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不少中小學生的作息變得不如上學時規律了。而不規律的作息是傷害他們視力的原因之一。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989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9.9%的受訪家長稱孩子在暑期期間作息不規律。進一步分析發現,作息不規律的中小學生近視率(74.9%)遠高于作息規律的中小學生(52.5%)。93.9%的受訪家長暑假期間比平時更加擔心孩子視力下降。
89.9%受訪家長稱孩子暑假作息不規律
河北石家莊市民畢啟明(化名)的孩子,開學就要讀初三了,目前近視100多度,他感覺,假期里孩子們普遍作息不規律。“我身邊不少同事和朋友聊天時都表示,自家孩子上學時不得不按時起床,放了假就自由了,家長舍不得一早就喊孩子起來。有的孩子晚上經常熬夜甚至通宵地玩,作息時間亂得很”。
河北唐山市民張亓軍(化名)孩子開學升小學六年級。他對記者說,一到寒暑假,孩子經常沒日沒夜地拿著手機打游戲,晚上很晚才睡,第二天早上就起不來,生物鐘亂了,眼睛也跟著受罪。“因為用眼過度,孩子假期經常出現眼睛紅、流淚的現象”。
調查顯示,89.9%的受訪家長坦言孩子暑假作息不規律,其中,53.8%的受訪家長稱孩子作息時間有時規律有時不規律,36.1%的受訪家長稱自己孩子幾乎每天都是晚睡晚起。小學高年級學生家長中,稱孩子作息不規律的最多(93.0%),其次是初中學生家長(89.6%)。
52.6%的受訪家長感覺孩子假期作息不規律損傷他們的視力。進一步分析發現,作息不規律的中小學生近視率(74.9%)遠高于作息規律的中小學生(52.5%)。并且在作息不規律的孩子中,晚睡晚起的孩子患近視的(83.8%)遠多于時好時壞的孩子(68.9%)。
山東泰安準高三學生吳亮(化名)左右眼近視度數都已超過600度,他對記者說,自己看書時間稍微長點,眼睛就覺得酸,閉上眼時會有痛感,“早上起來眼睛經常是腫著的,我感覺跟休息不夠、睡眠不好有關”。
據受訪家長觀察,孩子暑假期間眼睛容易出現的不良狀況包括:眼睛易疲勞(57.7%)、總揉眼睛(51.5%)、眼睛干澀(50.1%)等。
93.9%的受訪家長暑假期間比平時更加擔心孩子視力下降。
西南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教授唐智松介紹,中小學生視力下降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小學生在學校期間的學習、課外和課后的用眼都影響著他們視力的發展,其中任何環節的用眼不當都能導致視力或輕或重的下降。中小學生自控力弱,暑假這樣的長假期,他們因為不如平時上學時生活規律,缺乏活動安排的節奏性轉換,很可能出現視力急劇下降”。
教育專家:要培養孩子從小養成管理和控制的習慣
河北省滄州市第二中學某高二班主任李嘉(化名)認為,雖然近些年倡導“快樂教育”,但實際上孩子們的學習任務不減反增。到了寒暑假,學校對學生的約束力減弱許多,很多家長一方面給孩子報了很多補習班,另一方面又管不住孩子用電子產品,孩子視力就容易出問題。
“父母經常叮囑我注意用眼衛生,但我基本都不太注意聽,養不成這種習慣。”吳亮說。
“我規定孩子每天只能有半小時用手機娛樂的時間,但通常他都玩1個多小時。”河南信陽初一學生家長李虹萱(化名)說,她的孩子左眼近視300多度,右眼近視200多度,“雖然平時我也總提醒孩子注意用眼衛生,但是孩子嘴上答應著,過會兒就忘了”。
調查中,72.1%的受訪家長表示,自己提醒孩子注意用眼衛生時孩子當時會聽,27.9%的受訪家長坦言孩子一點也聽不進去。
對于引導孩子科學用眼,畢啟明總結了一些辦法:“不打不罵,要有耐心,告訴孩子不良用眼習慣對視力的危害有多深遠,鼓勵孩子出去做他喜歡的運動,比如打籃球。”
“許多家長是有科學用眼常識的,也會嘗試引導孩子科學用眼。但家長的管教僅僅是外部力量,孩子是否聽取并執行還要取決于他們自己。”唐智松認為,引導孩子科學用眼需要從兩個方面去做,一是從小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包括如何調節用眼活動以保護視力;二是家長和教師一起作為外部力量,督促孩子科學用眼,幫助他們避免或減緩視力下降”。
受訪者中,41.4%的人是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家長,36.6%的人是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家長,15.5%的人是初中學生的家長,6.6%的是高中學生的家長。72.6%的受訪家長的孩子已經患近視,其中,輕度近視的占61.5%,高度近視的占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