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早期安排”取得“早期收獲”
——加快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進程的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服務業是產業發展的趨勢,符合海南發展實際,海南在這方面要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為此,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具體提出三項“早期安排”的建議:第一,以擴大服務業市場開放的“早期安排”取得產業發展的“早期收獲”;第二,以實施“零關稅”的“早期安排”取得制度創新的“早期收獲”;第三,以人才制度創新的“早期安排”取得廣攬人才的“早期收獲”。
當前,內外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高度關注,期望值很高。同時,也存在著某些觀望和疑慮。在這種情況下,大家期盼盡快以“早期安排”獲得自貿港建設的“早期收獲”,以堅定信心形成加快探索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進程的合力。
以擴大服務業市場開放的“早期安排”取得產業發展的“早期收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服務業是產業發展的趨勢,符合海南發展實際,海南在這方面要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長期以來,產業基礎薄弱是制約海南發展的突出問題。海南多年的實踐證明,沒有產業的大開放就沒有產業的大發展。加快推進自由貿易港建設,迫切任務是產業的高度開放。從現實情況看,在服務貿易發展與服務業市場開放直接融合的背景下,海南有條件在擴大服務業市場開放和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方面做“早期安排”,以盡快取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早期收獲”。
第一,以文化產業市場開放的“早期安排”取得旅游國際化水平提升的“早期收獲”。
長期以來,海南面臨著內外不斷增長的國際化、服務型、個性化消費需求與國際化產品供給嚴重不足、國際化服務不優的突出矛盾。其中,文化娛樂產業發展滯后是一個突出問題。2018年,海南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僅為3.3%,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比北京(12.9%)低了9.6個百分點。提高海南旅游的國際化水平,增強競爭力,關鍵在于文化、體育、娛樂、創意等市場的高度開放。建議爭取今年底明年初出臺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從2020年開始,取消外商投資文化、體育、娛樂企業的股比限制,率先在這些領域實行“零關稅”的“早期安排”,以取得文化娛樂與旅游融合發展的“早期收獲”,并由此促進海南現代服務業的較快發展。
第二,以教育市場開放的“早期安排”取得“教育開放創新島”的“早期收獲”。
教育發展滯后是海南的“軟肋”。作為一個開放島嶼,海南有條件在擴大教育市場開放上做出“早期安排”。例如,在符合條件和標準,有嚴格監管的前提下,允許境外資本在高等教育、普通高中、學前教育等領域獨立辦學。此外,建議對從事教育的人才盡快實行不高于10%的個人所得稅。由此,取得海南“教育開放創新島”建設的“早期收獲”。
第三,以醫療健康市場開放的“早期安排”取得“醫療健康島”的“早期收獲”。
海南在醫療健康方面的突出矛盾是:全國及本省居民對海南醫療健康服務消費的剛性需求日益增大,但由于基礎差、底子薄,海南醫療健康服務水平同發達省相比有明顯差距。盡管近幾年有明顯改善,但矛盾問題依然比較突出。當前,醫療健康服務業的高度開放既有極大需求,又有現實可行性。海南加快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進程,最有可能在醫療健康方面實現重大突破,以便把這張“王牌”用好。建議把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建設成為“國際性醫療硅谷”的同時,盡快把其某些政策逐步在全省實施,以努力在醫療健康產業的高度開放方面取得“早期收獲”。
第四,以高新技術產業開放的“早期安排”取得“智慧海南”建設的“早期收獲”。
推進高新技術產業開放,促進大數據、區塊鏈、云平臺等新興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不僅對提升海南產業發展水平有重要作用,也有利于促進更高水平開放。從現實看,海南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較為滯后。2017年,海南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僅為212.3億元,不足同期深圳的3%。抓住新一輪產業變革和科技革命的新機遇,海南要以高新技術產業全面開放的“早期安排”取得“智慧海南”建設的“早期收獲”。例如,為支持在海南生態軟件園引入國際知名互聯網企業,開展區塊鏈技術研發和創新應用,設立區塊鏈技術國家級實驗室,建議從2020年開始對園區內的高科技企業從獲利年度起5年內免征企業所得稅,對科技人員實行不超過10%的個人所得稅。
