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清潔綠色能源——光伏發電,由于其占地小、成本低、投資少、見效快、省勞力、有補貼、收入穩等特點,深受國家重視和社會認可。基于這些發展優勢,四川省宜賓市珙縣緊緊依托該項目“種活”集體增收“搖錢樹”,多措并舉穩定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這個光伏產業就是好,不費精力、又節省勞力,輕輕松松就能發電賣錢,增加我們村集體的經濟收入!”珙縣王家鎮柏楊村黨支部書記李新圖如是說。
自2018年6月以來,珙縣王家鎮團聚村、柏楊村、大祥村等3個貧困村負責人經過共同協商,并召開村民大會確認,3個村按照4:3:3的比例認領占股份額,由王家鎮黨委和政府無償提供綜合辦公樓樓頂平臺作為露天儲電發電場地,3個村整合集體項目資金49.9萬元,引進宜賓熾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光伏發電新型項目,抱團發展集體經濟。截至目前,王家鎮團聚村等3個村的光伏發電項目運營正常,日均發電400—500度,已儲備電力9000余度,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近10萬元。
提起發展光伏產業,王家鎮黨委副書記許詩瑤顯得有些激動。“光伏產業解決了集體經濟薄弱村的發展難題,我們將根據試點村的發展情況加大投入力度,切實讓這個陽光產業成為我們的村級集體經濟‘搖錢樹’。”
據了解,立足王家鎮、洛亥鎮和珙泉鎮等鄉鎮日照充裕的地理優勢,珙縣已整合各方項目資金300余萬元,通過集體資金入股、異地合作等模式,因地制宜開發建設光伏發電項目,并與國家電網簽約銷售儲備電力,大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致力實現村強民富。(宜賓市珙縣縣委組織部 文良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