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當前我國網上輿論表達特點及引導

核心提示: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加速迭代升級,網民通過自我賦能獲得了更多話語權,他們在促進網絡表達多元化的同時,也使網絡輿論形勢更加復雜,這也對網絡輿論引導提出了更高要求。對此,我們不僅應強化正能量輸出、提升服務能力、鼓勵多元主體參與,還應明確區分意識形態論爭、加快建立長效凈網機制。

【摘要】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加速迭代升級,網民通過自我賦能獲得了更多話語權,他們在促進網絡表達多元化的同時,也使網絡輿論形勢更加復雜,這也對網絡輿論引導提出了更高要求。對此,我們不僅應強化正能量輸出、提升服務能力、鼓勵多元主體參與,還應明確區分意識形態論爭、加快建立長效凈網機制。

【關鍵詞】網絡輿論 傳播規律 網民群體結構 【中圖分類號】C912.6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互聯網普及應用的不斷加快,網絡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新興媒體的出現,使網民實現了自我賦權,越來越多的人有條件并積極參與到網絡表達之中。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同時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正處于加快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國內外信息技術及輿論環境的不斷變化,我國網民群體結構及其心態與輿論表達也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把握好當前網民群體的這些新特征,充分運用新媒體傳播規律進行輿論引導,將有助于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有序發展。

當前我國網民群體結構呈現出哪些特征

如今,新興互聯網信息技術正在加速迭代升級,新媒體應用層出不窮,我國的互聯網用戶持續穩步增長。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較2018年底增長2598萬,互聯網普及率達61.2%,較2018年底提升1.6個百分點。在增長過程中,網民結構也呈現出一些顯著特征:

一是“三低”用戶群體依然占據主流。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統計數據,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中低年齡、低收入、低學歷用戶依然在整體網民中占比較大。從年齡看,我國10—39歲網民群體占網民整體的65.1%,其中,20—29歲網民占比最高,達到24.6%;從收入看,個人月收入在5000元及以下的網民占比達到72.8%,即絕大多數網民個人月收入都在5000元以下,其中,月收入在2001—5000的網民占比為33.4%;從學歷看,我國網民總體學歷仍相對較低,高中及以下學歷的網民占比達到79.9%。因此,從整體來看,我國網絡用戶依然以“三低”用戶為主。受經濟能力、知識儲備、媒介素養等因素影響,這一群體易受他人情緒感染,在網絡中易發出非理性言論。

二是城鄉互聯網普及率仍表現出一定差距。截至2019年6月,我國城鎮網民規模為6.30億,占整體網民的73.7%,較2018年底增長2293萬;農村網民規模為2.25億,占整體網民的26.3%,較2018年底增長305萬。從整體數據來看,城鄉網民規模和普及率都在提升,但是相比城鎮地區,農村的互聯網發展步伐相對緩慢,我國非網民人口仍然以農村地區為主。隨著數字鄉村戰略被提上議程,加上通信資費下調等政策相繼實施,未來農村地區必將是互聯網發展的新沃土。但與此同時,在扶持農村互聯網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也應充分考慮到農村網民的媒介素養水平等,提前做好網上輿論引導和把控。

三是各領域意見領袖規模不斷擴大。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應用,網民整體規模不斷擴大,且互聯網所涉及的范圍也不斷拓展,滲透到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其帶來的一個重要影響即是細分領域中意見領袖隊伍的愈發壯大,無論是大V、中V還是小V,其網絡活躍度都在不斷提升,輿論影響力也在不斷增強。以互聯網政務服務為例,截至2019年6月,我國政府機構微博已達到13.9萬個,各級黨政機關的政務頭條號達到81168個。隨著以黨政機關為主導的新型意見領袖隊伍不斷發展壯大,針對網絡中出現的重大輿情事件,他們已逐步做到在第一時間進行權威發聲和解讀,及時向社會解釋事件情況,防止謠言產生和不良社會輿論的擴散,這對于引導社會輿論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四是臺式電腦上網比例下降,其它設備上網比例上升。截至2019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已經達到了8.47億,占所有網民規模的99.1%,網民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移動端上網比例持續上升,使用電視上網的比例也增長明顯。但與此同時,使用臺式電腦上網的網民比例則有所下降,截至2019年6月,該比例為46.2%。而移動端用戶比例的上升也在其它指標上有所體現,從移動互聯網流量消費來看,2019年上半年,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到553.9億GB,同比增長107.3%。由此可見,移動互聯網正在我國網民的互聯網使用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典型網民群體的心態及網絡表達特點

