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村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載體,其中的家風家訓、鄉賢故事、民居建筑、活動儀式蘊含著豐富的廉政教育資源。廉政教育要入腦、入心,應當充分重視和挖掘各地古村落文化資源,植根于古村落歷史文化土壤,吸收借鑒優秀歷史文化成果,不斷豐富廉政教育形式,拓展廉政教育路徑。
【關鍵詞】古村落 歷史文化資源 廉政教育
【中圖分類號】D262.6 【文獻標識碼】A作為國家廉政文化的重要構成,古村落中的地方廉政文化能夠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產生持久的影響。因此,在古村落的保護與開發中,不僅要釋放其旅游價值,更要深入挖掘其廉政教育的功能。將古村落作為廉政教育陣地和課堂,無疑可以豐富廉政教育的文化內涵、提升廉政教育的實效性,有助于不斷豐富廉政教育形式、拓展廉政教育資源和建設廉政教育陣地。
傳家風:家訓家風助推廉政教育
傳衍至今的古村落中,大都保留著村落先賢歷盡榮辱凝練的家風家訓。當今,挖掘古村落中的廉政家訓,弘揚廉政家風,對于推進廉潔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首先,有助于建立家訓與廉政文化的傳承關系,構建從“家風”到“黨員干部作風”,再到“黨風”和“社會風氣”之間雙向互動、循環影響的機制與體制。其次,有助于在從傳統公共話語空間向新公共話語空間轉型的情況下,打通“主流輿論場”與“民間輿論場”,營造良好的廉政生態系統。最后,有利于筑牢黨員干部家庭的反腐防線。古村落中的廉政家訓是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其中的有益成分有助于幫助黨員干部形成良好家風,抵御不良風氣的侵蝕。
通過古村落中的家訓家風助推廉政教育。一是要深入挖掘古村落中家訓家風的精髓。積極鼓勵學界開展家風家訓的整理與研究,在項目申報、經費配套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在哲學社會科學及相關學科專業中設立相關研究方向,培養專門的研究隊伍,為廉政文化建設提供可靠的理論和隊伍支持。二是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在宣傳載體方面,要使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相結合;在宣傳空間方面,要使家庭、社會、學校三位一體相互促進;在宣傳方式方面,要做到實踐活動與理論宣講同步展開。三是要促進傳統優秀家風家訓的當代轉化。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賦予其新內涵、促進其新陳代謝。在轉化過程中,一方面要以傳統家訓家風為基礎,充分尊重而不是背離傳統;另一方面要以回答、解決現實問題為宗旨,緊扣新時代領導干部家風建設、黨風廉政建設,進行創新發展,在現有基礎上實現提升與超越。
講故事:地方鄉賢助推廉政教育
鄉賢是本鄉本土有德行、有才能、有聲望而深深被本地民眾所尊重的賢人。在傳統中國,幾乎每個古村落都有自己的鄉土文化,都孕育了自己的鄉賢,他們或以吏治清明、或以公益事務、或以道德品行、或以學問文章而著名。鄉賢的最大特點就是非官非民的獨特身份,對上可以溝通政府,對下可以代表民意。圣賢政治在鄉村的落實,促進鄉賢文化的形成。也就是說,鄉賢是中國鄉土社會積聚眾多理想理念的象征符號,而鄉賢文化則是中國鄉村基層治理理想的政治實踐表達。
廉政教育既要有嚴明的法紀宣講,也要有和風細雨的浸潤。在歷史長河中,出現了不少諸如包拯、海瑞、于成龍、林則徐那樣聲名遠播的清官,這些都是廉政教育的重要資源。然而,挖掘地方古村落鄉賢的廉政故事,基于文化的區域性和文脈的延續性,相知而相惜,鑒往知來,比列舉聲名遠播的清官更具有親近性和說服力。“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鄉賢的廉政故事正是“人鏡”,對照己身可以幫助我們端正衣冠、“出汗排毒”“洗澡治病”、修德養廉,走好人生每一步,做一個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事業、無愧于人民、無愧于自己的人。
在現場:空間體驗助推廉政教育
