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喪失“四個意識”的蘇聯之鑒

核心提示: 蘇聯亡黨亡國的歷史為我們提供了四點重要經驗教訓:一是執政的共產黨一旦放棄政治意識、對社會主義制度喪失自信,就會失去戰斗力,最終無力捍衛黨的領導地位和社會主義制度;二是缺乏對全局的統籌,就不能立足大局、認清問題、謀劃全局,最終使局面走向失控;三是不能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就會使黨的權威不斷受到挑戰,最終陷入執政地位岌岌可危的困境;四是全黨不能齊心協力,就會使黨內出現分裂力量和意識形態分歧,最終喪失對未來方向和發展命運的自信。

【摘要】蘇聯亡黨亡國的歷史為我們提供了四點重要經驗教訓:一是執政的共產黨一旦放棄政治意識、對社會主義制度喪失自信,就會失去戰斗力,最終無力捍衛黨的領導地位和社會主義制度;二是缺乏對全局的統籌,就不能立足大局、認清問題、謀劃全局,最終使局面走向失控;三是不能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就會使黨的權威不斷受到挑戰,最終陷入執政地位岌岌可危的困境;四是全黨不能齊心協力,就會使黨內出現分裂力量和意識形態分歧,最終喪失對未來方向和發展命運的自信。

【關鍵詞】“四個意識”  黨員干部  蘇聯之鑒   

【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

廣大黨員干部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重要經驗,也是蘇聯劇變帶給我們的啟示。

從蘇聯共產黨喪失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最終走向衰亡的慘痛教訓中,我們可以看到:堅強有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奮發有為的領導集體、信念堅定的領導核心,是社會主義事業順利發展的堅強保障。

蘇鑒之一:執政的共產黨一旦放棄政治意識、對社會主義制度喪失自信,就會失去戰斗力,最終無力捍衛黨的領導地位和社會主義制度

政治問題是根本性的大問題,政治意識是打頭的、管總的。執政的共產黨一旦放棄政治意識,對社會主義制度喪失自信,就會失去戰斗力,無力捍衛黨的領導地位和社會主義制度。只有堅定政治信仰,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才能確保黨對國家的領導和治理,保證社會主義事業的正確航向。

一些人不理解堅持“政治意識”和“制度自信”的重要性,認為中國進行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強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就應當淡化政治,以免引起西方社會的不安和反感。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刻認識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的長期性和復雜性”,故而我們要繃緊政治這根弦,不斷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對社會主義制度不再堅定、失去信仰,就是自毀長城。

反觀蘇聯歷史,蘇聯共產黨政治意識喪失、歷史根基丟失和思想上的混亂,打開了瓦解蘇聯的大門,在蘇聯共產黨垮臺和蘇聯解體中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戈爾巴喬夫在改革伊始就提出,要允許黨員有信仰自由,有表達意見和行動的自由,主張將蘇聯共產黨由“領導核心”變成“政治先鋒隊”,并修改了憲法第六條——“蘇聯共產黨是蘇聯社會的領導力量和指導力量,是蘇聯社會政治制度以及國家和社會組織的核心”中關于黨的領導地位的規定,提出蘇聯共產黨是“一個按自愿原則將蘇聯公民聯合起來”的“政治組織”,蘇聯共產黨將通過民主選舉爭取執政黨的地位,“蘇聯共產黨將起著議會黨的作用”。戈爾巴喬夫的一系列主張,實際上是對蘇聯共產黨權力、領導地位的解構。

由此可見,戈爾巴喬夫喪失了政治意識,放棄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以及蘇聯共產黨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領導地位,放任意識形態多元化,把權力中心從黨轉移到蘇維埃,放棄了對其他黨派和政治力量的限制,其結果是非馬克思主義、反馬克思主義等反動思想、政治力量開始自由泛濫、甚囂塵上。戈爾巴喬夫沒有政治意識,并不代表反對派沒有,西方資本主義沒有。蘇聯共產黨政治意識的削弱和變異,導致各種“非正式組織”及黨派林立,反對派的勢力增長迅速。面對這樣的局面,戈爾巴喬夫及蘇聯共產黨越來越力不從心了。戈爾巴喬夫喪失政治意識和政治立場的主張和行動,將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和蘇聯共產黨送上了一條不歸路。蘇聯共產黨作為一個有著九十多年歷史、連續執政七十多年的大黨老黨,最終走向了轟然倒塌的歷史命運。

