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孤獨經濟:消費行為的變遷與衍生的產業鏈

核心提示: 孤獨經濟的產生有其內在的消費需求支撐,其崛起既推動了傳統行業的改造,整合了線上消費和線下消費的模式,也推出了亮眼的新業態。對此,我們應持有審慎樂觀的態度,既要抓住商機,拓展新行業,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又要參考“共享經濟”的前車之鑒,避免出現一哄而上、尾大不掉的局面。

【摘要】孤獨經濟的產生有其內在的消費需求支撐,其崛起既推動了傳統行業的改造,整合了線上消費和線下消費的模式,也推出了亮眼的新業態。對此,我們應持有審慎樂觀的態度,既要抓住商機,拓展新行業,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又要參考“共享經濟”的前車之鑒,避免出現一哄而上、尾大不掉的局面。

【關鍵詞】孤獨經濟  消費行為  產業鏈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社會經濟形態日新月異的發展和變化,一些新的經濟現象、經濟行為和隨之產生的市場和行業變化,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孤獨經濟便是其中之一。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孤獨”是一個帶有貶義性質的詞匯,是一種令人不愉快甚至產生痛苦和困擾的精神狀態。上個世紀90年代流行的一首歌曲名為《孤獨的人是可恥的》,就反映了這種觀念。但是,時至今日,“孤獨”的含義已經被重新詮釋,孤獨經濟也應運而生。其產生、特點和演變的過程值得深入分析。

“孤獨”含義的重新詮釋和孤獨經濟的應運而生

首先,在考察孤獨狀態的時候,要區分“被動孤獨”和“主動孤獨”兩種不同的狀態。前者是由于一些客觀原因所致,而產生的孤獨感覺和狀態。比如,背井離鄉獨自在外生活,或者經常出差。據《2017年孤獨經濟白皮書》顯示,58%的受訪者有孤獨感是因為在外地生活,62.2%的受訪者有孤獨感是因為經常出差居無定所。再如,由于個人所處的特定行業和所從事的特定職業而產生的孤獨感,排名前三的最容易產生孤獨感的行業依次是:金融行業,互聯網IT和教育;排名前三的最孤獨的職業依次是設計師、教師和運營編輯。主動孤獨則是一種個人選擇甚至享受孤獨的狀態,比如,喜歡“一人行”“一人居”和“一人樂”,不愿被人打擾,既凸顯出自我個性,也保留了更為私密的個人活動空間。被動孤獨的狀態更接近傳統意義上人們對于孤獨的理解,帶有不愉快的體驗。主動孤獨狀態則是一個全新的概念,這種孤獨未必不愉快,是個人追求甚至樂在其中。從發展趨勢來看,被動孤獨的狀態由來已久,而主動孤獨的狀態正在日益變得流行,受到追捧和青睞。兩者相加,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有孤獨感或者追求孤獨感的消費群體。

其次,為更全面地了解這個消費群體的規模和特征,還應注意到這些特點:一是孤獨感的產生和個人是否離家在外工作沒有絕對的關系。根據上述報告,62.1%的人即使沒有外出工作,也會有孤獨感。二是從年齡結構上看,40歲是一道分水嶺,40歲之前,越年輕的受訪者越感覺孤獨。40歲之后,這種情況有所改變。三是單身者是易于產生孤獨感的群體,64.4%的單身受訪者有孤獨感,未婚有另一半、已婚未育和已婚有孩子的人孤獨感漸次下降,離異者的孤獨感最高。四是在孤獨出現的頻率上,偶爾孤獨的人占51.77%,經常孤獨的占27.22%,每天都孤獨的占21.01%。五是追求“主動孤獨”的人是相對年輕、時尚,并且有一定經濟基礎的人群。可見,孤獨感的產生具有廣泛性,個體感受到的孤獨頻率偏高,年輕、單身、時尚人士是被孤獨感擊中或者追求孤獨感的主體。

最后,無論是被動孤獨還是主動孤獨,消費者都需要通過消費行為來排解、宣泄或者在某種程度上享受孤獨感,由此催生了孤獨經濟的消費領域和產業鏈條。據上述報告數據顯示,有57.69%的孤獨人群表示,會為了排解孤獨產生消費;不確定是否會產生消費、要視具體情況而定的占比26.63%;稱不會因排解孤獨產生消費的僅占15.68%。從孤獨消費力上看,每月大概花費1000—3000元的占比最多,達到41.57%,3000—5000元占比34.17%,位居第二。可以看出,每月因孤獨消費水平在1000到5000元的人就超過70%,這樣的購買力指向清晰,如買游戲裝備、買衣服、買電影票、請自己吃大餐、KTV唱歌、給主播打賞、SPA等休閑消費、買零食、參加聚會等,這些消費行為構成了孤獨人群消費的主要形式。

