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7日-28日,由北京市海淀區教育委員會、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與中國心理學會積極心理學專業委員會聯合舉辦的第一屆全國積極教育大會暨北京市海淀區第十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周在海淀區成功舉辦。此次活動以“積極教育心智成長”為主題,匯集了國際、國內知名的學者、專家,聚集了經驗豐富的一線校長、老師,依托國際交流平臺,通過主題報告、經驗介紹、論壇研討、學校展示等多種形式,全面展示海淀區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北京市海淀區第十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周現場
北京市海淀區教委主任王方以“積極心理教育 奠基學生未來——打造積極心理教育海淀服務模式 開創立德樹人新局面”為題,介紹了海淀區作為“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區”,以積極心理學為指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實踐與探索。王方主任從區域心育模式的整體設計、自主自助式積極心理服務體系創建、教師心理素養提升、青少年心理建設的生態系統建設等方面闡述了積極心理教育在海淀區的實踐與應用,推動了全國心理示范區的高位發展。
北京市海淀區教委主任王方作主題發言
據了解,2009年北京市海淀區引入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并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基礎性工作,納入德育工作統籌規劃,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出發點,不斷提升心理育人質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北京市海淀區注重頂層規劃與設計,整體設計了區域積極心育模式。工作機制上,成立了由教委主要領導負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組,教研、培訓、督導等各方全面參與;確立了將積極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學校改革與發展切入點的實施戰略,建立規章制度;構建了區域、學校、社會三級聯動的心育工作網絡,加強基于“互聯網+”心理教育新型服務體系建設,建立立體化的服務網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師生的發展性需要為出發點,以學生自我參與、自主成長為基本途徑,海淀區建設了課程教學、實踐活動、心理監測、發展指導、志愿服務“五位一體”的自主自助式積極心理服務體系。
教師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要素,北京市海淀區重視教師隊伍心理素養建設,將其作為師德建設的重要突破口,分層開展師資培訓,普及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與方法,營造支持接納的心理環境,發揮教師的正向引導作用,全面造就師德高尚、育人能力高的教師隊伍。
積極心理教育強調積極組織系統的創建,包括學校環境、家庭環境和社區環境。海淀區將積極心理教育理念引入校園文化建設,將教師、學生的幸福發展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第一目標。家庭、社區是學生心理成長的重要微觀環境,充分開發與拓展家庭、社區教育支持系統,建立長效聯動機制,實現家校社合心共育、同頻共振,全方位地對學生心理施以積極影響,涌現了書院家風建設、家庭教育大講堂等品牌,創設了全社會育人的良好格局。
會議中,專家、學者和一線學校分別從積極教育在中小學校的實踐、積極學習系統建構與教學應用等方面開展了專題報告和經驗介紹,分享了積極心理學理論和方法、及其在教育領域的具體應用與拓展,并探討了人工智能、互聯網、生物反饋技術、編程思維等科技對積極心理教育和學生積極學習行為的作用。同時,在會上發布了《中國積極教育白皮書》,啟動了中國積極教育領軍計劃。
中國積極教育領軍計劃啟動儀式
6月28日,與會者分別走進交大附中、清華附小和上莊科技幼兒園,通過校園環境參觀、課程觀摩、經驗交流等,全面了解積極教育在海淀幼兒園、小學、中學的實踐與成果。交大附中以幸福環境、幸福課程、幸福課堂、幸福班級建設為載體,打造幸福學校;清華附小堅持“兒童站在學校正中央”的理念,開發了陽光種子課程;上莊科技幼兒園以體驗學習、快樂學習為出發點,培養兒童的好奇與探究能力。三所學校各有側重,都遵循積極教育的導向,從學校建設,課程教學等不同角度切入,營造適合師生自主發展的積極環境和氛圍,得到專家的高度認可與一致好評。
本次會議吸收并借鑒認知科學和腦科學的前沿趨勢與研究成果,指導一線學校實踐應用與創新。會議借助國際平臺全方位呈現了海淀區積極心理教育服務模式,展示了海淀區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經驗與成果,推出了交大附中、理工附中、101中學、清華附小、萬泉小學等一批優秀的先行實驗校,切實發揮了全國示范區的引領輻射作用,塑造了海淀心育品牌,推進了區域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建設。本屆心理周的成功舉辦,既是海淀心理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海淀區緊隨國際前沿的體現,必將會推動區域育人工作走向深入,加強和改進區域中小學德育工作,提升立德樹人的效度和區域教育發展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