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中國白酒“朋友圈”里,山西汾酒集團曝光率很高。在短短1個多月的時間里,汾酒集團參加了首屆香港“一帶一路”國際食品展,并獲得“‘一帶一路’最佳中國白酒大獎”;發布集團專為國際市場定制的絲路系列限量版新品;出席亞布力青年論壇創新年會并在文化論壇上做了關于推動中國白酒如何在“走出去”過程中更好傳遞中國文化的發言。從產品到理念再到渠道,汾酒可謂“多角度密集亮相”國際市場。
眾所周知,中國白酒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白酒的固態制曲、固態發酵、自然釀造等工藝流程在國際蒸餾酒領域獨樹一幟。不過,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在此前多年的國際化進程中,中國白酒企業大多陷入自說自話、溝通不暢的窘境,以至于中國白酒主流消費場景經過如此多年的培育依舊沒有搭建成熟。
“中國白酒企業要想以國際化視野引領高質量發展,必須解決3個問題。第一,如何擺脫海外華人聚居區的‘小圈層’消費;第二,如何開拓主流渠道商,進入主流消費體系;第三,如何培育出成熟的國外消費者乃至品鑒者群體。”汾酒集團黨委委員、董事、副總經理楊波表示。基于這一判斷,汾酒選擇的路徑是,練好品質基本功、摸索清香型與國際口味的創新融合、化身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橋梁。
首先,品質是打開國際市場的基礎。從2015年起,汾酒率先執行國際化標準,并建立了高于國際標準的內部執行標準,為保障汾酒品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清香型白酒作為3大香型中最接近國際烈酒的酒種,在國際化的過程中更容易完成口感傳導。因此,汾酒通過創新配方,著重在配制酒基酒這一特色上做文章,為中國白酒擴大國際影響力提供了一條新路經。
再次,汾酒注重深入挖掘產品背后的文化價值,尤其是在亮相國際市場時特別重視體現中華文化基因的傳承。“要將中國白酒作為中國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培育國外消費者的認知度和品鑒力,實現從‘有形的酒’向‘無形的文化’的介質轉變。”楊波說。
在成功引入央企華潤之后,汾酒集團正在聯合各相關企業,推動協同合作,向價值鏈高端邁進。在生產端,通過簽約海外當地酒莊實現品牌名稱、生產的全方位本地化;在營銷端,已與華潤旗下的華潤萬家、雪花啤酒、怡寶礦泉水等展開全面合作。楊波表示,未來,汾酒集團將以產品為媒介,在國際化過程中實現從“探路者”到“引導者”的身份轉變,并將中國白酒的文化底蘊一并輸出,讓中國品質、中國文化、中國品牌一道“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