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中國品牌 > 品牌案例 > 正文

移動支付的全球局與中國局

支付發展的歷史就是一場商業模式變遷的歷史。伴隨著智能手機的不斷發展,移動支付成為繼現金、支票、信用卡、網上銀行等方式之后的最便捷、發展速度最快的支付方式。目前移動支付一般分為兩種:線上遠程支付和線下近場支付。我國的移動支付發展迅速,移動支付普及率和市場規模均居世界首位,深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我國移動支付正在走出國門,成為全球移動支付的中國名片。

發展中國家的移動支付增長迅速

全球移動支付的主要模式包括:以手機廠商為代表通過智能手機或手機錢包進行的支付,近距離通訊技術NFC和生物識別是其主要的技術載體;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中國移動支付平臺為代表,使用掃碼進行的支付,二維碼技術是其主要的技術載體;以傳統金融機構為代表,使用數字信用卡或數字借記卡的支付。前兩種技術手段的便利化程度更高,更適合居民日常消費,其應用場景居于主流。

在移動支付的技術發展路徑方面,最早采用的技術手段是NFC。2004年,諾基亞、飛利浦和索尼共同發起了NFC論壇,開始推廣NFC技術的商業應用,中國銀聯也在2006年基于NFC技術,推出一項金融IC卡芯片的移動支付方案。但由于3G網絡的興起、POS終端的普及問題和NFC技術標準難統一等原因,NFC技術支付面臨推廣難題。2014年12月,蘋果憑借其強大的市場影響力發布并推廣了采用NFC技術的移動支付解決方案ApplePay,在上線12小時內綁定的銀行卡數量超過3800萬,極大地推動了NFC支付的發展。移動支付的另外一種實現方式是發源于日本、韓國,并在我國廣泛應用的二維碼技術。2011年支付寶推出條碼支付業務,標志著線下掃碼支付時代的開啟。二維碼技術的推廣使我國正式開啟“無現金”支付的時代,并且逐步走向世界,2019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首次出現了中國的藍色二維碼。

市場研究報告指出,當前的互聯網支付方面,PC端用戶數量下滑明顯,移動支付的用戶數量迅速攀升,主要源于四個方面的因素:一是移動端用戶體驗日趨完善;二是電子錢包和其他支付應用越來越豐富,各種“Pay”層出不窮;三是移動安全技術水平的日益提高,電子錢包使用支付標記化技術有效地加密了客戶數據;四是移動支付的即時性和便利化,當前國際上的電商流量大部分來源于移動消費。

在移動支付的全球格局方面,全球十大移動支付市場八個在亞洲(中東除外),中國的移動支付普及率全球排名第一。全球十大移動支付市場分別為中國、泰國、中國香港、越南、印度尼西亞、新加坡、中東、菲律賓、俄羅斯、馬來西亞。這種移動支付市場的格局說明,發展中國家的移動支付增長迅速,而歐盟等發達國家的發展較緩。分析原因,除了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青年人在社交網絡上的參與度更高、信用卡普及率低于歐美國家之外,中國移動支付技術在這些地區的推廣對這種結果的產生有直接的關系。

我國移動支付發展全球領先

在我國移動支付的發展歷程上,在智能手機出現之前,我國的移動支付已經出現,但僅限于電信公司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或者通過短信互動完成交易,所實現的交易場景也僅限于話費繳納等服務。

隨著智能手機的出現和普及,我國與全球移動支付的發展歷程相比,除了NFC技術開發方面的中國銀聯金融IC卡芯片和小米、華為等手機廠商的手機錢包之外,二維碼技術在中國得到了大力推廣與使用,體現了大數據時代我國在移動支付領域的創新,除了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外,中國銀聯推出的云閃付也在豐富著我國的二維碼掃碼支付技術和渠道。

