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經濟大家談 > 正文

常修澤:人力資本產權與“大四新”動能轉換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尹明波  2019年5月18-19日,經濟學家、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廣義產權論》的提出者常修澤先生再次回到山東老家,出席濟南首屆“人力資本產業論壇",并作了題為《“大四新”動能轉換中的新主體——人力資本產權研究》的學術報告。

常修澤教授的學術報告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其“大四新”理論(新體制、新供給、新要素組合、新主體)為切入點,重點闡述“新主體”(企業家、創新者、各類工匠等),引出“人力資本產權”命題;第二部分,結合人力資本產業,講述其產權三論:產權體系論(可集成可系統),產權價值論(可計價),產權可分論(可拆開并交易)。同時,展望未來,闡述總有一天人力資本產權總值將超過物力資本產權總值,成為“第一資源,第一資本,第一財富”;第三部分,講述人力資本產權理論如何落地,主張建立四個支撐性制度:即人力資本產權界定制度、人力資本產權配置制度、人力資本產權交易制度、人力資本產權保護制度。

常修澤教授在學術報告中貫穿了這樣一個理論邏輯,即:由“小四新”到“大四新”——新動能轉換“主體論”——人力資本產權演變趨勢及落地:建立并完善人力資本產權制度。

“報告中所講的,只是我個人的學術觀點,突出‘大四新’中的新主體、也即新動能轉換中的新主體——人力資本產權問題。”常修澤開篇坦言,“我在‘人力資本’后邊加了一個‘產權’,這是我從八十年代開始個人理論研究的一個著力點”。

從“小四新”到“大四新”

“新舊動能轉換由‘小四新’提升到‘大四新’是一種必然,這跟實踐有直接關系。”常修澤認為,所謂“小四新”就是幾個省目前在推進新舊動能轉換中提出的“四新”(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并且用這“四新促四化”(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這個不錯,而且從產業角度來說,思想也很前衛,但是我覺得似乎還不太夠。我建議實行‘大四新’,即新體制、新供給、新要素組合、新主體。”

關于新體制。常修澤說,新體制是最關鍵的,“因為現在率先搞動能轉換的幾個地方,首先遇到的是體制掣肘。如果體制是僵化的、生銹的,動能轉換很難行的通,障礙重重”。

關于新供給,常修澤認為小四新中的“新產業、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都屬于供給的問題。“誰來供給?產業來供給,業態和新商業模式也在供給”。

關于“新要素及其組合”。常修澤說:一百多年前,馬克思時代講三個要素,資本、土地、勞動力(而且,馬克思講的資本是物力資本),基于此,馬克思認為當時社會有三大階級,掌握資本的是資產階級,掌握土地的是地主階級,掌握勞動力的是工人階級。但百年中,第四個要素“技術(包括信息)”這個新的要素出來了;同時,第五個要素也出來了——“管理”。所以人類發展到今天至少是五大要素。“將來,信息會不會成為人類第六大要素?很有可能。”

“當今世界,生產要素中的最大亮點是技術,但從系統論的觀點看,要素不限于技術,還包括資本、土地、勞動力、管理,總共五大生產要素。特別是,與技術這一最大亮點相關的人力資本是更重要的要素”。這些新要素需要重新組合,以實現優化組合。

關于“新主體。動能轉換可靠誰?這個問題在‘小四新’中沒有被提出來,非常遺憾。”常修澤認為,動能轉換必須得有新主體。“新的主體,就是新的人力資本擁有者,包括企業家、技術創新者、以及各類工匠等。如同足球運動員一樣,這些人力資本擁有者也都有自己的‘身價’。新主體問題不解決,新舊動能轉換可能落不到實處。”

常修澤強調,“小四新”只是起步,要升級,就是“大四新”。

人力資本集新產業、新組合和新主體 “三身而任”

2018年3月22日,《中國經濟導報》曾經在頭版發表過一篇有關常修澤教授的通訊報道,題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大四新是方向,企業家精神是給養》,中國發展網隨即全文轉載發布。一個多月后,《人民日報》理論版“大家手筆”專欄發表了他寫的理論文章《從更宏觀的視角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題目雖比較“宏觀”些,但文章里面的要害就是強調在推進動能轉換中更需要‘大四新’。”

在常修澤看來,由“小四新”上升到“大四新”,最關鍵的原因是“人的能動性”,“大四新”強調要發揚創新主體精神,“這是新舊動能轉換的給養,是養分”。

“當前僵化的東西較多,柔性的東西比較少。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需要探討新體制。”常修澤這位從齊魯大地走出的經濟學家直言,山東是孔孟之鄉,辦事比較中規中矩,這有好的一面,但是也有缺乏創新精神,缺乏超越思維的一面。所以他主張把新體制放在第一位。“第一位的問題,不是產業問題,而是體制問題,是制度問題,制度需要創新,體制需要創新。當然,這不僅僅是山東的問題,是全國性的問題。”

論及人力資本這個“新主體”,常修澤提出了他的“人力資本產權三身而任”的觀點:第一,人力資本產權產業可以按新“產業”來創新,來創業,它屬于新供給里邊的新產業;第二,人力資本產權是一種新要素組合,它既涉及資本金融,又涉及以人為核心的實體經濟,特別是其中含有高新技術等,這就是要素新組合;第三,人力資本在哪兒?人力資本就在人自身上,因此它是一個新的主體。“人力資本怎么定位?它既是新產業,又是新組合,更是一個新主體,‘三身而任’。” 常修澤總結道。

