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入21世紀,隨著非洲聯盟的正式成立,非洲國家自主意識以及自主能力逐漸增強,實現自主自強已成為非洲國家的共識。而2017年肯尼亞大選危機的平穩落幕以及津巴布韋劇變的軟著陸,更昭示了非洲自主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 非洲 自主能力 自主發展
【中圖分類號】D73/77 【文獻標識碼】A
2017年非洲發生的兩件大事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即肯尼亞大選危機的平穩落幕和津巴布韋劇變的軟著陸。這兩個事件具有鮮明的共同特點:一是出乎意料,難以預測。肯尼亞總統選舉結果出爐,但反對黨拒絕承認并上告到最高法院,法院遂宣布大選無效進行重新選舉;津巴布韋軍方介入執政黨權力之爭,采取行動控制穆加貝總統。二是充滿曲折,結局完滿。肯尼亞大選可謂一波三折,津巴布韋劇變更是充滿變數,但二者的結局皆令人滿意,被譽為“不是最好結果的最好結果”。三是秩序井然,程序合法。無論是肯尼亞大選危機期間,還是津巴布韋總統被控制時期,兩國均未出現大規模混亂。相反,肯尼亞總統烏胡魯·肯雅塔平靜地接受了法院裁決,津巴布韋數十萬民眾上街游行卻未出現打砸搶事件。四是自主解決,意義深遠。肯尼亞以及津巴布韋的危機是在沒有外來勢力干預,特別是西方大國干涉下解決的,彰顯了非洲人以非洲方式自主處理非洲事務的能力,具有深遠意義。如果說20世紀是非洲實現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的世紀,那么21世紀將是非洲實現完全自主、聯合自強的世紀。從國家獨立到完全自主、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對于非洲來說無疑是一次質的飛躍,盡管這一過程依然充滿艱難與挑戰。
肯尼亞和津巴布韋兩國危機的妥善解決,樹立了非洲人以非洲方式自主解決非洲問題的典范
肯尼亞和津巴布韋是兩個具有鮮明非洲特色的國家:前者是東部非洲國家,后者是南部非洲國家;前者早期獨立,后者較晚建國;前者是多黨制國家,后者是長期的一黨制國家;前者民族眾多、民族問題錯綜復雜,后者一族獨大、民族問題相對簡單;前者是西方國家眼中的“非洲民主樣板”、強有力的“反恐盟友”,后者是長期遭受西方國家制裁的“暴政前哨”“獨裁國家”。這兩個非洲國家雖然所代表的地區不同,國情各異,與西方國家存在親疏遠近之別,但均長期致力于反對外來干涉,謀求自主決定本國事務,希望真正實現獨立自主。2017年兩國危機的自主妥善解決,不僅有力地維護了地區和平與穩定,而且標志著非洲自主決定本國事務、自主解決本國問題的能力顯著提升。
肯尼亞和津巴布韋都曾是英國殖民地,分別于1963年和1980年贏得獨立。但是獨立并不等于自主,如同其他一些非洲國家,獨立后的肯尼亞和津巴布韋仍長期遭受外部勢力尤其是西方國家的干涉和影響,政治和經濟上難以完全自主,或者依賴西方國家,或者受到西方國家制裁。
肯尼亞曾實行一黨制,后來在多黨民主化浪潮的沖擊下,西方國家以中斷經濟援助相要挾,迫使肯尼亞改行多黨制。肯尼亞前總統丹尼爾·阿拉普·莫伊早就意識到,多黨制會產生許多以民族為基礎的政黨,進而引發民族沖突,不利于國家的統一、穩定和發展。但是,肯尼亞終究未能抵抗住西方的壓力,被迫選擇了多黨制。而此后,“逢選必亂”幾乎成為肯尼亞政治的不幸寫照,比如,2007年肯尼亞大選引發大規模族群沖突,造成一千多人死亡,數十萬人無家可歸,經濟損失難以估量。
津巴布韋獨立初期曾被西方視為“非洲和平的綠洲”,其領導人穆加貝也曾被認為是“非洲大陸的一面旗幟”。但由于西方國家干預等原因,津巴布韋放棄社會主義制度,而西方主導的經濟結構調整計劃以失敗告終,津巴布韋經濟開始走下坡路。“快車道土地改革”危及西方國家利益,西方國家對津巴布韋實行了長達十多年的制裁,穆加貝總統也變為西方國家眼中的“獨裁者”。多年來,防止外來干涉、對抗西方國家制裁,一直都是津巴布韋外交政策的主旋律。
2017年,肯尼亞和津巴布韋均發生危機,前者是由五年一次的大選引起的,后者是由執政黨內部矛盾導致的。肯尼亞大選危機從2017年8月首次選舉開始,到最高法院宣布總統選舉結果無效,再到第二次選舉后烏胡魯·肯雅塔宣誓就任總統,前后歷時三個多月,在這期間,肯尼亞局勢一直處在緊張狀態之中。2017年11月,津巴布韋政局突變,在該國軍方“兵諫”和大規模群眾游行示威的強大壓力下,總統穆加貝被迫辭職,姆南加古瓦宣誓就任總統。雖然這兩起政治事件的性質不同、起因不同,但最終都以和平方式解決,肯尼亞沒有發生大規模騷亂,津巴布韋實現了一場不流血的“和平權力交接”,兩國政局總體穩定,社會秩序基本正常,樹立了非洲人以非洲方式自主解決非洲問題的典范。
