象的主要原因。
2.認識欺凌和沖突的區別
我們必須明白欺凌和學生沖突有一個本質的不同,沖突是平等的,兩個人勢均力敵,因為偶然的一件事情發生了沖突;欺凌則是蓄謀的、經常的、力量不對等的。教師一定要充分認識兩者的區別,認識到孩子有很多事情是需要我們幫忙的,科學地插手、引導、疏通和干預并不會妨礙他們的成長和進步,反而會避免他們遭受更多的傷害。
3.不能用欺凌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要面對許多問題,而遭遇挫折也是其中一項,很多教師將欺凌看作是對孩子的挫折教育,認為小孩子遭遇挫折后自行解決,對他的抗壓能力是很好的鍛煉。這種觀念如果擴大化,絕對化,一定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大的創傷。因為挫折和欺凌有本質的不同,許多時候,挫折是一種客觀上經歷的失敗,是人人都要經歷的考驗和困難,挫折面前人人平等。而校園欺凌的本質是人對人的欺負,是人為的羞辱和災難,是同齡人之間所發生的不平等的行為,它的發生是蓄謀的,作為弱者很少有機會反擊,很少有機會翻身。所以,它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以及造成的心理創傷遠遠大于挫折。教師一定要克服自己觀念上的誤區,及早發現欺凌現象,否則,一旦發生嚴重的欺凌事件,很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的人際交往和身心健康。
4.任何學生都不該遭到欺凌
“凡是遭欺凌的孩子,一定是招人討厭的,先欺凌別人的”,很多教師都有這樣的誤區:這個孩子調皮搗蛋,總是惹事,所以別的孩子才總是欺凌他,只要他變好了,肯定就不受欺凌了。其實,無論這個孩子有什么樣的毛病,不管學習有多糟糕,他都不應該遭受沒完沒了的欺凌,這是孩子作為未成年人的基本權利,保護這種權利也是成年人對孩子應盡的義務。
5.站在兒童的角度正視欺凌
專業調査數據表明,在同一所學校,三個月之內,同學們反饋的欺凌事件為89%,教師對欺凌事件的反饋為10.65%。這么大的差距是怎么來的?就是因為同一件事情,教師認為已經圓滿解決了,而孩子認為沒有解決,他們并沒有得到真正的幫助。兒童的欺凌只有兒童自己才看得到,因為他們身在其中,教師必須設身處地站在兒童的位置觀察,才能及時發現欺凌現象,及時和家長溝通,制止欺凌事件擴大至無法挽回的地步。教師只有真正地重視欺凌,才能及時制止這種現象,而不是等到事態嚴重到無法控制時,才恍然驚覺。
學生可能被欺凌的7個信號
下面我列舉出7個可能發生了欺凌的信號,教師可以此作為觀察和判斷的參考標準。
1.預警信號
預警信號指的是事件已經發生了,受欺凌的學生在身體上會出現反應,比如說這個學生開始頻繁生病。當一個人遭受了劇烈刺激之后,為了避免再次受到同類刺激,他的心理就會暗示自己生病了,因為生病會使自己不用遭受此類刺激,這類暗示會導致身體真的出現不良反應。如果一個同學開始經常生病,那么可能是受到了欺凌。
2.容易緊張
當一個學生突然開始多了很多小動作,如咬指甲、臉抽搐、愛哭、口吃等,這個學生可能遭受了欺凌,正是因為心里強烈不安,讓他時刻保持高度緊張的狀態,所以他會不自覺地做出小動作。當然做同樣小動作的孩子很多,需要教師一一辨別。孩子受到欺凌后,是不會主動告訴教師的,所以需要教師練就一雙火眼金睛。
3.害怕上學
一個正常上下學的學生,突然開始遲到、早退、曠課,這是受到欺凌后最正常的表現,遲到、早退都是因為害怕,為了避免再次遭受欺凌,甚至于以曠課來避免。對于這類學生,教師不應該用紀律規范來看待,因為他很可能是遭受了欺凌。
4.成績突然下滑
如果學生的成績一直很平穩,突然間開始下滑,上課聽講也不夠專注,作業也完不成,這個時候教師要注意,他很有可能被欺凌了。當然,不排除其他事件,但是多一個視角來看,對我們及時發現校園欺凌是有很大幫助的。
5.衣服破損
很多教師認為孩子衣服破損多半是淘氣弄的,比如登高爬低,但還有可能是遭受欺凌所致。教師對此要多一些關注,不能一概而論地認為是孩子淘氣,欺凌事件也偶有發生。
6.丟三落四
學生丟三落四的,一會兒找不到文具,一會兒找不到書本,他很有可能遭受了欺凌,因為欺凌者會把他的書本藏起來,或者扔了。如果有些同學的文具或者書本出現了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他很有可能被欺凌了。
7.嘗試和討論自殺
每一年都會出現一些自殺或者自殺未遂的學生。在自殺之前,這些孩子很可能跟人討論過,或者異常關注這方面的事情。教師要注意,他們可能是遭受了欺凌,心里想不開。還有一類學生正相反,他們遭受欺凌后,就開始欺凌比他們弱小的學生。教師對這兩類學生一定要給予重點關注,避免悲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