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國有企業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國防建設、民生改善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特別是當前中國經濟面臨較大壓力、各種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風險和挑戰也明顯增多,企業市場經營壓力很大,國內外經濟形勢總體上穩中有變、變中有憂的情況下,如何通過加強和完善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加強和改進國有企業黨的建設,使國有企業進一步成為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成為壯大綜合國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是一個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為此,我們對湖南現代農業集團進行了專門調研。
湖南現代農業集團(全稱是“湖南省現代農業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2017年5月由湖南省委、省政府批準,由省國資委具體牽頭,整合9家省屬國有涉農優質企業資源組建而成的國有獨資大型企業。這九家企業盡管都是涉農企業,是在天心集團改組為現代農業集團的基礎上整合的,但他們之間的差別很大,一是歸屬不同,它們中原來有的屬于省國資委,有的屬于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的屬于省農業農村廳和省林業廳等省直廳局,包括湖南省糧油食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天下洞庭糧油實業有限公司、湖南省農業集團有限公司、湖南軍糧集團有限公司、林之神、大方植保等企業。二是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有的在省城,有的距離省城幾個小時的路程;有的在平原,有的在山區。三是起點不同、規模不同、效益不同。四是原來企業管理的方式方法不同,有的已經形成了嚴重的路徑依賴,改變很難。五是相互之間并沒有形成有內在聯系的產業鏈條。六是各企業黨的建設和對黨的領導的重視程度處在不同的水平上,有的存在著黨的建設弱化、淡化、虛化、邊緣化問題。此外,有的企業還存在管理體制落后,創新能力不強,組織結構模式化問題;有的存在產權關系界定不明,政企、政資還沒有真正分開,國企在市場競爭中處于明顯劣勢問題;有的存在存量不動、動增量,增量又有限,國企發展后勁不足問題;有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發展戰略嚴重脫節,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不到位,風險控制和管理有缺陷。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教育中集團檢視出了需要破解的36個瓶頸性難題。
要解決上述面臨的各種瓶頸和問題,把原有的九個企業建設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企業集團,就要在體制機制上實行一場革命,使企業的各個要素、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形成有機聯系,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整合,完成從最初的拼湊到后來的結合,到最后融合的飛躍,湖南現代農業集團做到了,他們上演了一場集團集成創新、系統創新、黨企融合創新的大戲好戲,在集團成立只有兩年多的時間里,實現了整個集團大規模高質量高速度的發展,企業實力和競爭力都有明顯增強。通過較為深入的調研,可以把他們的主要做法和經驗總結為:
一是強化目標引領。目標就是方向,目標就是動力。湖南現代農業集團在組建之后不久,就制定了集團未來三五年的戰略目標,明確了企業的使命和愿景,這就是“引領現代農業、服務美好生活”,要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一流現代農業集團。近期發展目標:自2017年起,利用3年左右的時間,通過企業整合、并購重組,推動產業優化、主業強化,力爭到2020年,使現代農業集團資產總額突破100億元,營業收入突破100億元,利潤總額突破5億元,資產證券化突破50%,企業核心競爭力、品牌影響力有效提升,成為排名全省前三、全國前三十的現代農業企業。中遠期發展目標:通過資本運營、創新驅動,推動企業實現規模擴張、跨越發展,各項經濟指標在“十三五”末的基礎上再翻一番,到2023年,集團資產總額超過200億元,年營業收入超過200億元,年利潤額超過10億元,企業資產證券化率超過80%,取得行業領先地位,企業核心競爭力、市場控制力、輻射帶動力、品牌影響力全面凸顯,成為湖南打造農業優勢特色千億產業名副其實的領頭企業。
