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人者興,失人者崩。古往今來,人才都是富國之本,興邦大計。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人才是社會的精英,民族的棟梁,是國家最寶貴的財富,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第一資源。沒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難以順利實現,所以我們應高度重視人才,把人才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加快建設人才強國。
人才振興至關重要。它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和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動能,它是一個城市的核心,人才建設工作是城市繁榮發展的必要條件。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要創新鄉村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充分激發鄉村現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鄉村創新創業,人才對于一個地方發展的重要性怎樣強調也不為過,顯然已經成為社會共識。引進人才、留住人才,除了樂業以外,安居也很重要,而安居包括良好的教育、醫療、營商環境及城市環境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人才、呼喚人才、造就人才。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
人才振興好比支撐。人才興,事業方興,發展離不開人,鄉村振興自當不例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要解決人的問題。對待人才要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留住人才需要社會多方面合力,只有一個地方形成產業發展、知人善任、用好人才、關愛人才的良好氛圍,才能留住人才,促進我們本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人才工作不是把人才引進來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人才生態建設。在這一方面我們往往容易忽略本地人才優惠政策上的扶持,高學歷、高技術的外地人才固然可貴,但如果太重視學歷,輕視經驗,那么就會使本地的人才過于心寒。如果連本地人才都留不住,可想而知,外地人才來了也是會走的。所以,我們應該在引進的外地人和留住的本地人才上的政策要一視同仁,將各個崗位的優惠政策與福利均勻化,平等對待理論人才和技術人才比例,經驗和學歷共同考慮。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中國科技創新和人才交流合作的大門也會越開越大,新的形勢下,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我們要建立一支規模龐大、素質極高的人才隊伍,要以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策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為祖國的發展保駕護航!( (四川省邛崍市市委組織部 邛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