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這土豆還真變成了‘金豆’!”松杉村村支書曾正江話語里難掩驚喜……變化發生在這兩年。依托村里的合作社,招來了龍頭大企業,合作社、企業和貧困戶抱成團結成鏈,小土豆種出了大名堂。(《 人民日報 》2019年07月16日 01 版)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作為松杉村,地形特殊,“山連山,坡連坡,巴掌地里種土豆”,曾是村里土豆產業的真實寫照。因為對接不上外面的企業,貧困的帽子無法摘下,可功夫不負有心人,松杉村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大變樣。
解決單打獨斗的難題。松杉村支部書記曾正江看在眼里,心里也明白,如果讓村民們各家種土豆,品種不一樣,價錢上不去,一家一戶規模小,而且想發展想致富,難于上青天。村里曾正樹是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發起成立了樹旭種植專業合作社。不管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都得擼起袖子加油干,帶領125戶村民,其中貧困戶就85戶,有了政策的保駕護航,再想出種種解決的辦法,合作社真的成功了。既解決了分散的小農戶,又有昭通市瑞景農業技術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先后進駐松杉,從種植到銷售的產業鏈都環環相扣,貧困戶再也不用擔心土豆賣不出去了。
實現鄉村振興須真抓實干。“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鄉村振興需要支部書記曾正江,還有村民曾正樹這樣的關鍵少數帶領大家一起干,以松杉村為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現在各地少數貧困村若要大力發展,脫離貧困,就要像松杉村一樣,因地制宜,找到適合村里發展的產業,描繪出推進鄉村振興的“路徑圖”,比如大力發展適合助推的農產品,引進電商行業,建設資源節約等等,隨時要明確脫離貧困,建設鄉村振興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增強創新動力,加強農業經濟進一步發展,適應農業新常態。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松杉村成立專業合作社,以及國家扶貧政策的支持,是發展土豆產業的助推器,實實在在地鼓足了松杉村村民們的腰包,廣大扶貧干部要以松杉村為鏡,在脫貧攻堅中,激發更多經濟發展的新動能,為鄉村發展注入新鮮血液,更是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作者單位:瀘州市納溪區教育體育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