空間形態本身是人居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古村落文化內容完整性在物理空間上的體現。中國傳統古村落講究居所空間環境和氛圍的營造,使家族子弟沉浸其中、耳濡目染,每時每刻都接受建筑空間環境的浸潤,從而形成獨特的精神品格和人文氣韻。具體而言,古村落空間維度的廉政教育資源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村落建筑中的廉政旨趣。祠堂、家廟是古村落民居中的標志性建筑,許多古村落往往使用“流芳”“師儉”“衍世”等具有廉政意蘊的名字為祠堂、家廟命名,以表達對子孫后輩清廉為人的美好希冀。祠堂、家廟中更是張貼或鐫刻廉政家訓家規,營設出濃厚的廉政教育氛圍。如陜西省韓城市黨家村人高度重視建筑對子孫后輩的廉政教育,他們在建造房子時,將家訓融入建筑營造之中,甚至連家訓銘刻的位置也經過精心設計,一般放在正房兩側山墻的延伸部位。這個位置,不管是主人還是客人,長輩還是晚輩,進出之間或轉身之際都能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覺間受到教化熏陶。家訓的字體也以楷書和行書為主,體現出一種莊重的儀式感,凸顯出家訓對人“守正”和“規矩”意識的教化。
二是匾額楹聯中的廉政詞句。匾額楹聯是中國古代建筑中常見的裝飾,兩者常常共存于同一建筑物中,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標志之一。被稱為中國古楹聯第一村的湖南省武岡市浪石村,是目前全國發現保存較好的古楹聯村。浪石村最具特色之處,是每個角門的石楹柱上都刻有對聯。在該村現存的41副楹聯中,許多都涉及廉政教育。如王云池住處的楹聯為“齊家治國平天下,盡孝竭忠處世間”,屋角門楹聯書“月白風清志向淡泊,云環水繞氣抱中和”;王良俐前屋腳門楹聯曰“廉泉讓水高人宅,種柳栽桃學士門”。深入挖掘古村落中的廉政楹聯,宣揚其中蘊含的崇廉拒腐觀念,對于涵養黨員干部的道德情操,提高廉潔從政意識,具有重要意義。
入情境:活動儀式助推廉政教育
中國傳統古村落注重以家規家訓、地方先賢、建筑空間為載體,使家族成員認同、接受并在日常生活中踐履家族所倡導的廉政理念和行為規范。除此之外,古村落中還有大量儀式活動,如節慶、祭祖、婚俗等,這些儀式活動中不乏廉政教育內容,本村本族成員在鮮活的儀式情境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廉政教育,并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是節慶儀式中的廉政教化。節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古村落彰顯文化內涵的重要形式。古村落一年四季都有許多要慶祝的節日,主要有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每逢節日,村民們都要按照傳統習俗進行慶祝,全家乃至全村聚在一起,舉行相應的活動儀式。近年來,不少地方充分利用古村落節慶儀式“烹飪”廉政教育“鄉土特色菜”,收效頗豐。如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新塍村利用元宵節組織開展“鬧元宵、吹廉風”活動,通過廉政書畫展、黨風廉政培訓班和先進事跡報告會等途徑開展廉政教育;油車港村則抓住春節這一重要節日,開展廉潔從政春聯優秀作品集學習活動,舉辦村干部賢內助培訓班、清廉從政先進事跡報告會等活動,營造出濃厚的廉政教育氛圍。
二是祭祀活動中的廉政立意。“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我國傳統古村落非常注重對古代祖先的追念祭祀和本族歷史的追溯記述,并通過這些活動對后人施行包括廉政教育在內的教化。祭祀活動作為古村落中最為盛大的活動儀式,常常擇重大節日、節氣或逢家族重大活動、事件時舉行。在祭祀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廉政教育的立意。如家族子弟在文武科舉中合格及第,往往要向祠堂中的列祖列宗報告。
總而言之,切實有效的古村落廉政教育,有助于黨員干部加強政德修養,筑牢拒腐防變的第一道防線;有助于在全社會形成崇尚廉潔、追求正義的社會文化環境,減少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社會文化土壤;有助于為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提供有力保證。因此,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應當充分利用古村落中的家訓家風、地方鄉賢、空間體驗和活動儀式,推動廉政教育取得更大成效。
(作者分別為浙江師范大學副教授;浙江師范大學講師)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古村落中的教育習俗及其現代價值研究”(項目批準號:13YJA880116)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張華龍:《教育學視域中的古村落文化》,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年。
②雷家宏:《中國古代的鄉里生活》,北京:商務印書館,2018年。
責編/周小梨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