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在堅持黨的領導這個重大原則問題上,我們腦子要特別清醒、眼睛要特別明亮、立場要特別堅定,絕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動搖。”增強政治意識,要始終做到政治方向不偏、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要始終做到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增強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堅決抵制各種錯誤思想,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蘇聯共產黨喪失政治意識、喪失制度自信的沉痛教訓,中國共產黨必須牢記。

蘇鑒之二:缺乏對全局的統籌,就不能立足大局、認清問題、謀劃全局,最終使局面走向失控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不斷遇到來自國際國內的種種困難和挑戰。即使是在蘇東劇變這樣大的沖擊之下,中國依然能夠平穩度過風險期,將改革向前推進,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究其原因,就是因為黨和國家領導人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任務,能夠正確審視黨和國家大勢,統籌國際國內大局,站位高遠,從全局謀劃國內改革。

中國的改革遵從了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到政治的漸進式改革邏輯。經濟改革取得實效,保證了國家的穩定,為政治體制改革打下了基礎。如今,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取得了頗多成果,比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政治協商制度的發展;村民自治制度和基層民主制度的創新;人事制度的改革;公務員制度的初步建立;行政機構的多次改革,等等。當前,改革進入深水區,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各種矛盾疊加、風險隱患集聚。面對前進道路上各種各樣的“攔路虎”和“絆腳石”,黨員干部更要自覺樹立大局意識。

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蘇聯改革的失敗與缺乏全局統籌、缺少大局觀念有密切關系。戈爾巴喬夫沒有從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謀劃改革,沒有從國際的全局運籌改革,更沒有立足國內政治經濟文化的全局進行改革。在改革之初,整個社會對戈爾巴喬夫充滿了期待,希望他能夠改變蘇聯經濟社會現狀,謀求新的發展。但在具體過程中,戈爾巴喬夫沒有把握好改革的主攻方向,在經濟改革遇到困難時,他將原因歸結為政治體制,認為其阻礙了改革進程,從而將改革重心迅速轉向了政治領域,并急于推行全面改革,使改革方向越來越偏離社會主義。“500天計劃”徹底摧毀了作為蘇聯體制核心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轉向了西方經濟制度。在缺乏全局籌劃的情況下,蘇聯的政治、經濟形勢每況愈下。

蘇聯改革的倉促進行,說明戈爾巴喬夫沒有洞察國際國內全局形勢,對黨和國家能否駕馭改革全局沒有正確的預估。喪失大局意識的改革,必將是局勢失控的改革。作為黨和國家的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對蘇聯的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嚴重缺乏自信;對于面臨的困難、存在的問題,他非但沒有立足大局、謀劃全局,反而以所謂的“全面改革”改掉了蘇聯共產黨、改掉了社會主義,將蘇聯一步步推向覆滅的深淵。

中國的改革是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因此,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下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關系。當前,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深水區和攻堅階段,廣大黨員干部必須要善于從戰略高度和大局著眼,分析和認清全國、當地的總體形勢,正確判斷國家建設和發展的總體趨勢,明確黨和政府當前一個時期的中心任務,為完成這個中心任務制定好方針政策,從而有力推動改革開放全局的發展。面對未來挑戰,黨員干部更要增強戰略定力,旗幟鮮明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絕不走蘇聯改旗易幟的不歸路。

蘇鑒之三:不能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就會使黨的權威不斷受到挑戰,最終陷入執政地位岌岌可危的困境

國家的命運、黨的命運、人民的命運往往與強大的領導集體密切相關。我們黨的歷史經驗表明,凡是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持得好,黨的事業就會興旺發達;反之,黨的事業就會遭受挫折。翻開中國改革開放的壯麗篇章,可以看到,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要把我們這樣一個大黨大國治理好,就必須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保證全黨團結統一、步調一致。