非洲自主意識越來越強烈,自主能力不斷增強
非洲是人類發祥地,曾經創造過輝煌燦爛的文明。然而,數百年的殖民統治給非洲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成為非洲大陸貧窮落后的根源。自獨立以來,非洲國家一直努力尋求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進入21世紀,隨著非洲聯盟的正式成立,非洲國家在聯合自強、自主發展的道路上取得顯著進展,自主意識越來越強烈,自主能力不斷增強。
思想上,泛非主義經過上百年的發展,為非洲實現民族解放、謀求自主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指導思想。一些非洲國家逐漸認識到,獨立是自主的前提和基礎,自主是獨立的體現和保障,沒有獨立何談自主,失去自主則遑論真正獨立,“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這一思想越來越深入人心。擺脫西方控制,防止外來干預,捍衛自主權利,已經成為非洲國家的普遍共識。
政治上,非洲大陸走出了戰亂、沖突、軍事政變頻發的劇烈動蕩時期,多黨民主制下“逢選必亂”的局面大為改觀,逐步實現了由亂到治的轉變。穩定是發展的前提,也是自主的保障,只有國家穩定,才能有效抵制外來干預,從而實現自主式發展。謀和平、求穩定、促發展日益成為廣大非洲國家的共識,代表著廣大非洲人民的呼聲。肯尼亞以及津巴布韋危機的和平解決,除了人心思穩這一重要因素外,還有力地說明了非洲國家政治上的日臻成熟。面對國內政治危機,以和平方式在法律框架內依靠自身力量謀求最佳結果,予以妥善解決,這既有利于維護國家穩定與地區和平,也有利于提高非洲國家自主治理能力。
經濟上,實現了較快增長,為非洲國家實現自主創造了一定的物質條件。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總體局勢趨穩,非洲各國積極進行經濟改革,調整經濟結構,加強宏觀經濟管理,推動經濟實現快速可持續發展,非洲成為“充滿希望的大陸”“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事實上,只有在經濟上實現完全獨立,擺脫對西方國家的依賴,才能真正實現獨立自主,實現非洲大陸的“第二次解放”。
地區和平與安全事務上,越來越多的非洲國家認識到,非洲安全還得由非洲人來實現和維護,非洲和平必須由非洲人謀求與做主,外來干預不僅會使形勢更加復雜化,而且會使非洲長期受制于人。經過不懈努力,非洲聯盟確立了以和平與安全理事會為核心的非洲集體安全機制,形成了一套符合非洲特點的預防、處理以及解決沖突的機制,成功地解決了一些非洲國家間爭端和國內沖突,在維護非洲和平與安全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非洲聯盟主張在解決非洲國家沖突和危機時,非洲方案、非洲方式應得到世界的支持,堅決反對外來干預尤其是軍事干預。
非洲自主之路依然艱辛
非洲國家自身能力不足,對外依賴嚴重,而西方大國利用這種依賴性對非洲進行干涉和控制。長期的外部干預導致非洲政治動蕩和社會發展進程扭曲,非洲自主的努力遭受嚴重挫折。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非洲自主能力顯著提升,但還遠遠不夠,至今仍有一些非洲國家未能完全擺脫外部干預,非洲自主發展之路依然充滿困難和挑戰。
第一,非洲國家內部的沖突易引發外部干預。錯綜的民族問題、復雜的宗教爭端和尖銳的黨派矛盾在非洲國家依然存在,大選危機、權力斗爭、政權更替、政局動蕩時有發生,人民總體貧困、社會貧富分化、政府腐敗低效,這些都可能造成非洲國家內部的沖突和動蕩。
第二,非洲國家之間的沖突會招致外來干涉。由于領土糾紛、邊界爭端、民族矛盾等歷史遺留問題和政治、經濟、資源分配等現實利益之爭,非洲國家之間發生沖突甚至戰爭的危險依然存在。而這些問題和沖突容易被外部勢力操縱和利用,甚至招致復雜的國際卷入,使非洲國家之間聯合自強的努力受到削弱。
