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風景秀,最憶在碧蓮。”一走進浙江永嘉碧蓮鎮,撲面而來的是鄉賢助力 “古窯蓮香”鄉村振興示范帶“一村一詩”建設,出力獻策的火熱景象。
青山掩映下,一彎碧水向東流,碧蓮生來便是一個逸行山水的江南古鎮,水墨雅致,含蓄內斂。國家級文保單位永嘉郡祠輕訴著劉基縱橫捭闔的故事,百年的缸窯村莊一撇一捺寫下古藝新詮的篇章。在碧水蓮山間,璀璨的文化匯流成河,展現出詠史懷古詩般的韻味。而在此背景下的小楠溪“古窯蓮香”鄉村振興示范帶全長9.2公里,涉及重點村為白泉村、邵園村、黃崗村、缸窯村、碧蓮村、上村。重點打造銀杏古堰生態休閑區、景區村提升、百丈瀑康養基地、精品民宿、邵詩蓮園、有喬生態農業基地、印象黃崗、缸窯記憶、文化創意街區等15個重點項目。
其中,亨嘉文化創意園項目以傳承甌塑文化為目標,以文旅融合發展為重點,高質量打造集藝術雕塑館、美術館、藝術收藏品館、影視傳媒基地等文化業態于一體的文化創意園。項目計劃總投資1.53億元,總用地約25畝。該項目的建成,將以豐富的雕塑文化和當地特色觀光旅游農業為基礎,面向市場、研究市場、拓展市場,針對不同的市場需求,利用自身豐富的資源優勢,策劃有賣點的產品,提高資源吸引力,擴大消費規模,提高經濟效益,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在各級領導和村干部的努力下,家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作為碧蓮人,更應支持家鄉發展。”高級工藝美術師、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徐志通說。在碧蓮鎮委鎮政府的積極引導下,該鎮做深“鄉賢+”文章,深掘鄉賢資源,發揮其推動當地建設、招商引資、招才借智的作用,讓鄉賢回歸故里、反哺家鄉,譜寫發展篇章,助力鄉村振興。
在邵園村20多畝蓮花池邊上,鄉賢們討論著蓮花池在改善村居環境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如何吸引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前來賞蓮,推進荷花池魚苗養殖?步道修建工作如何進行?如何提供更便捷的游玩體驗?另一邊,永嘉詩詞協會副會長陳建正在尋章摘句,搜索符合邵園村特色的詩句。他表示,“我們'一村一詩'是結合碧蓮鎮小楠溪‘古窯楠溪’鄉村振興示范帶,推出符合每一個村獨特氣質的一些詩句。利用詩句獨特的表達方式,讓人一想到詩,就憶起村美。”
碧蓮鎮宣傳委員陳益豐介紹,正所謂“村村皆詩行”,碧蓮鎮結合小楠溪“古窯蓮香”鄉村振興示范帶推出“一村一詩”景觀打造,涉及沿線村居6個,景觀點14個。詩歌有其獨特的表達能力,或寓情于景、或動靜結合,詩句能烘托出濃厚的氛圍,使朗讀者身臨其境,心曠神怡。碧蓮鎮示范帶上的每一個項目,都將以符合其氣質的獨特詩句展開故事,形成一個個打卡點。
上村的龍珠生態坡地公園,是鄉賢能人回歸和農旅融合發展的示范性工程。結合碧蓮鎮早香柚基地,利用原有的自然景觀,通過對楠溪江河道治理,配套健身游步道、公廁、停車場地基礎設施,打造規模化、示范化農業基地,發展農業觀光采摘、鄉村生活體驗等休閑旅游產業。徐志通發揮專業特長,建議利用楠溪江特有的卵石建設公園入口的河道。鄉賢們就走訪的六個村子圍繞“古窯蓮香”鄉村振興示范帶和“一村一詩”方向,就結合政策紅利、個人經驗、地域優勢等要素深入討論,鄉賢提出的建議,涉及旅游、環境、農業、文化等方面。大家就亨嘉文化創意園作為“古窯蓮香”鄉村振興示范帶的核心將成為小楠溪流域文旅融合發展的新引擎發表看法。
碧蓮鎮黨委書記戴曉智表示,碧蓮鎮作為“一帶兩城五組團”中的“農旅組團”,一直以來堅持以生態為本底,以文化為靈魂,推動農旅融合發展提檔升級。而詩詞是文學中的文學,是自然美、藝術美、人生美的代名詞,詩的最優美之處在于根植于歷史與生活中,閃現時代光芒。將文化底蘊變成羅盤,以“一村一詩”化為羽翼,描繪了雄壯瑰麗的詩畫碧蓮,立時代之潮頭,發思想之先聲,構筑了“一戶一處景,一村一幅畫,一鎮一天地”的全域大美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