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的《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再次賦予深圳特殊使命,要求深圳建設成為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標桿、可持續發展先鋒,這是深圳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的目標和方向。實現這一戰略定位,關鍵在于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保持發展定力。
1.敢闖敢試、敢為人先是建設先行示范區的精神支撐
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得益于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精神支撐。特區建立之初,中央要求大膽探索,“殺出一條血路來”。正是憑著一股闖勁和韌性,深圳在各領域的改革發展中,創造了1000多項全國第一。2018年,深圳GDP總量突破2.4萬億元,居亞洲城市前五。深圳從一個邊陲小漁村,發展成為一座充滿魅力、動力、活力、創新力的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對深圳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高標準,仍然需要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大膽闖、大膽試。《意見》強調,要“進一步弘揚開放多元、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和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先行意味著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照搬,沒有相同的模式可以借鑒,而要另辟蹊徑,探索新的做法、新的路徑;示范意味著可以作為榜樣,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
敢闖敢試、敢為人先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圳的發展源于解放思想,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大膽探索和實踐,如果墨守成規,跳不出原有的條條框框,就難有深圳一系列創新實踐和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時特別指出,40年來,中國人民始終與時俱進、一往無前,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勇于自我革命、自我革新,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充分顯示了思想引領、制度保障和13億多人民推動歷史前進的強大力量。先行示范區建設仍然需要大膽探索,對現行體制機制、具體做法進行突破和創新,唯有解放思想,才能有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膽識和銳氣。
敢闖敢試、敢為人先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改革開放是深圳發展的動力之源,也是深圳最鮮明的特色。建設先行示范區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在要素市場化配置、營商環境優化、城市空間統籌利用等重點領域先行先試,形成帶有示范性、引領性的體制機制。特別是在“一國兩制”的背景下,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合作體制、對外開放體制、環境治理協同機制、管理模式創新,實現大灣區內體制機制整合,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開放的眼光和辦法,才能解決先行示范區建設面臨的問題。
敢闖敢試、敢為人先需要凝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深圳發展過程中的創新實踐離不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謂深圳速度都是人民干出來的。建設先行示范區仍然需要充分發揮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人民成為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主體,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轉化為先行示范區建設的具體實踐。
2.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是建設先行示范區的根本
建設先行示范區的基礎和關鍵在于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是建設先行示范區的根本遵循。
創新發展是建設先行示范區的動力。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發展,深圳要成為高質量發展高地,根本出路在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通過創新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培育現代產業體系。如,國家支持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及建設5G、人工智能、網絡空間科學與技術、生命信息與生物醫藥實驗室等重大創新載體;為發展戰略性新型產業,國家要求深圳在未來通信高端器件、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領域創建制造業創新中心。創新發展是先行示范區建設的底色,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機和活力的彰顯。
協調發展是建設先行示范區的內在要求。先行示范區建設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實際上蘊含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協調、傳統與現代的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協調、先行示范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協調。協調發展旨在通過增強先行示范區的平衡性,帶動廣東區域協調發展,并為解決我國發展不平衡問題提供經驗。
綠色發展是建設先行示范區的先決條件。深圳要成為高質量發展高地、可持續發展先鋒,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離不開綠色發展。為此,深圳要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構建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生態文明評價考核體系,探索實施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制度,完善環境信用評價、信息強制性披露等生態環境保護政策。
開放發展是建設先行示范區的必由之路。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擴大開放,構建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體制,是先行示范區建設的重要內容。深圳要進一步完善對外開放平臺,率先利用好外部市場和資源,在國家高水平參與國際合作中發揮示范作用。應推動更多國際組織和機構落戶深圳,并通過舉辦國際大型體育賽事、文化交流活動和主場外交活動,全面提高深圳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水平。
共享發展是建設先行示范區的本質要求。共享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追求和活力之源。深圳要成為民生幸福標桿,必須貫徹共享發展理念,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發展格局,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市民,提升市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水平。通過共享發展,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建成全覆蓋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如此,才能真正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公平正義,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
3.保持發展定力是建設先行示范區的保障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深圳發展的定力,也是深圳發展的保障,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同樣需要保持發展定力。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先行示范區建設必須在黨的領導下進行,遵循黨中央對先行示范區建設戰略定位、發展目標、“五個率先”的頂層設計,真正發揮先行示范區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示范作用和核心引擎功能,以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城市。
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是立黨立國的思想基礎,確保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這是先行示范區建設的思想保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的核心要義,如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新發展理念、“一帶一路”倡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先行示范區建設提供了思想指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如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對于先行示范區建設具有指導意義。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先行示范區建設才能真正體現黨中央的戰略意圖,實現預期的發展目標。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先行示范區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探索和創新,只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先行示范,不能偏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同時,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背景下,要消除大灣區建設的制度壁壘,豐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實踐。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為深圳和廣東改革開放再出發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引領作用,對于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具有啟迪意義。
(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執筆:陳梓睿)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