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學校安全風險防控 > 智庫研究 > 正文

安全是美好生活底線,應急管理任重而道遠(2)

——訪中國應急管理學會、中國安全生產協會專家董傳儀

建設五大支撐體系

董傳儀把危機比喻成一棵樹,而災難就是“危機樹”結出的“果實”。他強調,危機貫穿于任何系統的全生命周期,只有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平時和戰時相結合,建立全過程的危機應急管理體系,規避和減少重大系統風險,才能將我國的應急管理事業推向新的高度。

“此次組建應急管理部,不僅考慮如何救,更注重如何防。前期防控、防患未然將成為國家應急能力建設的重中之重。”董傳儀說,原來相關單位既有防災功能,又有救災功能;既有前端操作,又有后方指揮。職責整合后,就能從縱向上打通預防、準備、處置、評估、改進和緩解等各個階段,從橫向上形成首尾相連、循環往復、持續改進的閉環管理機制,進而增強應急管理的前瞻性和主動性。這一系列重大舉措,將強化關口前移、預防為主、風險防控,進一步防止各類突發事件發生,切實提高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應急管理部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部門,將有效貫通安全生產、消防、民政救災、地質災害、抗震救災、防汛抗旱等領域的應急管理工作,消除原來各自為政的管理弊端,加強對應急管理的整體謀劃、綜合統籌和標準統一,有利于構建一支反應迅速、動作標準、能力全面的應急隊伍,有助于解決應急管理領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難題。”董傳儀說。

“自2003年非典以來,我國應急管理整體水平卓著提升,社會主義制度在應急管理方面的重大優越性舉世矚目。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我國構建了適合國情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法制和總體預案,各級領導干部的應急管理能力普遍增強,應急管理教育培訓和人才培養體系逐步完善,理論研究和應用成果豐碩。”回望我國應急管理發展歷程,董傳儀對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

董傳儀說,伴隨市場化的發展、新時代的到來,高科技日新月異,信息社會一網聯通世界,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高度融合,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相互促進,傳統觀念與新思維激烈碰撞,人類社會價值觀趨向多元,產業形態和環境生態不斷變化,跨行業、跨領域、跨地緣、跨專業、跨國界、跨體制、跨理念融合發展步伐加快,大國之間綜合博弈趨向激烈,個別大國實行單邊貿易保護主義、制造“黑天鵝”、“灰犀牛”、網絡黑洞事件等,使得國家安全成為民族復興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首要大事,原來的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體系和應急管理體系面臨巨大的挑戰。

董傳儀說,“不同類型、單一災種、權責分布”型的應急救援體系和“條線過多、劃分過細、協同協調難”的體制構架,制約著應急救援作用的發揮。在生命關天、分秒必爭的關鍵時刻,暴露出了應急效率較低、效果較差、技術瓶頸多、部門難跨越、推諉扯皮、應急資源不足甚至浪費的現象。應急管理部的組建,可謂順應了時代要求和人民期盼。他建議,加快構建科學應急的五大支撐體系:應急管理理論支撐體系、經濟保障支撐體系、科技產業和科技裝備支撐體系、政策法規支撐體系、專業人才團隊支撐體系。

多方共同努力

創建和完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支撐體系,不是一個時期、一個階段就能實現的,需要國家意志,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需要全社會凝聚共識,需要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體制,需要公眾增強危機意識。董傳儀提出五點建議。

第一,應急管理部與高等院校合作,推動設立應急管理專業學科,這是構建科學的應急管理理論支撐體系、研發科技裝備、教育培養專業人才、實施科學施救和提升應急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

第二,應急管理載厚望、天地責任共擔當,各級政府、各行業、各類企事業單位、金融保險機構、社會民間資本參與應急管理事業,是構建科學的經濟保障支撐體系的有效模式。

第三,建設應急管理科技產業和科技裝備支撐體系,形成以政府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大學和科研機構參加,中介服務組織廣泛介入的創新網絡系統。同時,大力發展應急產業。2006年,我國首次提出發展應急產業。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加快應急產業發展的意見》。經過幾年發展,應急產業已成為國家鼓勵發展的新興產業。組建應急管理部,將為應急產業發展提供難得契機,極大推動應急產品的廣泛應用。廣大企業應積極把握難得的發展機遇,創新發展,爭取有所作為。

第四,有章可循、有紀可遵、有法可依、有道可守,是應急管理的生命線。因此,系統梳理、融合、修訂我國原有安全生產監管監察政策法規和《突發事件應對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避免結構性沖突、法理性相悖、原則性矛盾、參照性模糊,是構建科學的應急管理政策法規支撐體系的重要前提。

第五,建立科學的預防預警信息收集機制、重大風險分析決策機制、應急救援組織實施機制、反饋調整機制、獎懲評估機制、協調機制、善后機制以及監控機制等,需要復合型人才,更需要跨部門、跨專業、跨邊際的專業人才,以及社會化與專業化相結合、功能各異、分布廣泛、反應敏捷的應急救援隊伍。“5·12”汶川地震、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等案例及歷史的經驗和教訓證明,專業的決策指揮人才、專業的救援隊伍、專家型的智囊團隊,是應急救援的重要保障。加快建設專業人才團隊支撐體系迫在眉睫。

董傳儀說,安全是美好生活的底線。戰爭可警醒全民族,重特大災害災難關乎國計民生,預防預警和應對處置重特大突發事件是檢驗政府執政能力、科學施救水平、公民危機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的重要尺度。應急不是中心,但可以影響中心;風險不是大局,但可以干擾大局;危機不是全部,但可以毀滅全部。因此,應急管理任重而道遠。

(《中國應急管理報》2018-04-27)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張迪]
標簽: 董傳儀   應急管理   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