受孤獨人群追捧的消費領域和行業,具備哪些特點

為準確把握孤獨經濟所帶來的商機和未來動向,必須注意到,受孤獨人群追捧的消費領域和行業具有以下鮮明的特點。

第一,立足于對傳統行業的改造。孤獨經濟的部分行業和消費領域立足于傳統行業,但又根據孤獨人群的特性,對傳統行業加以了改造。

以餐飲業為例,一部分孤獨的人習慣宅居,不想自己做飯,叫外賣成了用餐的基本方式,由此帶來了外賣平臺爆發式的增長。外賣食品中“孤獨小火鍋”可視為一種迎合孤獨人士消費的創新。火鍋是適合“眾樂樂”的一種餐飲方式,但針對“一人食”越來越多的情況,火鍋界也推出了外賣,以方便、衛生、便宜、小份,吸引了大量的獨居者。此外,餐飲行業的堂食,也面向孤獨人群做了調整,“一人套餐”大行其道,有餐廳甚至推出了適合一個人就餐而不感到尷尬和孤獨的就餐環境。再如傳統房地產行業也面向孤獨者做出了迎合性的改變。有開發商把40平方米左右的小戶型改造為針對年輕人推出的單身公寓。也有開發商提出組建年輕人的公寓社區概念,在公寓里有書吧、飲吧、食堂等,既方便年輕人生活,又創造了年輕人相聚、交友的機會。

第二,捧紅線下實體消費的嶄新業態。孤獨并不等同于宅居,孤獨人群很多時候也會走出家門進行線下實體消費。由此誕生了一些以往所沒有的新型消費業態。比如,迷你KTV。近幾年,在許多大城市的超市、商場門口都出現了一個個配著兩把高腳椅、兩把麥克風的玻璃柜,即迷你KTV,人們經常看到有人在玻璃柜里陶醉地歌唱。據統計,2017年中國迷你KTV市場投放量超過3萬臺,市場規模將達到38億元。又如自助健身倉。傳統連鎖健身會所通常大而全,連鎖品牌、幾千平方米的占地面積和豐富的健身器材雖然看著“高大上”,但動輒幾千上萬的會員卡費用往往令人望而卻步。如今,年輕人中開始流行“短平快”的健身艙,它們占地面積小,付費方式靈活,通常可以按需付費使用,用戶不用被年卡“綁架”,也更符合現在年輕人喜歡的“獨處”要求,一個人在一個空間內盡情釋放自己,揮汗如雨也不會被別人打擾。而且健身艙往往設置在人們步行就能很快到達的區域內,這意味著時間成本降低。自助健身艙瞄準了都市生活孤獨人群的健身需求,使得管理更加靈活和互聯網化。

第三,以互聯網為支撐的線上消費取得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手游等線上娛樂消費大行其道。在當下手機已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而手游的發展與孤獨經濟原本并不存在內在的聯系。但近年來《旅行青蛙》與《戀與制作人》兩款“治愈系”手游接連大火,背后的原因深究起來,孤獨心態是諸多玩家喜愛這兩款游戲的關鍵因素。對于不少孤獨者而言,平時最大的愛好在于玩手游。此外,看網絡直播、閱讀網文自媒體、短視頻等線上娛樂的途徑都成為了人們排遣孤獨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孤獨經濟的重要來源。

第四,原本的“夕陽消費”變為“朝陽業態”。飼養寵物或是種植花草,原來主要是退休者、老年人所鐘愛的活動,但在孤獨經濟中變成了孤獨消費者的心頭所好。很多孤獨人群將飼養的寵物作為一種精神與情感上的寄托。從心理學角度看,“被需要”容易激起人們對于生活的熱情,也是花草寵物能成為孤獨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根本原因。養寵物種花草已成為人們生活品質提升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來我國寵物行業規模不斷擴張,去年已突破了1407億元,這其中不乏孤獨經濟的貢獻。

綜上所述,孤獨經濟的產生有其內在的消費需求支撐,其崛起推動了傳統行業的改造,整合了線上和線下消費的商業模式,同時也推出了亮眼的新業態。但是,在孤獨經濟發展方興未艾之時,我們也不能完全沉浸在新商機誕生的一片歡騰之中而盲目樂觀。必須看到,孤獨經濟目前只是我國一、二線發達的大城市所特有經濟形態,并沒有覆蓋更為廣大的地區,因此,對于它所帶來的商機必須有著清醒的估計。此外,對于孤獨經濟是否會長時間地延續下去,值得持有謹慎的態度。因為人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會不斷變化的,所謂“此一時彼一時”。當下,確實有人“渴望孤獨”,但是人又是具有社會性的,有與人交往的需求,是否有一天“獨樂樂”又返回到“眾樂樂”也未可知。總之,我們對于孤獨經濟應持有審慎樂觀的態度,既要抓住商機,拓展新行業,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又要參考“共享經濟”的前車之鑒,應避免出現一哄而上、尾大不掉的局面。期待未來在我國,由孤獨經濟催生的產業能夠得到健康發展。

(作者為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參考文獻】

①中商產業研究院:《2017年孤獨近經濟白皮書》,2018年1月8日。

責編/常妍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銀冰瑤]
標簽: 孤獨經濟   消費行為   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