二是緊扣主責主業。企業的使命就是創新財富,也是企業最大的責任,湖南現代農業集團根據省委省政府、省國資委對集團的定位和要求,結合集團發展實際,聚精會神抓發展,為了實現打造湖南農業優勢特色的千億產業,集團確立了新的發展模式和路徑,按照“1+N”發展路徑,確立集團管控和產業發展的“兩個模式”,明確了以生豬養殖、糧食收儲與精深加工、油茶產業為集團“三大核心主業”。做好優存量、拓增量、強變量三篇大文章,全面提升產業發展速度和質量。
三是走融合發展之路。湖南現代農業集團組建之時起點高,都是由相關的優質企業組合而成的,但是之前互不關聯,各自為戰,如何完成從要素到系統集成創新的偉大轉變,完成從原有物理的結合到化學融合的華麗轉身,體現在將企業的經濟目標、社會責任和政治屬性結合起來,將黨建工團工作統一起來,將宏觀決策、中觀實施、微觀操作結合起來,將黨委會、董事會、監事會等的工作統籌起來,將各個主要業務板塊形成上下游或橫向之間的有機聯系......目的是要把湖南現代農業集團建設成為一個具有凝聚力、戰斗力、朝氣蓬勃的集體,建設成為一個以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為核心,以產權聯結為主要紐帶,以產品、技術、經濟、契約等多種聯結,把多個企業、事業單位聯結在一起,具有多層次結構的以母子公司為主體的多法人經濟聯合體,建設成為極大提升湖南農業綜合實力的重要實體。
四是大刀闊斧進行存量的體制性改革。存量改革主要是指通過對舊體制舊機制進行實質性改革,實現最終的制度創新,對于一個國家來講,其政策的著力點是推行國有企業改革、政府機構改革,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整頓市場環境。對湖南現代農業集團來講,主要是在不增加人力、物力、財力的情況下,在無法左右外部環境的情況下進行的內部結構性、機制性、功能性調整,向整體要活力、要效益、要高質量發展。
五是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以發展為中心,量化考核指標,把黨的領導、黨的建設滲透、融合到集團建設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著力推進黨建同生產經營的深度融合。習近平指出,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以許雄為黨委書記、董事長的湖南現代農業集團一班人,以黨建為己任,用心謀劃企業黨建工作的頂層設計,同時以問題為導向,結合中心工作,按照一年一個主題的要求,扎實推進黨的建設,例如2016年開展了學習型黨組織創建、2018開展了創新型黨組織創建、2019年開展了全面先進型黨組織創建的活動,重點解決了高層管理人員“客觀知識儲備嚴重不足、個人判斷過分膨脹”、中層管理人員“慵、懶、散”、基層黨支部“先進性不明、戰斗性不強”、解決整個管理隊伍“不信”“不行”等問題。為此,創新了許多的方式方法,提出了許多新標準和要求,如,黨委履行使命標準上,要做到“四如”,政治如雪、發展如山、擔當如虹、紀律如鐵。在黨委與其它治理主體權責劃分上,實行“四個說了算”,定什么調,黨委說了算;做什么事,董事會按照黨委的意圖說了算;怎么做事,經理班子按照黨委的意圖和董事會決定說了算;做得怎么樣,黨委來評判。在黨委履行使命過程控制上,做到“四個始終站在”:始終站在前沿,確保正確方向不偏離;始終站在中心,確保統籌協調各方不缺位;始終站在實處,確保各項發展目標不落空;始終站在上方,確保遵紀守法不走樣”。在黨委履行使命能力建設上,著力“五力”建設:政治力,維護黨的領導的能力,分為3個層級;組織力,組織自身集合的力量,領導的群團組織的力量以及能夠動員和組織起來的廣大群眾的力量;發展力,領導企業實現最好發展的能力;文化力,形成共同價值觀和凝聚共識的能力;監督力,監督黨組織自身和企業的能力,是免疫力、保護力、護航力。為了落到實處,集團制定了一整套詳細的考核指標體系,把黨的領導和建設貫穿于集團工作的全過程,把管考核作為落實黨的領導的基本途徑,作為集團工作的總指揮棒,解決了抓黨建與抓經營、考黨建與考經營相脫節以及多頭考核管理效率低下、干好干壞差別不大等問題。這樣一來,就管住了目標,管住了決策,管住了過程,管住了干部,管住了薪酬,管住了風險。以黨建為統領,集團發展有了明確的戰略、目標、路徑、步驟,有了破解各種難題、瓶頸的對策,通過兩年多來的實踐,取得了黨建生態優化了、黨的領導堅強了、隊伍本領提高了、基層基礎夯實了、企業治理嚴格了、工作活力增強了、發展質量提升了的良好效果。
發展無止境,創新無止境,在未來的征途上,湖南現代農業集團將繼續完善考核體系為主線,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形成呼應,突出加強黨的工作制度體系建設;建立高質量的黨的工作質量體系,系統謀劃和推進改革創新舉措;創新載體平臺、創新體制機制、創新方式方法,在出特色、出活力、出經驗、出效益、出品牌上持續發力,把湖南現代農業集團打造成為引領湖南農業發展的一面旗幟,成為中國發展現代農業、實現集群集團又好又快發展的樣板和典型。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