蘇聯解體的歷史從反面證實,是否具有核心意識、能否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關乎黨的未來,關系著黨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在改革遇到困難時,戈爾巴喬夫將矛頭對準了蘇聯共產黨。他在經濟、文化、軍事、外交上推行的所謂“改革”,導致黨內分歧日益嚴重,以至于出現嚴重的思想混亂和組織分裂。戈爾巴喬夫引進西方政治制度,引入多黨制,從根本上取消了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導致蘇聯共產黨內部組織渙散,威信大幅下降。戈爾巴喬夫上臺后的種種行徑嚴重損害了黨的權威和形象,使黨的權威不斷受到挑戰,離心力和破壞力迅速滋長。蘇聯共產黨的垮臺是從政治紀律動搖、中央權威弱化、黨內出現各種派別開始的。蘇聯共產黨內部的分裂和不團結,使其陷入了全面危機。1990年初,蘇聯的非正式組織大規模發展,在社會上形成了強大的反對派力量。他們對蘇聯共產黨發起進攻,使其執政地位岌岌可危。“八·一九事件”后,終于造成了蘇聯共產黨被迫停止活動的歷史性悲劇。

無論是黨的建設還是國家治理,保證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領導至關重要,維護黨中央權威至關重要。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日益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發展大勢中,在新時代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中,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進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戰略判斷高瞻遠矚,政治領導嫻熟高超,人民立場鮮明堅定,歷史擔當強烈堅定,是黨中央和全黨的堅強領導核心。習近平總書記核心地位的確立,使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有效確保了黨和人民事業無往而不勝。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黨的集中統一是黨的力量所在,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民族團結進步、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我們面臨的形勢越復雜,肩負的任務越艱巨,就越要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維護黨中央權威,絕不是一般問題和個人的事,而是方向性、原則性問題,是黨性、是大局,關系著黨、民族和國家的前途命運。

蘇鑒之四:全黨不能齊心協力,就會使黨內出現分裂力量和意識形態分歧,最終喪失對未來方向和發展命運的自信

進入新時代,面臨新形勢新任務,解決新矛盾新問題,迫切需要全黨上下齊心協力,增強看齊意識。只有全體黨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自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中國共產黨屢克時艱,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反觀蘇聯,蘇聯共產黨黨內出現不看齊的力量,成為蘇聯共產黨衰亡的重要因素。在“公開性”和“民主化”的口號下,蘇聯共產黨黨內出現了分裂力量和意識形態分歧。蘇聯共產黨放棄了民主集中制原則,允許黨員公開發表與組織決議不同的意見。由此一來,一些黨員搞分裂黨的政治活動,削弱了黨的權威性;一些黨員成了否定蘇聯共產黨歷史、否定社會主義的“急先鋒”,成了傳播西方意識形態的“大喇叭”,導致蘇聯共產黨黨內陷入思想混亂、組織混亂的無序狀態之中。

對廣大黨員干部來說,增強看齊意識,增強對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自信,是事關政治方向的大事,是黨性的要求,也是讓全黨全社會在思想上更加團結統一的內在要求。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一條十分重要的經驗就是全黨上下有著很強的看齊意識。沒有看齊意識,大家各自為政、各行其是,黨組織就會變成一盤散沙,黨的領導就會成為一句空話。當前,在黨內,有的黨員干部立場不穩、喪失原則,在重大原則問題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場搖擺、態度曖昧,沒有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有的黨員干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在貫徹黨的決議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凡此種種,影響惡劣。如果不加以約束,就會對黨和人民的事業造成嚴重危害。

行程萬里,不忘初心。在全黨全國人民共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百年夢想而奮斗的征程中,我們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實現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畫好中華民族的同心圓。歷史的榮光必然屬于砥礪前行的中國共產黨人,必將屬于不懈奮斗的中國人民!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列寧斯大林思想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新華網,2017年10月27日。

②《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③習近平:《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求是》,2016年第9期。

責編/王妍卓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李一丹]
標簽: 蘇聯   四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