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前沿理論> 正文

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要強化三個轉變

摘 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當前,我國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已經取得了不少進展與成就,如何鞏固既有成果,并擴大成果范圍,需要我們從處理好改革成本與改革紅利之間的關系、強化責任擔當,以及破解制約改革推進的信息壁壘等方面入手。

關鍵詞:國家治理 科學決策 改革創新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識碼A

即將召開的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一個重要議程就是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以來,我們在全面從嚴治黨、環境保護、脫貧攻堅、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等多個領域取得了歷史性成就。這些歷史性成就來之不易,繼續擴大這些成就,需要進一步鞏固和強化三個轉變。

從關注改革成本到關注改革紅利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之后的第一次地方調研時明確指出,現在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這里所說的“攻堅期”和“深水區”,就蘊含著改革面臨巨大成本的問題;“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則表明了政治家的遠見和責任,這種遠見和責任所要取得的,正是改革的紅利。而要準確把握“成本”與“紅利”的關系,實現和強化從關注改革成本到關注改革紅利的轉變,需要站在更高起點謀劃和推進改革。這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要堅持黨對改革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現黨的主張與人民意志的統一。

站上更高起點。一般來說,一些交易因為可能的交易費用太高而無法實現,相應的,一些改革也可能因為改革成本太高而無法實施。這種局部、短期均衡的思維,制約著改革的進程和效果。而要轉變這一思維,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定改革方向。首先要立足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充分認識到,改革成本為改革紅利而存在,切忌因噎廢食;其次要深刻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主要體現在供給側,因此需多從供給側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第三要深刻認識到,我們發展最大的潛力就源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也是我們改革的動力源泉和韌性所在。

堅持黨對改革的全面領導。從制度經濟學來說,制度能否實現變遷,關鍵在于決定性主體能否承擔起制度變遷的個別成本。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也面臨巨大的改革成本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堅持黨對改革的全面領導,才能推進真正的改革,以及真正推進改革。在這里,黨的全面領導,既是把握方向的領導,又是勇擔改革成本的領導。對于如何承擔改革成本,習近平總書記在近期的講話里,已經給出了答案,就是一方面牢記初心使命,推進自我革命;另一方面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這涉及改革的一般成本問題和新制度的可持續性問題。作為社會化的制度,最終都要一般化為整個社會的成本;而要讓廣大人民更好承擔新制度的運行成本,改革的紅利就必須惠及廣大人民。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的全部活動中去,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深入推進共享發展,依靠人民創造了歷史偉業的實踐,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從承擔過失責任到勇擔嚴格責任

更好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需要加快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而這“關鍵一招”,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營造了人人參與、人人負責的發展局面。這一局面的出現,實質上就是人們從承擔過失責任,甚至從不負責任,轉向了承擔嚴格責任。經過40年來的發展積累,隨著科技和制度的創新發展,我們在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選擇的同時,也獲得了巨大的潛在系統收益和相應的不確定性。而要應對這些新的不確定性,需要我們進一步鞏固“人人參與、人人負責”的發展局面。具體來說,就是要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主人翁精神和共同體意識。

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精神的核心是創新,實質是對不確定性的及時回應。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發市場蘊藏的活力。市場活力來自于人,特別是來自于企業家,來自于企業家精神。”以共享單車為例,共享單車帶來了巨大的系統收益,但是這些收益難以內化,更確切地說,內化系統收益的條件還不成熟。這就使得投資者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但是,無數企業家前赴后繼的實踐,終將迎來“條件成熟”,實現系統收益的內部化。因此,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進一步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的意見》,既要尊重企業家,同時為“條件成熟”創造條件。

弘揚主人翁精神。主人翁精神的核心是履職盡責,實質是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想辦法調動一線工人、制造業工人、農民工的積極性,這也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工人階級是主人翁,主人翁的地位要體現出來。”一個社會中,企業家總是少數的,大部分人應對的都是確定性問題。然而,對于確定性問題的解決,也有質量上的差異;確定性問題解決質量的高低,則關系著不確定問題解決的難易。“怎樣才能更多,怎樣才能更快,怎樣才能更好,怎樣才能更省”,這是我們的“大國工匠”“時代楷模”經常問自己的問題。他們都為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因此,要繼續大力弘揚時代楷模、弘揚工匠精神,在全社會形成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良好氛圍。

培育共同體意識。共同體意識是一種集體主義,實質是一種信任和認同,它要求我們守護共同利益。從制度和合約的角度來說,基于成本的原因,任何制度、任何合約都有所謂的“漏洞”,因此,總有一部分收益會流于公共領域。這時,如果有人“尋租”,就有可能破壞這個制度或合約本身,甚至對整個社會造成危害。這時,就需要我們共建信任、增加認同,直至條件成熟,以完善制度或合約本身。這一點,越是面臨困難,越是重要。從實踐上來說,就是要繼續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不斷積累社會資本。

從解決信息不對稱到利用信息不對稱

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我們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信息是國家治理的重要依據,要發揮其在這個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信息一方面更加公開透明了,另一方面也伴隨著日益“嚴重”的不對稱性。這種“嚴重”,有的源自“道德風險”,但更多的源自專業性的提升。這就要求我們在利用信息化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過程中,不要囿于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本身,而要將關注點轉移到利用信息不對稱、提升專業化能力上來。

將打通信息壁壘作為科學決策的輔助。打通信息壁壘,是實現科學決策的重要手段,但只能作為輔助手段。過往的改革實踐告訴我們,在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本身時,往往容易把產生信息不對稱的事物一并消滅了。以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例,我們為了解決醫生的“誘導需求”問題,提出了很多限制醫生行為的舉措,但其中不少的舉措都是無效的。醫生的信息優勢源自其專業性、源自當前醫療階段的特性。因此,無論是電子病歷、互聯網掛號改革,還是網絡問診、移動醫療改革,這些打通信息壁壘的手段,都要服務于這一專業性,都要圍繞服務醫生,圍繞增加醫療服務供給、提高醫療服務效率來推進。

將提升專業化能力作為科學決策的關鍵。處理好信息不對稱問題,核心是提升專業化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運用大數據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和社會治理的機制,推進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創新,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這里“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創新”,本身就是專業化能力的提升,關鍵是推進供給在一定層次實現細分。仍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例,運用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輔助決策,就是要一方面適時推動醫生多點執業甚至自由執業、合理化醫生收入,逐步實現剩余控制權和剩余索取權的統一;另一方面不斷增加醫療服務供給數量、多元化醫療服務供給質量,逐步實現醫療服務需求者和支付者角色的統一。

【本文作者為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

參考文獻

[1]張曙光:《論制度均衡和制度變革》,《經濟研究》,1992年第6期。

[2]王文娟:《醫改新出路——重新定義醫療服務市場》,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

責編:李 懿 / 蔡圣楠

責任編輯:luoti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