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經濟的增長動力和增長模式正在進行著深刻的調整與轉型,正在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隨著外部經濟不確定性不穩定因素的增多,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面臨著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以及在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加快制度創新的諸多挑戰,從演化經濟學的視角來看,就是要通過供給側、需求側與制度方面的協同演化和升級,共同促進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是多維度、多層級和多主體協同演進與升級的過程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把重點放在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包含產業內和產業間的結構升級。產業內結構升級涉及企業家、企業、企業間等多主體和多層級的復雜互動和演化,最終表現為產業內部要素結構、技術結構、組織結構、網絡結構、制度結構和產品結構等的升級,共同促使整個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在此過程中,產業內關鍵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控制力也得到不斷提升。產業間結構升級是指各產業產值、就業人數、資本投入等維度占比的動態變化和演進(包括落后產業的淘汰和新興產業的發展),伴隨著要素密集型產業比重的下降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比重的上升,促使經濟從要素驅動的低級形態轉向創新驅動的高級形態。
從演化經濟學的視角來看,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經濟體擁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結構升級能力,能夠形成高水平的柔性供給體系,適應甚至引領國內外需求環境的變化,具有較強的進化增長能力。在產業結構升級過程中,無論是供給側的要素結構、技術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轉型升級,還是需求側的投資結構和消費結構的轉型升級,以及供給與需求的精準匹配和協同升級,都需要相應的制度體系加以保障,以減少轉型升級過程中的交易成本,降低不確定性,形成有利于提升經濟體創新能力、結構升級能力和進化增長能力的制度體系。因此,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一個復雜系統的演化過程,涉及供給、需求和制度等多個維度,涵蓋產業內和產業間等多個層級和多個主體的協同演化與升級。
供給、需求與制度的協同演進與升級
供給升級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過程,也是有效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過程。需求升級是需求偏好實現結構性變化的過程,也是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持續提升過程。供給與需求的協同升級有助于解決社會主要矛盾,提高社會福利和經濟運行效率。同時,這兩方面的協同演化與升級都需要相應的制度環境或制度安排給予支撐。供給、需求與制度的協同演化與升級發生在產業內和產業間的各個層級中,構成了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機制。
在企業層面,企業的供給要與市場需求精準匹配并協同升級,同時必須建立相應的制度環境和制度安排以促進企業技術創新,降低企業內部治理成本和外部市場交易成本。企業家精神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因素,為激發和保護企業家創新精神,必須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建立企業守法創新的制度環境。為了迅速響應需求變化,借助物聯網、大數據和信息技術,企業可以建立便捷收集需求偏好的信息系統,將需求數據快速轉變為生產數據,通過生產流程改造和技術升級,實現柔性和智能生產,通過產品結構升級適應需求結構升級,實現供給與需求的協同升級。企業需要調整支出結構,加大研發支出,積累創新能力,以適應并推動需求結構的變化。同時,通過健全公司治理機制,提升治理能力,化解轉型升級過程中可能引起的各種利益沖突,推動供給、需求和制度的協同演化與升級。
在產業內,供給和需求都涉及多種類型主體的復雜互動,供給與需求的協同升級更為復雜,更加需要相適應的制度體系來協調多主體之間的復雜互動。單個企業成功實現轉型升級只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必要非充分條件,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產業鏈上多種主體的協同升級。通過產業鏈上的橫向整合、縱向整合和混合整合等,推動產業鏈上的企業間互動網絡結構的升級,深化產業內部的分工與合作,提升核心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控制能力,并通過分工與合作機制,帶動其他企業轉型升級,在核心企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推動整個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產業內升級過程中伴隨著要素結構、技術結構、網絡結構、需求結構和制度結構的協同演化與升級。
在產業間,供給和需求的互動更加復雜,主要表現為不同產業的企業主體之間的互動,產業間的協同演化對制度協同升級的要求也更為迫切。為此,需要通過深化制度層面的改革,消除產業間阻礙資源自由流動的各種非市場化限制,促進要素結構的升級,為產業結構的升級提供基礎。較之于產業內的轉型升級,企業在產業間的轉型升級風險通常更大。當企業從原有產業轉向另一個產業時,將面臨較大的調整成本和學習成本,產業間的距離越大,這個成本就越高,尤其是當目標產業是新興的產業時,企業面臨的風險也會更大。由于產業間轉型升級具有很強的外部性,政府通常需要制定相應的政策,以構建有效的成本和風險分擔機制來激勵產業間的結構升級。
經濟政策的選擇應體現出協同演進的理念
根據演化經濟學的分析,經濟高質量發展是供給、需求和制度協同升級的復雜系統演化過程。在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必須保持足夠的戰略定力,做好經濟發展的戰略選擇。首先,在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同時,必須充分考慮并適應需求的變化,以需求的變化和升級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同時推動相應的制度改革,在三個維度協同升級的視角下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其次,深化供給側、需求側和制度層面的改革。在供給方面,加快要素市場化改革,減少要素錯配;加大基礎研發支出,增強創新驅動,在提高規模效率和純技術效率的同時,加快推動前沿技術進步;在需求方面,充分挖掘內需升級潛力,通過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升級進一步推動供給升級;在制度方面,加快制度改革與創新力度,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建設現代化市場體系。最后,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推動科技創新。在加快推動以目標為導向的大團隊科技攻關的同時,重視和鼓勵以興趣為導向的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推動世界級、原創性的基礎創新。深化社會分工與合作,通過產業結構升級,讓基礎創新更快成為社會發展機會,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者:黃凱南,系山東大學〔威海〕副校長、縣域發展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