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雨果獎的科幻小說《北京折疊》中,作家郝景芳創造了一個高度折疊的世界。誰擁有主導權,誰就擁有更廣闊的空間。
和《北京折疊》相似,過往的三次工業革命,塑造了當今世界的利益格局:發達國家憑借前期積累的技術紅利,處在頂層,其他國家則處于追趕狀態。雖然同處地球,各國卻分屬不同的折疊空間。
現實世界的折疊空間,每逢工業革命發生,便會發生輪轉。
正在拉開帷幕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國正在爭奪主導權。在諸多領域,中國有著自信和底氣,在通信領域,華為在創造世界的5G標準;在移動能源領域,漢能掌握著世界上最多的薄膜太陽能發電專利。
通信和能源,是中國主導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兩張底牌。中國能否領先一把,便取決于這些高科技企業的發展,取決于這些“隱形的冠軍”能否殺出重圍。
隱形的冠軍
20世紀下半葉,以計算機和信息技術革命為核心的第三次工業革命興起。美國抓住這一機遇,保證了自己的主導權。直到今天,美國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在遠去的18世紀,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國不幸與之擦肩而過。
幸運的是,中國趕上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浪潮。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GDP總量,由3650億增長到2018年的90.03萬億。
龐大經濟規模背后,是中國在高新技術領域里面的突破:北斗三號成功完成部署運營,首顆地震監測衛星升空,還有嫦娥四號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
在信息產業等高新技術領域,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正越發變小,在某些領域,中國已經搶先發達國家一步。
通信領域,華為擁有最多的5G專利。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認為:4G時代,我們是并跑;5G時代,我們是并跑、領跑。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已經有了幾年的領先優勢。
除了華為的5G技術,在新能源領域,中國漢能的薄膜太陽能技術也牢牢的掌握了全球的領導地位,最能代表的就是漢能的專利申請數量排名全球第一。有專家認為:在薄膜太陽能方向,漢能已具備領先行業5年的技術優勢。
2018年,漢能全球范圍新增申請專利每天超過30件、每月約1000件。到目前為止,漢能累計專利申請超過10200件。漢能自主研發的漢瓦、漢包、漢紙、漢傘等產品和解決方案得到了市場的一致青睞。
波音、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特斯拉、奧迪、澳大利亞ETS等企業機構,紛紛向漢能拋出橄欖枝,尋求合作共贏。
此外,世界前500的超級計算機中,中國擁有202個;迄今為止最大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也坐落于中國貴州;中國的人工智能熱潮已經實現了先進的面部識別技術……
第四次工業革命主導權之爭中,華為,漢能這樣的隱形冠軍企業,為中國在折疊世界中爭取空間提供了信心和底氣。
華盛頓郵報評論稱:中國正在挑戰美國在科技領域的主導地位。
爭奪科技主導權
近年來,美國一再阻撓中國科技公司收購美國公司,而作為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供應商之一,華為多年來一直難以進入美國市場。
5月15日,美國一紙聲明,將華為及其70家子公司列入了管制“實體名單”,并稱是為了“防止損害美國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
《德國之聲》的分析一針見血:美國政府針對華為的禁令,背后真正的意圖在于“爭奪科技主導權”。
宛如小說中的折疊世界,第一空間主導權的掌控者,不會允許其他空間的冒險者進入。美國針對的,也遠不止一個華為。
過去幾年,美國多次發起針對光伏行業的反傾銷調查,中國光伏行業飽受困擾。幸運的是,在光伏領域,漢能同樣掌握了自主知識產權,可以最大程度擺脫外界環境制約。
2012年—2014年,漢能通過全球技術并購與整合,先后收購了四家世界領先的薄膜太陽能企業,整合了多項全球領先的薄膜太陽能技術,實現了技術自主。
此后幾年,漢能分別在北京、四川、江蘇、美國硅谷、德國、瑞典等地建立了8個研發中心,建立起全球協同創新機制。
此外,漢能還擁有全球80%的頂尖薄膜太陽能技術人員,其中包括一大批國內外先進半導體和太陽能領域的科學家。
回顧歷史可以發現,工業革命從來不是一場純技術革命。每次革命由哪個國家領跑,這個國家日后就將成為全球的經濟龍頭和政治中心。誰能掌握工業革命的主導權,誰就掌握未來。
如今,我們正在迎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爆發。相比前三次工業革命,這場以人工智能,清潔能源,機器人技術,通信技術等為核心的全新技術革命,發展速度更快、影響范圍更廣、程度更深。
這也意味著,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國與國之間的主導權之爭將更加激烈。漢能、華為等位于革命核心領域、又掌握這自主技術的企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得未來者主導世界
從更廣闊的歷史來看,工業革命前的漫長時代,中國一直處在世界領先位置,GDP占世界比重一度達到一半以上,那是令人神往的漢唐盛世。
如今,第四次工業革命給了中國重新奪回主導權的機會,重新回到這個折疊世界的頂層,乃至改變這種折疊世界的秩序。
前三次工業革命,從微觀的衣食住行,到整個社會經濟結構層面,徹底改變了人類社會生活面貌。正在爆發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也不例外,它將比以往革命更加劇烈的顛覆人類生活。
在信息通信領域,5G技術高效的傳輸速度,讓世界萬物互聯有了可能。學界認為,基于低時延、大帶寬、高可靠的5G網絡和新一代的AI芯片,無論是物聯網、工業4.0還是智聯網,以及無人駕駛、智慧城市、智慧農業等行業場景,都勢必將迎來一場效率革命。
在清潔能源利用中,以薄膜太陽能為代表的新能源,將徹底改變人類利用能源的方式,讓萬物發電成為可能。
漢能創始人李河君認為:薄膜發電就像人造葉綠素,隨著薄膜太陽能的廣泛應用,未來人類可以像綠色植物一樣,通過薄膜直接利用陽光。以薄膜太陽能技術為核心的移動能源,將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中。
屆時,不管是天上的衛星、無人機,還是地面上的汽車、共享單車,甚至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背包、手機等,都可以用薄膜太陽能來發電。
隨著漢能一系列移動能源產品的發布,這一圖景緩緩浮現在人類面前,一個萬物皆可發電的時代即將到來。
學界公認,前三次科技革命,滿足了人類從吃飽、穿暖、住行電氣化到社交網絡化的物質層面需求。而第四次科技革命,將滿足人類更高層次的需求——有尊嚴的生存與發展。到時候,整個世界的利益格局,也將因此改變。
華為和漢能品牌在中文內涵上完全趨同,在英文上也完全可以用同一個詞匯表達。這不僅是中國能否主導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兩張底牌,更是任正非和李河君先生在品牌命名上異曲同工的家國情懷真情表達!中國在通訊和新能源上的突破,將引領中國走向嶄新的未來,讓中國領先一把。
如果幸運的話,我們將共同見證這一天的到來。
(作者:金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