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經濟大家談 > 正文

衛興華:要創立具有自己特點的“系統化的經濟學說”

當前,我國已進入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的歷史時期。習近平同志指出:要立足我國國情和發展實踐,揭示新特點、新規律,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的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學說”。可以說,創立具有自己特點的“系統化的經濟學說”,是擺在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者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立足我國國情和發展實踐,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馬克思把政治經濟學區分為勞動的政治經濟學和資本的政治經濟學。前者是為勞動人民求解放和謀福祉的政治經濟學;而后者是為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利益服務的政治經濟學。正因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勞動人民的經濟學,所以習近平同志指出:學習政治經濟學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路,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要堅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隨著經濟實踐和經濟形勢的發展而發展的。作為政治經濟學重要方法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已經揭示: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任何社會經濟制度都處在發展變化之中。因此,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不能將其當作靜止的教義,而是應把繼承、發展與創新統一起來。因此,習近平同志要求,要立足我國國情和我國發展實踐,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對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某些基本原理,可以結合當代實踐進行創新,但不能動搖和否定。比如,當勞動人民取得國家政權,要首先把生產資料掌握在國家手中,這種國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制度的經濟基礎。

同時,馬克思主義還有一個觀點:私有制的產生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結果,私有制的存在又是生產力沒有達到很高程度的結果。恩格斯指出:無產階級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現社會,只有創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產資料之后,才能廢除私有制。

在我國生產力還較落后的具體經濟情況下,可以根據馬克思主義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規律,不搞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而是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而且把以國有制為核心的公有制的存在形式與其實現形式區別開來。沒有靈活的、多樣化的實現形式,國有經濟會成為僵化的、缺乏生機的經濟形式;但又不能用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否定國有經濟和整個公有制經濟的存在形式。

■所有制問題,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第一位的問題

既不搞單一公有制經濟,又要探尋公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以有利于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這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實際相結合的政治經濟學的創新與發展。對于這種創新與發展,我國憲法用“社會主義經濟制度”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兩個并存的概念表述出來。

但是,有些人沒有分清兩者的區別,將非公經濟也視作“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內容。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只以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國有經濟(全民所有制經濟)和集體經濟為基礎。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一般的、共有的規定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要遵循。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又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經濟情況對此進行發展與創新,表現為不搞單一的公有制,而是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允許和鼓勵私營、外資、個體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必須明確: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和黨的執政基礎,這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必須堅持的一條根本原則。習近平同志明確指出: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同時,要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不能動搖,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能動搖,這是保證我國各族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證,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堅持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保證。所有制問題,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第一位的問題。

堅持、發展和創新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首先是要堅持、發展和創新我國社會主義現階段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和其實現形式,決不能動搖、否定國有經濟和整個公有制經濟的存在和發展。同時,又要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對非公經濟在我國現階段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意義,應有足夠的認識。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表明,生產方式決定分配方式。社會主義生產方式決定了分配方式是按勞分配。由于存在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并存的情況,所以要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公有制中實行按勞分配,私營、外資企業實行按生產要素所有權分配。在此方面,習近平同志指出: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分配制度,不斷縮小收入分配差距。

學習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必須明確兩個問題:為什么要搞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怎樣搞好社會主義?馬、恩、列告訴我們,實行社會主義,從根本上說:一是要更快更好地發展生產力;二是要通過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滿足全體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實現共同富裕。正如列寧所說,社會主義要“使所有勞動者過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鄧小平將其歸結為社會主義本質,即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都是圍繞社會主義本質所要求的兩大環節進行發展與創新的。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經濟實踐,相互推動與發展

改革開放以前,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也重視政治經濟學的發展與創新,如新民主主義理論、《論十大關系》中的經濟理論;黨的八大關于當前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人民對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因而全國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的理論;關于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農輕重協調發展的理論;關于綜合平衡的理論等。其內容,都是主要論述怎樣更好地發展生產力,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怎樣更好地處理和發展多方面的經濟關系,包括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

我們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也曾有過違反經濟規律人為地拔高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失誤。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實踐中得失成敗的經驗與教訓,提出了一系列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觀點,并在實踐中發揮了指導作用。

這主要包括:社會主義本質理論;判斷改革開放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三個有利于”的標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理論;關于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理論;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的創新觀點;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特別是強調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理論;關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強調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理論;關于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理論;關于樹立和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的發展理念;關于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理論;關于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的理論等等。

所有這些,都是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提出的新的政治經濟學創新理論。如果進行深入分析可以發現,這一系列創新理論同樣都是圍繞怎樣更快更好地發展社會生產力,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怎樣更好地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包括民生為重、縮小收入差距,使勞動人民全面發展,走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道路。但是,不要把改革開放以來實行過的一切新舉措,都當作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新與發展,都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應有內容,如鄉鎮企業、包產到戶等是在特殊社會經濟背景下出現的事物,是為擺脫嚴重短缺和困境的政策舉措。

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經濟實踐相互推動與發展。隨著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事業不斷發展,隨著經濟實踐發展的新成就和出現的新問題,我們需要總結和上升為政治經濟學的新理論,用以指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北京市懷柔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本文發表于北京日報2016年09月26日,原標題為《創立“系統化的經濟學說”》

[責任編輯:焦楊]
標簽: 衛興華   經濟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