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9月25日,注定不是一個平凡的日子,在這一天,為了掩護主力部隊并讓受災群眾順利轉移,以馬寶玉為班長的八路軍晉察冀一分區一團二營七連六班與日軍鏖戰兩日,他們只有五人卻戰至彈盡糧絕,他們寧死也不愿成為俘虜,毅然決然地從狼牙山跳了下去,這就是著名的“狼牙山五壯士”,他們的故事廣為流傳,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位于河北張家口蔚縣陳家洼鄉的小村莊——下元皂村,就是馬寶玉的故鄉,他出生于1920年,七歲入學,天資聰慧,卻不幸年幼父母雙亡。1937年10月,馬寶玉如愿加入八路軍,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他犧牲時年僅21歲。為紀念英勇犧牲的馬寶玉,打造英雄故里,蔚縣鄉鎮退休老干部馬忠發2019年加入了下元皂村的幫扶工作。
“我在退休前因為想要做好本職工作,并沒有太多時間來建設英雄故里,如今我退休了,黨組織又給予我這樣一個機會,我萬分珍惜,終于可以為家鄉的建設、村民的脫貧工作盡一份心。”馬忠發滿足地說道。
下元皂村由于地理位置所限,東邊是鹽堿地,西邊是山,村子里的水泥路面破損嚴重,馬忠發和其他村里地干部共同設計了鄉村建設規劃圖,從路面到墻體,從花草樹木到文化廣場,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據村書記羅樹新介紹,該村不是貧困村,但有建檔立卡戶,馬忠發提出了很多普惠工程,充分落實了精準扶貧政策,致力于幫助貧困戶順利脫貧。打造英雄故里這一方案,是鄉村建設及精準扶貧的關鍵舉措。
為了建設好英雄故里,馬忠發開展了紅色教育展活動,從2016年至2018年,不斷宣傳英雄事跡,弘揚紅色精神、歌頌祖國,期間共舉辦了九次活動,先后到來祭拜英雄的訪客達六百余人。馬忠發希望以此成為蔚縣下元皂村的文化名片。
2017年5月1日,在馬忠發的組織下,寶玉文學社成立,至此已擁有社員178人,這既是一個群體,又是一個網絡平臺,社員遍布全國各地,其中蔚縣社員還是占據多數,現已發表文章兩千多篇,題材包括詩歌、散文、通訊報道等。
寶玉演繹團的成立也為英雄故里的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團里共160余人,曾深入到五個村,與民間自發組織的愛心團隊聯合起來共同資助村里貧困戶,為他們送去生活必需品和糧食食品等,并在村里進行匯報慰問演出,將脫貧工作落到實處。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