隨著我國互聯網普及率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人群開始接入互聯網,尤其得益于技術迭代升級的有效驅動,網民通過自我賦能獲得了更多話語權,網絡空間中的每個個體都可以被聽到、被看到,網絡表達愈發多元。其中,以下幾類群體的心態及網絡表達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一是兩大先鋒隊伍積極發聲,主動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用好互聯網作出系列重要論述,提出要通過培養互聯網思維、走好網絡群眾路線等方式抓住互聯網發展的重要機遇。各部門通過各種手段調動全國9000多萬黨員和8000多萬共青團員的積極性,開展學好用好互聯網行動,一大批黨政軍群和知識密集群體的黨員干部積極參與傳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網上產生了良好反響。在網絡重大輿情事件中,兩大先鋒隊伍勇于擔當、積極亮劍的趨勢不斷向好,其網上言行既體現了黨性,又彰顯了人民性,帶來了積極社會影響。

二是主流意見領袖持續發力,增強引領。在重大輿情事件中,過去大V統領輿論場的格局已被打破,新的輿論格局,即大V慎言發聲,中V異軍凸起,小V積極參與,沉默的大多數被喚醒的局面已逐步形成,網絡空間中主流意識形態傳播隊伍不斷壯大,網民群體中的自我教育、自我引導等機制正在形成并持續完善。另外,在黨和政府相關部門的積極推動下,網上各類為我所用的意識形態陣地不斷得到拓展,多家國家級重點理論網站、地方理論網站,多個“學習系列”APP、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頭條號以及民間思想網站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從體制內到民間的網上理論傳播新格局,網上主流意識形態陣地進一步得到鞏固和壯大。

三是學生網民群體聯動參與,創新表達。截至2019年6月,學生群體占網民群體的26%,是占比最大的網民群體,而其中主要以大學生為主。大學生具有較強的網絡參與能力,同時又具備較強的自我意識和創新思維,并且正日益成為發揮重要影響力的網民群體。當前時期,“00后”等逐漸成為大學生主體,該群體具有較為強烈的愛國熱情,樂于用新穎形式在網上進行愛國表達,聯動參與也是該群體進行網上表達的一大特征。如2019年元旦前后,全國多所大學先后開展了《我和我的祖國》快閃活動,這一活動由大學生自導自拍自演,充分體現了網絡時代的參與性、互動性、娛樂性等特點,通過中央電視臺與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廣泛傳播,取得了很好的傳播效果,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但與此同時,由于大學生群體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有時由于缺乏理性而在網絡表達中呈現出一定的極端化傾向,需要引起重視。

四是“三低”用戶訴求明顯,表達多元。與其他群體相較,低年齡、低收入、低學歷的網民群體往往更為重視對自身利益訴求的表達,他們中的一些人將其在現實工作生活中難以實現的訴求放至網絡中,以尋求社會關注,加上我國互聯網發展逐漸告別爆發式增長,進入存量發展階段,互聯網開始向“三低”用戶下沉,使得這幾類網民在網上的活躍度不斷提升。但是,由于經濟水平、文化水平以及媒介使用水平所限,他們的網絡表達時而會呈現出情緒化、激進化、極端化甚至反動化等傾向,使得網絡輿論形勢更加復雜。

既要強化正能量輸出、提升服務能力、鼓勵多元主體參與,也要明確區分意識形態論爭、加快建立長效凈網機制

從整體來看,我國網上輿論形勢不斷向上向好發展,但與此同時,互聯網的自由參與、多元表達以及網民群體的結構復雜等特征,也對網絡輿論引導提出了更高要求。對此,我們應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以應對解決。

