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建檔立卡人員,看病檢查手續我們幫您代辦,如果住院的話也不用交押金。”近日,記者參加河北省衛生健康委組織的“健康扶貧走基層”活動時,在保定市易縣醫院門診大廳的貧困患者醫療服務代辦處看到了這一幕。
易縣地處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目前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289戶,因病致貧、返貧戶874戶。為深入實施健康扶貧行動,易縣創新服務舉措,率先在河北省探索推行貧困人口醫療服務代辦制度,做到“大病小病有人管,大事小事有人辦”。
在易縣醫院的貧困患者醫療服務代辦處,護理部主任劉景芬和幾名志愿者正在熱情地答復群眾的咨詢。“上周,一位60多歲的大爺從山里來,沒有家屬陪同。我帶他采血,彩超檢查、心電圖,還代辦交了費。”劉景芬介紹,“自2017年醫院推行醫療代辦制度以來,黨員自覺擔任學雷鋒志愿者,輪流值班,全程陪同貧困群眾診療。”
“目前,我們縣所有醫療機構都設有貧困患者醫療服務代辦處??h扶貧領導小組制訂代辦制度實施方案,為貧困戶發放代辦連心卡,對縣鄉村三級1500余名代辦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各醫療單位統一張貼代辦標牌,志愿者佩戴胸卡,24小時暢通聯系電話,最大程度方便貧困患者就醫。”易縣衛生健康局局長韓建軍說,“代辦制度的‘易縣模式’得到河北省扶貧領導小組的肯定,并在保定市進行推廣。”
具體來說,代辦制度分為:在村級層面,依托村衛生室設立代辦站,以村醫、貧困戶幫扶責任人、育齡婦女小組長為成員組建醫療服務代辦團隊;為貧困人口發放寫有代辦人員聯系電話的代辦連心卡;收集、完善貧困人口域外住院醫療費用報銷資料,及時到縣醫保中心代辦報銷;審核貧困人口慢性病、重特大疾病申報資料,上報鄉鎮衛生院初審。在鄉鎮層面,衛生院設立貧困人口就醫代辦服務窗口,貧困人員在代辦人員引導下優先檢查診治、優先安排病床、優先專家會診。在縣級層面,定點醫療機構對貧困患者實行“先診療后付費”;貧困患者持代辦連心卡就診可享受預留床位、專人陪護、首診醫生包保責任制等診療服務;縣醫保中心明確專人負責貧困人口代辦相關業務。
保定市衛生健康委健康保定指導處處長董占馬介紹,“易縣模式”不僅簡化了貧困群眾的看病就醫程序,還拉近了醫患距離。此外,易縣醫院對貧困患者嚴格落實“先診療后付費”、大病集中救治、一站式結算服務等健康扶貧政策。截至目前,享受“先診療后付費”政策的貧困患者達20533人次,大病集中救治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