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社會治理 > 要聞聚焦 > 正文

返鄉下鄉趨勢成為當前就業新現象

原標題:返鄉下鄉趨勢成為當前就業新現象  2018年總人數達780萬人

8月24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分組審議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就業促進法實施情況的報告。報告顯示,現代農業、鄉村旅游等產業壯大,帶動農民工返鄉和高校畢業生等下鄉人數增多,返鄉下鄉趨勢顯現,2018年全國各類返鄉下鄉創業創新人員累計達780萬人。另外,重點群體就業穩定,2013年以來,共幫扶約1036萬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農民工、殘疾人等就業逐步改善。

不同于過去務工人員從農村到城市單向流動,返鄉下鄉趨勢成為當前就業的新現象,與農民工進城成為當前我國就業的兩大特點。報告顯示:一方面,農民工進城仍將擴大。2018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59.58%,全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88億人。我國正處于城鎮化率30%至70%的快速發展區間,每年農業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300萬人左右,還有大量農村人口將要進城,特別是易地搬遷至城鎮的貧困人口,有的沒有完全“以業定搬、以產定遷”。轉移就業工作的區域銜接協作、轉移就業勞動力的保障水平和易地搬遷貧困人口的就業服務有待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返鄉下鄉趨勢顯現。現代農業、鄉村旅游等產業壯大,帶動農民工返鄉和高校畢業生等下鄉人數增多。2018年,全國各類返鄉下鄉創業創新人員累計達780萬人。以全國結合新型城鎮化開展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縣云南硯山縣為例,共有1708名返鄉創業人員創辦市場主體1349個,帶動就業4400多人;北京8000余名科技特派員帶動農村就業12萬人;貴州創建農民工創業園(點)186 家,帶動就業22萬余人。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黨的十九大后,黨中央把穩就業放在“六穩”之首,今年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于宏觀政策層面。執法檢查結果表明,今年1月至7月,我國城鎮新增就業達到867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78.8%,7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有所上升,達5.3%,但就業局勢總體平穩。

此次提請審議的執法檢查報告同時顯示:我國就業地區差異明顯,人才競爭激烈,存在明顯區域差異。其中,東部地區勞動力需求大,失業率較低。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城鎮新增就業累計1122萬人,約占全國九分之一;山東2019年一季度企業用工調查數據顯示,87.4%的企業存在用工缺口。東北地區因資源枯竭、去產能、國企改制等造成的就業壓力較大,人才流失比較明顯。中西部地區農村勞動力和轉移就業較多,廣西農村勞動力總數為2451萬人,鄉村就業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0.8個百分點;2013年以來,河南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累計453萬人,轉移就業總量達到3023萬人,居全國第一位。

此外,由于全國各地人才競爭激烈,人才落戶、購房等優惠政策不同,導致就業吸引力不同,欠發達地區仍然面臨“引進難”“留人難”問題。同時,就業歧視問題還在一定領域存在,社會普遍關注,特別是用人單位招錄未婚未育女性和殘疾人意愿低而且救濟渠道不順暢的問題。伴隨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各類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靈活就業、兼職等新就業模式日漸增多,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日益壯大,但相應的就業管理服務、用工制度和社保政策等還有很大完善空間。

從執法檢查看,當前尚缺乏對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就業的法律性規定和保障,執法檢查組建議,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鄉村產業,擴大鄉村就業,把農業產業鏈的增值收益、就業崗位留給農民,加大項目制、定向式、訂單式培訓,加強對靈活用工、農民工、新型職業農民和鄉村實用人才等群體的專門培訓,促進產業鏈與人才鏈的銜接融合。執法檢查組同時建言,擇時修訂完善就業促進法,切實體現就業優先戰略,體現各級政府和有關方面的改革創新實踐,體現當前就業的新趨勢、新問題,增強可行性、可操作性,補充新就業形態、鄉村就業、公平就業、創業帶動就業等內容。

[責任編輯:韓冰曦]
標簽: 返鄉   趨勢   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