以實施“零關稅”的“早期安排”取得制度創新的“早期收獲”
盡快在海南全面實施“零關稅”,符合全球自由貿易大趨勢,符合我國開放戰略實施的新要求,符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基本需求。建議把某些領域的“零關稅”作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制度建設“早期安排”的重點,由此取得相關制度創新和產業開放的“早期收獲”。
第一,從2020年開始在相關服務貿易領域取得“零關稅”的“早期收獲”。
其重點:一是對醫療健康、文化娛樂、旅游、教育、科技研發、會展等服務業發展所需原材料、基礎設施配套的用品設備的進口實施“零關稅”,并免除進口環節增值稅;二是對事關民生的重點行業實施“零關稅”。例如,對國外已經上市但國內尚未注冊的抗癌藥品以及與癌癥治療相關的醫療器械進口實施“零關稅”,進一步擴大適用“零關稅”藥品范圍。
第二,把日用消費品“零關稅”作為“早期安排”的重中之重。
盡快在日用消費品領域做“零關稅”的“早期安排”,有利于解決本島居民收入不高但生活成本卻高企不下的突出問題。在這方面,使海南廣大城鄉居民取得“早期收獲”,其需求更為迫切、條件也比較成熟。同時,這也是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重大舉措。
第三,把防止走私和保障公眾安全作為海南自由貿易港海關監管的基本要求。
中央12號文件要求:“優化海關監管方式,強化進出境安全準入管理,完善對國家禁止和限制入境貨物、物品的監管,高效精準打擊走私活動。”隨著全球“零關稅”政策的逐步實施,“防止走私”雖然仍是海關監管的一項重要任務,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處理海南與內地的關系,如何有效防范因產業開放,尤其是金融等服務業市場全面開放帶來的外部輸入性風險,如何在高度開放下有效防止經濟、政治、社會等安全風險。尤其是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島嶼,加上現代科技監管手段的應用,海南也有能力、有條件把“零關稅”的風險降至最低。
以人才制度創新的“早期安排”取得廣攬人才的“早期收獲”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關鍵靠人才。未來1-2年,能不能以非常之舉盡快形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體制機制和獨特優勢,是海南加快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進程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第一,創新人才發展制度的“早期安排”。
總結實踐經驗,要使各類人才真正發揮其才能,關鍵靠人才發展的制度創新。例如,探索實行政務官和事務官分類管理制度,事務官參照國際標準實行市場化薪酬待遇;除黨政部門外,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從業人員全部取消編制管理,全面實行聘用制。由此,打破人才管理行政化、封閉化的傳統格局,建立以專業性、開放性為重點的人才管理體制。
第二,出臺吸引人才的特殊政策的“早期安排”。
比如,盡快改變海南教育、醫療、高新技術產業相對落后的現狀,要力爭在稅收政策上率先實現突破。建議從2020年開始對醫療、教育、高新技術等行業的人才來源于海南的綜合所得,個人所得稅按照最高不超過10%的稅率征收;對新引進的和本地的醫療、教育、高新技術等行業高層次人才,在海南取得的勞動所得,在一定時期內可以實行更低的個人所得稅。
第三,取得人才發展的“早期收獲”。
海南建省之初在什么都短缺的情況下,吸引“十萬人才下海南”,靠的就是鼓勵創新、創業的大環境。今天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更需要一個能讓各類人才充分施展才能的大環境。一是以建立多種類型的平臺為主體吸引海內外人才。例如,以法定機構為重要平臺吸引各類人才,賦予法定機構自主權,包括內設機構設定權、人才聘用權、薪酬制定權等。二是營造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創新工作室制度,賦予科研人才充分的自主權,并鼓勵高校、科研院所、企業通過股權、期權、分紅等方式激勵科技創新。三是建立并完善國際化人才服務及用工環境。例如,建立海南移民事務管理機構,為國外人才提供住房、醫療、子女教育等服務;有序放開菲傭等外籍勞工入瓊,為海內外的中高層次人才提供良好的家政服務。
(作者系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