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灣口村黃田鎮淡水草魚養殖基地水面上,漁船來回穿梭,水面上網箱鉤織出一個個幾何圖形。
鮑贛生攝(人民視覺)
福建省寧德福安市下白石鎮下岐村一位船民在自家屋前編織漁網。
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攝
普惠金融,顧名思義就是要將優惠的金融服務提供給更多的人,特別是急需資金支持的小微企業、“三農”和偏遠地區的人們。這是當前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方面。
普惠金融怎么落地?在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的福建省,為了將金融服務送到山間、沿海的家家戶戶,當地探索形成了別具特色的“背包銀行”模式,又稱“狗不理銀行”。
狗不理包子吃過,“狗不理”銀行是什么?
“說的是銀行的客戶經理背上書包就進村了,挨家挨戶推廣金融服務。去的次數多了,連村口的狗都不叫了。”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行長單強說。
目前,福建省多層次、廣覆蓋的普惠金融機構和普惠金融產品體系基本形成,“福田貸”“快農貸”“農e貸”等信貸產品在省內廣泛推廣。“背包銀行”,送貸下鄉,為老百姓送去了資金“及時雨”。
惠農
“資金流轉開了,收成更有保障了”
民富中心,是福建省普惠金融工作的一個亮點,旨在幫助培育、孵化、規范農民合作社,通過民富中心引導金融機構面向農民合作社社員提供批發性貸款及配套金融服務。
在古田縣民富中心,記者了解到,自成立以來先后規范了30多家合作社,其中8家已經對接農信社等金融機構開展信貸業務合作。通過與民富中心的合作,這8家合作社生產、加工、販運農產品產值高達5億元,比加入民富中心前增加了2億元。
這一模式是怎么操作的?該負責人介紹,農民先將無法確權的資產如民房、菇棚等抵押到合作社,再由合作社為農戶提供貸款擔保,通過民富中心、銀行、聯合社、合作社簽訂四方協議,解決農戶貸款難的問題。
在古田縣農豐食用菌專業合作社里,記者見到了前來辦理金融業務的陳炳登。
陳炳登是福建省古田縣古巷鄉渭洋村的村民,從事銀耳種植已經有20多年了。加入合作社以前,碰到資金流轉不開的情況,就只能少種點。2015年加入合作社以來,陳炳登說:“不僅資金流轉開了,干什么都方便了”。
陳炳登家里有20個菇棚,其中10個菇棚作為合作社社員資產反擔保,幫助他貸到了20萬元的款項。“我現在不需要貸太多的錢,所以只抵押了10個菇棚。如果資金周轉不開,需要更多的錢,把剩下10個菇棚再拿來抵押就可以了,很方便的。”
現在的陳炳登已經是當地銀耳種植大戶,種得多、種得好,“聽起來簡單,但這也是一種技術活兒,需要一定的技術含量。”
福建省古田縣被稱為“中國銀耳之鄉”,當地村民種植銀耳的傳統由來已久。但長期以來,銀耳的輔料裝袋、高溫晾曬等工作都是農戶手工操作。“以前自己裝袋,經常扎不緊,在運輸的過程中就散掉了。現在加入了合作社,這些都交給他們了,全都是機器裝袋,裝得又快又好,我只要拉回家培育就行了!”陳炳登說。
他說:“以前一年多的時候也不過7萬元的收成,一般就是3萬元左右。加入合作社以后,現在每年差不多能有20到30萬元的收成。”
目前,民富中心已帶動當地128戶貧困戶脫貧致富,同時輻射帶動了周邊農業產業發展。
脫貧
金融支持,讓連家船民上了岸、住下來、富起來
福建省福安市下白石鎮下岐村是閩東連家漁民上岸第一村。早年間,這里的部分村民終年漂泊在海上,連家帶眷擠在一兩平方米的船上一起生活。不僅“上無片瓦,下無寸土”,社會地位還低。
今年53歲的江成財回憶起自己頭30多年的船民生活,他說:“不想回憶,太苦了。船民們都想上岸,但是上來沒有土地、沒有房子,我們住哪兒?”
1997年,連家船民上岸問題被列為福建省脫貧的重要任務。當年剛過而立之年的江成財,幸運地成為第一批上岸的船民。
江成財說:“我們從小就在海上漂泊,現在30歲以上的船民基本上都是文盲。”上岸后,他想在建筑行業一展拳腳。但是剛上岸的船民們連解決基本生活費都很難,哪里有錢創業?江成財想到了向銀行尋求幫助。
江成財當時帶了18戶船民到信用社去貸款,那一天他記憶猶新。多年的船民生活,令他們手上長滿了繭子,手掌的厚度也更厚,這樣的一雙手打魚行,寫字卻很困難。“貸款要填表、簽名,我們不識字,信用社的人就一筆一劃的教我們寫,一個字寫下來我滿頭都是汗,簽個名簡直像打仗一樣!”
在當地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下,像江成財一樣的船民們完成了自己的上岸夢,“不僅上了岸,還住下來、富起來了!”
近年來,人民銀行寧德市中心支行積極響應船民安居工程政策,將“船民安居工程”列入金融支持重點民生工程。例如,為解決船民上岸建房資金難問題,推出船民住房建造裝修貸款。為加大對當地水產養殖的扶持力度,推出“農e貸”“幸福貸”“村村貸”等金融產品。截至2019年5月末,寧德市金融機構對下岐村連家船民發放貸款余額578筆,金額3251萬元。其中,連家船民住房貸款余額135筆,金額1365萬元;生產經營貸款余額371筆,金額1838萬元;助學貸款余額72筆,金額47.6萬元。
今年,江成財剛剛從信用社貸了6萬元,用于房子裝修。“我家現在有4層,200多平方米。”說到這兒,他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扶小微
“從租廠房到建起全自動新廠房”
普惠金融,最廣泛的受眾面是自主創業的小微企業。
在福建省寧德市東僑開發區的寧德時代電機科技有限公司租來的老廠房里,記者見到了該公司總經理盧友文。兩年前,50多歲的盧友文開始創業。“大股東寧德時代投資有限公司最初找到我的時候,我是很猶豫的,覺得自己50多歲的人了,在原來的公司穩穩當當地干也挺好。后來想,這個公司的成立不僅僅是為了個人賺錢,也是在創造就業。”
于是,他帶著一只隊伍從原公司出來單干。“剛開始的時候我沒計劃要建廠房。因為我在前東家做了10多年,才有了自己的廠房。在我的認知里,創業公司頭3年肯定很艱苦,怎么可能一上來就建廠房。但是我們的大股東說必須建廠房,公司才能擴大規模迅速發展。現在我們成立不到2年,自己的高規格廠房已經在建設中了。”
建廠房的錢從哪兒來?盧友文介紹,目前興業銀行給了4000萬元的項目貸款用于建廠房,之前還拿了3000萬元的流動資金貸款用于原材料的采購。
“2018年初,一度資金十分緊張,我又不好意思開口跟投資人要錢,那時候天天晚上都睡不著,生怕資金鏈斷裂。后來得到了興業銀行的大力支持才解了燃眉之急。”
興業銀行副行長鄭佳仁表示:“對民營企業來說,時間就是生命,企業等不起。”興業銀行經過深度了解后發現,該企業有明確訂單來源,同時跟寧德時代有協同效應,市場前景好。基于此,興業銀行對寧德時代電機有限公司提供了金融支持。
租來的廠房幾公里外,公司全自動化的新廠房正在建設,不久后就會全部搬入。盧友文表示,從之前的幾百萬元銷售額,到如今的上億元銷售額,離不開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等新工廠建好了,我們的目標是十個億的銷售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