在我國的移動支付規模和發展程度方面,中國銀聯《2018移動互聯網支付安全大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國手機支付用戶規模已達到了5.7億。移動支付成為餐飲、便利店、網購、交通、醫療、外賣等日常消費中最常用的支付手段。相關的統計數據表明,2017年我國移動支付的二維碼支付達到5000億次,2018年更是達到7000億次。

另外一家研究機構的報告顯示,2019年一季度中國移動支付市場規模達到近47.7萬億元,環比增長0.96%。其中支付寶以53.21%的份額繼續位列第一,微信支付39.44%位列第二,二者居于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的絕對主導地位。同時,公開資料顯示,我國移動支付產業因支付風險而產生的資金損失比率遠低于國際平均水平,說明我國移動支付具有較為明顯的技術優勢。

移動支付在我國的迅猛發展,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幾方面:一是不同的移動支付技術和相關渠道競爭激烈,帶動了移動支付便捷與安全性迅速提升;二是我國的移動支付場景建設不斷深化,便捷的移動支付產品有效改善人們在各個場景的支付體驗;三是移動支付的市場環境正逐步凈化,網絡欺詐繼續呈現下降趨勢;四是移動支付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所帶來的消費粘性和消費習慣的養成;五是監管手段愈發靈活,監管機構在保證安全基礎上對相關技術持更加開放的態度。

移動支付走出去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在全球移動支付整體格局上,受益于國內的大市場,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為代表的移動支付模式具有規模優勢,但就技術能力而言,我國的移動支付技術還需走出國門,參與到全球移動支付的競爭中去,不斷夯實基礎、完善自身的技術能力。

我國移動支付走出去的動力及成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跟隨國人的腳步走出去,為國人在大陸以外地區的消費與生活提供支付便利。2018年中國出境游客使用移動支付的交易筆數,占總交易筆數的32%,首次超過現金支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當地商戶接入支付寶等所帶來的客流和營業額的雙增長。第二,數字經濟宏觀背景和金融科技的發展,使全球銀行業正面臨數字化轉型的挑戰。摩根大通、巴克萊銀行等國際性金融機構洞察市場先機,開始了數字金融業務的開發和相應商業模型的轉變。第三,響應“一帶一路”倡議,以國際性普惠金融的精神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與實現添磚加瓦。我們應該看到,大眾化數字技術以及在其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中國移動支付技術具有與生俱來的普惠金融特征。

我國移動支付走出去也面臨著不少困難與挑戰。第一,國際社會不同國家的消費習慣與能力。歐美國家是傳統金融(相對數字金融)高度發達的地區,銀行卡消費依然是這些國家和地區的主流觀念。以美國為例,銀行卡仍然是美國消費者支付時無可爭議的首選,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估計,由于美國公民銀行卡高度普及,其國內電子商務消費的一半以上均是銀行卡消費。其他相對落后國家和地區的公民,移動支付往往受限于移動通訊的基礎設施和手機普及率的問題。針對這些不同的消費習慣和能力問題,需要我國的移動支付企業耐心開拓,并協調相互支持或者錯位競爭,與這些國家的相關機構開展合作。

第二,不同國家移動支付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責任分工亦不明確。不但不同國家對數字金融以及與之相關的移動支付技術的法律法規依然存在空白,而且也缺少相對統一協調的國際移動支付準則。對此,應該加強國內相關金融機構和這些國家以及國際組織的開展對話交流機制,以更加開放和普惠的精神開拓國際市場。

第三,不同國家網絡金融監管技術滯后和手機軟件監管不到位。前者容易引起公共WiFi網絡遭到惡意破壞和侵入,而造成個人信息被盜取的情況。后者容易存在下載過程當中被植入垃圾軟件、木馬程序等病毒軟件,造成個人信息、銀行卡賬號密碼泄露、惡性扣費等。這些問題的處理,根本上應該從移動支付技術手段與能力上下功夫,不斷完善自身的技術漏洞來解決。

[責任編輯: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