人力資本產權將成為第一資源、第一資本和第一財富

“人力資本產權將成為第一資源、第一資本和第一財富。”常修澤在報告中試探性提出。他說,這個時刻現在也許還沒到,但總有一天這個格局將會實現。“下一步,我們的經濟改革得抓兩個重點,一個是抓產權,這個是第一重點;第二個是要素市場化配置。這是中國未來的大勢,也是十九大報告的精神,應是我們新階段改革的重點”。

根據相關資料,2003年5月,在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起草過程中,常修澤教授提交了一篇關于產權問題的基礎性研究報告——《論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現代產權制度》。 建議“從廣義上”把握“產權”內涵 (該報告先在《經濟決策參考》內部刊登,后公開發表在《宏觀經濟研究》2004年第1期)。之后,常教授出版了他的代表作《廣義產權論》。常修澤解釋說:“《廣義產權論》三點要義:廣領域,多權能,四制度聯動。廣領域廣到哪?廣到天(環境產權)、廣到地(自然資源產權)、廣到人(各種人力資本產權),天、地、人。”

這位被學術界稱之為“常產權”的學者進一步指出,今天的人力資本產權,即是廣義產權內涵之一。如果是狹義產權論,這些問題都提不到。“類似的思想,國外也有,但是用‘天地人’這樣一個中國古典哲學思維概括,可能不多。”

“我們為什么要把人力資本產權作為第一重點?因為它涉及所有制問題,而所有制是經濟社會的基礎,是最核心的命題。”常修澤解釋道,五大要素里,馬克思原來講的是物力資本,我們后來增加了人力資本;馬克思講的勞動力,現在已經升級成人力資本產權;至于技術,現在出了技術產權;管理現在出了管理產權,這些都需要有新的思維。

“中國的趨勢,在可預見的將來,在以知識為基礎的社會里面,人力資本將成為三個第一:第一資源,第一資本,第一財富。”常修澤提請大家注意這個趨勢。

“在社會財富的總量中,從物力資本產權所占比重到人力資本產權所占比重,有個‘擴大趨勢’,而且,這個擴大將成為加速運行的趨勢。物力資本比重到人力資本比重加速的擴大,到某一天會不會人力資本的價值總量超過物力資本的價值總量啊?值得期待。我認為,人力資本的總價值終究將會超過物力資本的總價值。”常教授作出自己的預測。

中國需要完善人力資本產權制度

那么,“人力資本產權”該怎么落地呢?常修澤認為,從產權角度研究,需要完善四種制度,即:產權界定制度,產權配置制度,產權交易制度,產權保護制度。“這四個制度中,都應貫穿一條新線:人力資本產權。”于是,就成這樣:

——人力資本產權界定制度。現在的問題是,人力資本產權界定不清晰,某一項人力資本產權到底是誰的?“例如一個知識分子、技術人員,用了學校的實驗室、學校的資金來搞實驗,最后科研成果出來,在技術產權、知識產權價值量化中,多少算企業或學校的,多少算知識分子或科學家自己的?界定不清楚,就難免出現相互占有的問題。例如,清華大學某教授,浙江大學某副校長,都存在因界定不清而吃官司的案例。”常修澤表示,“桃子該由誰來摘?各自該來摘多少?擺在第一位的就是人力資本產權界定清楚”。

——人力資本產權配置制度。常修澤強調,什么樣的企業或經濟體“配置”什么樣的產權,不同產權的持股交叉融合“配置”多少?這個都要研究,而且配置還不一定是絕對的整體性的配置。按照“產權價值論”和“產權體系論”,人力資本不僅是有價值的,而且也是成體系的。人力資本產權的“產權”,同物力資本產權一樣,不是“一朵花”,而是“一束花”。這一束花可以整體拿來(包括所有權及其衍生的各種權利),也可從里邊分別拿出某一朵來(例如,僅僅拿出“使用權”等),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實行柔性的人才政策嘛。總之,產權“可總也可分”來配置。

——人力資本產權交易制度。常教授說,人力資本既然具有“產權”屬性,就可以買賣、轉讓、交易。要流轉順暢,就要按照一定運作程序交易。不僅要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還要防止在交易中有人借機侵吞私人的人力資本。人力資本交易中是不是存在“被侵吞”問題?人力資本是不是也存在流失的問題?評估不準確,交易不透明,價格不合理,交易后資金不到位,這就是我們當前人力資本交易中存在的現實問題。

——人力資本產權產權保護制度。近幾年,常修澤教授曾經給有關部門提供過兩個內部研究報告,第一個是2016年寫的《產權保護制度之我見》,強調中國必須“保護產權“(包括知識產權);第二個2017年1月寫的《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的七點意見》,2017年9月25日中央文件發布后,新華社《經濟參考報》2017年9月29日以《常修澤:中國當代企業家肩負著歷史的重任》)》為題全文公開。“保護人力資本產權是個新問題。在目前國內外新的環境下,特別需要研究怎么保護我們的人力資本產權。”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人民論壇網無關。人民論壇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

 

 

[責任編輯: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