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治理要聞> 正文

黨建引領聚活力 產業助力奔小康

——徽縣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實踐

徽縣轄15個鄉鎮、213個村、22個社區、941個村民小組,總面積2722平方公里,總人口22萬人。全縣共有基層黨組織874個,其中包括28個黨委、28個總支、818個支部;縣委派出工委(縣直機關工委、“兩新”組織黨工委)2個;農村黨支部213個,社區黨支部22個。黨員共有12310名,其中農村黨員6459名,女黨員2699名,少數民族黨員436名。近年來,徽縣在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實踐中,嚴格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關于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的決策部署,圍繞農村基層黨建“五推進工程”,以“三標一體”推進農村黨支部建設標準化為抓手,增強農村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把黨建工作融入脫貧產業發展的全過程。

發揮政治功能凝聚扶貧合力

徽縣樹立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調整優化村級班子,開展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工作,強化黨員日常教育管理,足額落實村級辦公經費和村干部報酬,建立基層組織建設專項基金,督促各級黨組織認真履行抓支部建設責任和脫貧攻堅責任。縣委縣政府實施了“123帶動百千萬”產業扶貧工程,為全縣213個行政村每村注入20萬元的扶貧產業啟動資金;幫扶單位黨組織對貧困村發展產業建言獻策,協調相關單位和部門,整合力量扶持貧困村發展產業;貧困村黨支部召集黨員會議、群眾會議商討產業方向,農村黨員和群眾反復談心征求意見建議,確立黨支部領導下的“劣勢變優勢、優勢變產業、產業變產品、產品變商品、商品變經濟收入”的“五個連變”抓黨建促脫貧發展思路,先后幫助發展“青泥黑豬”“青泥嶺樹蜜”、苗木、蔬菜、西瓜等30多個優勢產業。帶動全縣共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1033家,吸納農戶3.5萬戶,實現分紅2894萬余元,貧困戶分紅695萬余元,戶均增收2000余元。

發揮服務功能引領產業實踐

在機關,推行“三雙一評”黨員干部教育管理機制,搭建黨員干部干事平臺,激發干事創業活力;在農村,實行村干部“績效月考評、報酬月發放”制度,解決了村干部說話沒人聽、辦事沒人跟、在位不在崗等問題;制定了村級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村級集體事項決策、村民個人申辦事項三個流程和操作辦法,有效規避了村干部腐敗風險,保障了村民的合法權益,提升了村干部服務群眾的水平;圍繞農村“三變”改革,推行“黨支部+”模式,采取“黨支部領導、村集體控股、群眾參股、貧困戶配股”的形式,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扶貧產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從而增加貧困群眾收入。貧困村建設的基礎設施作為村集體財產,委托合作社管理使用,投入的幫扶資金作為村集體的持股資金和貧困戶的配股資金,集體股份所產生的紅利一部分作為村集體積累,另一部分平均分給貧困戶。幫助合作社建立“三合三分”管理機制,黨支部始終為產業發展把握方向,通過黨小組實現對合作社的領導,保證了合作社的長期穩定發展。先后幫助注冊了“青泥黑豬”、青泥嶺樹巢蜜、泥陽紫皮大蒜等7個商標,完成了綠色農產品認證。讓貧困群眾跟著合作社走,合作社跟著黨組織走,產業跟著市場走,產品跟著品牌走。

發揮制度優勢樹立從嚴導向

縣委將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納入縣鄉村“三級聯述聯評聯考”工作內容,建立基層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問題清單、任務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定了《徽縣基層黨建工作問責辦法》,壓實了黨建工作主體責任和直接責任。第一,建立駐村幫扶干部和村干部工作實績檔案,實行縣鄉兩級動態管理,并將所獲實績作為干部選先評優、業績評價和考核選拔的重要依據,形成選人用人向扶貧一線傾斜的導向;第二,組織部量化考核評分標準,明確了鄉鎮黨建辦主任“兩個匯報、三個溝通、三個指導”工作法,即主動向鄉鎮黨委書記、縣委組織部請示匯報工作,與班子成員、部門站所、干部之間多溝通工作,加強對村黨支部、駐村干部、第一書記黨建業務的工作指導;第三,鄉鎮實行“扶貧政策落實公示、惠農政策落實公示、產業發展(合作社)公示、村級重大事項公示、村干部績效月考評結果公示、村級光榮榜和曝光臺”的“六公示”制度。同時,結合開展“轉變作風改善發展環境建設年”活動,公開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具體措施,接受社會監督,成立脫貧攻堅暗訪組,不定路線、不打招呼,分片區入戶進行暗訪,對2個鄉鎮黨委書記和黨建辦主任進行了談話提醒,對幫扶措施落實不力的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進行了集體約談,對4個駐村幫扶工作21名工作人員進行了問責,查處6起扶貧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案件,給予6人黨紀政紀處分。

發揮機制優勢實現三個轉變

徽縣堅持黨建工作和扶貧工作整體推進、扶貧產業發展和群眾增收整體推進、工作推動落實和干部鍛煉成長整體推進,以黨建工作統領扶貧工作,將黨建工作融入扶貧工作,用扶貧工作的成效來檢驗黨建工作的成效和干部鍛煉成長的成效,構建“大黨建”格局。在脫貧產業持續發展壯大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溝通協調作用,由貧困村黨支部牽頭簽訂的社聯社協議,建立了“一分六統”格局,即分場發展,統一品牌打造、統一繁育技術、統一養殖標準、統一質量標準、統一銷售價格、統一宣傳包裝。將稻坪等8個貧困村整體納入“青泥嶺樹蜜”產業鏈條,把鐵山等4個貧困村整體納入“青泥黑豬”產業鏈條,吸納更多的專合組織和農戶直接進入產業鏈條,直接使用產業技術和產業品牌。通過引領扶貧產業發展,讓群眾看到了脫貧的希望,提振了群眾的致富信心,增強了黨支部的主導權和話語權,夯實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通過農村黨員積極參與合作社的生產、管理、銷售、監督等環節,黨支部由引導者變為管理者和服務者。幫扶干部工作有了抓手,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提高,通過長期駐村宣傳政策、發展產業、教育群眾、化解矛盾,協助村上解決困難,幫扶干部由指導者變為實踐者和推動者。貧困村群眾家家有股份,戶戶有產業,有了務工收入、務農收入和入股紅利、配股紅利、村集體分配紅利這“兩重收入、三重紅利”,既能防止貧困戶返貧,也能令貧困戶看到致富希望,思想和行動上有了巨大轉變,村風民風也變得更加淳樸,群眾由觀望者變為參與者和受益者。現今,黨建工作強、扶貧產業好、干部成長快、群眾增收多的良好局面逐步實現,為全縣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堅實的工作基礎。

【本文作者為中共徽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長】

責編:楊 陽 / 蔡圣楠

責任編輯:賀勝蘭
標簽: 小康   活力   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