一要強化正能量輸出,積極傳播培育正確價值觀。新媒體在豐富社會話語、促進文化發展、滿足人們精神追求的同時,也會因為謠言、情緒化言論、極端化言論等導致網絡輿論危機,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在此形勢下,我們應鼓勵和強化正能量輸出,加快推動主流意識形態的理論建設創新,同時有效借力新型媒體手段和渠道,創新正能量內容的表達方式,準確把握和運用好新媒體傳播規律,因地制宜分類實施,從而有效增強主流價值觀的引領作用。與此同時,還應繼續強化對網絡空間的治理,建設系統完整的互聯網內容管理體系。

二要提升服務能力,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網上輿論是人民群眾意見觀點的網上表達,反映的是其心聲,通過關注網上輿論,我們能夠及時了解社會熱點,從而有效提升黨和政府工作的水平。新媒體環境下,要做好網上輿論引導,就要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借助網絡提升黨和政府服務人民群眾的能力。尤其是要充分利用當前正在全國各地開展的縣級媒體融合建設,打通信息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把互聯網新興市場中網民的信息需求、服務需求與融媒體傳播緊密結合起來,把老百姓對娛樂性的追求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結合起來,讓億萬人民能夠充分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在今后的發展中,各級、各類政務部門應有效利用各地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契機,通過政務網站、社交媒體、移動互聯網等新型手段,建設政務新媒體矩陣,形成聚合式、立體化的綜合信息服務模式,不斷提升服務群眾、引導群眾的能力。

三要鼓勵多元主體參與,增強人民群眾網上獲得感。在網絡輿論引導過程中,尤其是在正能量內容的輸出過程中,我們應強化社會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充分調動其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觀能動性,形成良好的聯動和示范效應,實現協同管理與治理,使各主體在傳遞正能量的過程中收獲正能量、生產正能量,從而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網上獲得感和幸福感。各地黨政部門應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策劃一些群眾喜聞樂見、適合當下新媒體傳播、群眾廣泛參與的活動。同時,要做好網絡輿情聯動應答,加強全國的輿情共振應對,針對重大輿情事件及時予以權威應答,聯動發布,批駁不良現象,傳遞正確的價值觀,避免重大輿情輿論“碰瓷”主流意識形態。針對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國家發展成就等,也應強化聯動,形成共振,從而有效增強相關內容的影響力和感召力,更好地引導社會輿論。

四要明確區分意識形態論爭,避免傾向化預判。在進行網上輿論引導的過程中,應把握好網上意識形態與網上輿情輿論的關系,區分網上意識形態與社會思潮、社會心理的關系,提升對網上意識形態內容的辨識能力,注意區分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避免出現因辨識處置不當而導致社會事件泛意識形態化。要強化對意識形態論爭的區分能力,準確把握網上意識形態論爭的類型特征,針對不同領域、不同類型的意識形態論爭進行差異化評估應對,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掌握網上意識形態論爭主導權,提升網上意識形態掌控力。同時,要對網上意識形態論爭態勢進行準確評估,通過建構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評估意識形態論爭狀況,進而采取合理措施加以應對。

五要加快建立長效凈網機制,營造清朗網絡空間。堅定不移推動網上輿論引導與治理法治化建設進程,抓好落實頂層設計,推進建設“防御、引導與反擊”三位一體的網上輿論生態治理體系,完善銜接配套,以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為目標,積極完善網上輿論生態體系治理的立法機制和法規體系,為新時代網上輿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加快建立長效凈網專項行動機制,落實意識形態工作主體責任制,加強網上意識形態陣地建設與管理,強化主流話語的影響力和引導力,重點整治網上輿論領域的突出問題,嚴厲打擊網上輿論中的違法違規行為,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新聞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導)

【參考文獻】

①《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9年8月29日。

②黃楚新、王丹丹:《2018年中國新媒體發展特點和趨勢》,《新聞戰線》,2019年第1期。

③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

④黃楚新:《“互聯網+媒體”——融合時代的傳媒發展路徑》,《新聞與傳播研究》,2015年第9期。

責編/王妍卓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李一丹]
標簽: 網上輿論   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