第三,恐怖主義威脅成為西方國家干預的重要借口。當今世界,恐怖主義愈演愈烈,非洲不但未能幸免于難,反而成為恐怖主義的重災區。“基地”組織馬格里布分支、尼日利亞“博科圣地”、索馬里“青年黨”等恐怖組織活動猖獗,同時,新生恐怖團伙不斷蔓延,各種形式的恐怖襲擊此起彼伏,嚴重威脅非洲安全。而西方大國借反恐之名擴大在非洲的軍事存在,加強在非洲的軍事部署,對非洲自主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第四,貧困以及經濟依賴制約著非洲自主能力的提升。貧困是非洲戰亂和恐怖主義的根源之一,非洲擺脫貧困的道路依然漫長。同時,許多非洲國家對外經濟依賴嚴重,即便是非洲聯盟也面臨經費不足的問題,這導致非洲國家容易受到外部勢力干涉,自主行動能力下降。
第五,西方大國的軍事存在威脅非洲自主發展。美國、法國等西方大國在非洲大量駐軍,設有多處軍事基地,打著“人權高于主權”“保護的責任”等幌子干預非洲事務,名為打擊恐怖主義、維護非洲和平安全,實為加強對非洲大陸的影響和控制,謀求自身在非洲利益的最大化。舉例而言,2011年,西方國家不顧非洲聯盟的堅決反對,對利比亞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不但致使該國陷入動蕩和分裂,而且造成了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威脅了非洲地區和平安全。利比亞事件告誡非洲和全世界,必須要堅決抵制外部干預。
中國助力非洲實現自主發展
中國與非洲有著相似的歷史遭遇,中國人民深知獨立自主的重要性,中國政府一貫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始終如一地堅決支持非洲國家實現獨立自主、聯合自強。
中國大力支持非洲大陸的民族解放運動。中國曾在自身貧窮的情況下,向許多非洲國家提供道義上、物質上、軍事上的援助,支持非洲人民進行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的斗爭,幫助非洲國家贏得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雙方結下了深情厚誼。多年來,中國堅持向非洲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與西方國家附帶苛刻條件、借機干預非洲國家內政的援助不同,中國對非洲的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旨在幫助非洲國家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提升自主能力。坦贊鐵路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項目,被譽為“自由之路”“友誼之路”“發展之路”;蒙內鐵路續寫著中非友誼的新篇章,將為肯尼亞經濟社會發展、東非地區互聯互通、非洲大陸自主發展以及聯合自強貢獻中國力量。
非洲的穩定與發展,歸根結底是非洲自己的事務。中國支持非洲國家自主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支持非洲國家聯合自強的努力和一體化建設;支持非洲國家依靠自身力量,以非洲方式解決非洲問題,反對外部勢力干預非洲事務;支持非洲聯盟的自主和平與安全行動,積極幫助非洲國家加快常備軍和快速反應部隊建設;在三方合作和多邊合作中,中國堅持“非洲提出、非洲參與、非洲主導”……這都表明了中國是非洲自主發展的堅定支持者、積極參與者和忠實踐行者。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非全面友好合作迎來了新機遇,攜手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符合彼此利益。中國推出的一系列重大舉措,包括“一帶一路”倡議、中非產能合作等,有利于非洲加快實現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有利于提升非洲自主發展能力。總之,非洲實現自主自強、和平發展符合非洲人民利益,順應時代發展潮流。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吳傳華對此文亦有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①《肯尼亞大選硝煙再起》,新華網,2017年9月9日。
②《津巴布韋局勢恢復“正常”新總統開始組閣》,新華網,2017年11月29日。
責編/孫渴 美編/王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