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今年4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調研時,希望重慶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工作,持續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更加注重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努力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范作用。“三個作用”標注了重慶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從今天起,我們將推出“重慶發揮‘三個作用’調研行”系列報道,聚焦重慶發揮“三個作用”的新作為新突破。
從不同的視角觀察,重慶呈現著不同的屬性。
她是四川盆地東部的一座城,長江、嘉陵江交匯,中梁山、銅鑼山、縉云山、明月山蜿蜒,塑造出立體獨特的城市輪廓,形成了大山大水的景觀格局;把鏡頭拉開,東臨湖北、湖南,南接貴州,西靠四川,北連陜西的重慶是三峽的起點,群山中的門戶;而從全國的視角看,承東啟西、牽引南北、通江達海的重慶是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重慶,要求重慶努力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范作用。
蘊含在戰略要求字里行間的,是黨中央和總書記對重慶的期許。像西部其他地區一樣,重慶又一次被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聚焦。
突破“胡煥庸線”,接受歷史賦予新使命
大西部平原、山地、盆地交替,既是風光如畫表里山河,也是人煙稀少落后地區。
1935年,有一個畢業于巴黎大學的年輕人,通過多種途徑獲得全國各區縣人口數據。當他手繪出中國第一張等值
線人口密度圖,并將東北的璦琿與云南的騰沖連起來,“胡煥庸線”就此誕生。
這條神奇的線是玉米種植的分界線,是400毫米降水的分界線,是東西景觀的分界線,在某種程度上也成為貧富分界線。64年后,國家提出的西部大開發戰略,所涵括的范圍就包括了“胡煥庸線”西北側“遠西部”和東南側“近西部”的12個省、市、自治區。重慶雖然在“胡煥庸線”的東側,但其發展的戰略縱深卻在“胡煥庸線”的西側。
唯有西部大開發,才能突破“胡煥庸線”;唯有突破“胡煥庸線”,才能真正解決東西部地區經濟成長與社會發展不均衡的百年難題。數據顯示,在西部大開發戰略提出前后,“胡煥庸線”西半部國土面積占57.1%,人口僅占5.6%,國內生產總值只占全國的4.3%。
西部大開發20年,不僅實現西部地區的經濟和發展水平同步大幅提升,也實現了基礎設施極大改善,產業發展動能持續增強,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升。
當最短的那塊板補上,人們發現,原來因為國土廣闊導致的極不平衡的區域發展歷史欠賬,反而造就了各區域經濟增長亮點的繼發性接力。無論是以深圳特區為代表的珠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還是以上海浦東為引擎的長三角城市群,以及北京、天津和雄安組成的京津冀
城市群,甚至原來并不發達的中部、西部,區域經濟互為補充,互相借力,形成中國經濟的前后浪效應。
明白了西部對于整個中國的意義,就能明白重慶為什么會一次又一次被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垂青。
側耳,有時代飽含深情的呼喚。
——2019年,黨中央作出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拉開了西部地區新一輪開發開放的序幕。西部地區成為我國由沿海開放轉為沿海沿邊內陸協同開放,進而構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開放格局的關鍵板塊,站在了改革開放新前沿。
——當下,曾經的“老工業基地”重慶轉型升級初顯成效,“智造重鎮”“智慧名城”已現雛形。2018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20690.04億元,是1949年工業總產值的3425.5倍,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近幾年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生態環境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放眼,重慶有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獨特優勢。
——從區位優勢看,重慶是西部地區中唯一具有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綜合交通運輸優勢的特大城市;
——從生態優勢看,重慶的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要素齊備,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
——從產業優勢看,重慶是全國六大老工業基地之一,工業門類齊全、工業基礎雄厚,制造業實力尤顯,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旅游業、服務業等方面也有優勢;
——從體制優勢看,重慶是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一方面大城市帶動大農村、大庫區、大山區,為重慶提供了廣闊的戰略縱深和豐富的要素資源,另一方面,市直管區縣,行政效率較高。
更難忘,是總書記的殷殷囑托。
——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重慶時,提出“兩點”定位、“兩地”目標和“四個扎實”的要求,是對重慶的科學定位和目標指引;
——2018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重慶代表團參加審議并作重要講話,要求重慶實現“兩高”目標、營造良好政治生態;
——2019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到重慶考察并主持召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要求重慶用好“四大優勢”,發揮“三個作用”,賦予重慶新的重大使命。
重慶與整個西部,一同站在了開放的前沿。
形成開放樞紐,探索西部發展新路徑
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這樣的努力,體現在推進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的方方面面。
連接昨天,扶貧之于重慶,是讓少數人擺脫絕對貧困,讓后發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
山高水長,養成了重慶人吃苦耐勞的性格,一度也成為滯緩發展的因素。擁有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的重慶,面臨著與西部省份同樣的緊迫問題:如何消除絕對貧困。
重慶選擇從最困難的群體入手,重點推進18個深度貧困鄉鎮脫貧攻堅。
“多虧你教我養蜜蜂!去年我的20多桶蜂蜜賣了1.4萬元,再加上山羊養殖和中藥材培育,年收入突破5萬元!”日前,巫溪縣紅池壩鎮鐵鈴村貧困戶吳生全向駐村書記王永紅“報喜”。鐵鈴村村委會因地制宜發展山地特色農業,全村戶均年增收2.7萬元以上。
小小縮影,印證著大大的可能性——截至2018年年底,重慶已累計實現171.2萬人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7%。
聚焦當下,重慶打造綜合交通樞紐有更大的運籌,不僅是為發展自身,更是讓中國的西部走向世界。
刺少肉嫩的沙巴魚是餐桌上的美味,蒸煮煎炸都相宜。家住兩江新區的張小笛前兩天去超市給孩子買了幾條沙巴魚,價格更低卻更新鮮。這幾條冷凍沙巴魚,從越南胡志明港啟運到重慶沙坪壩團結村鐵路口岸掏箱只用了8天,相較過去從東部沿海港口走江運、陸運縮短了20多天。
與之對應,陜西渭北因海拔高、光照足、晝夜溫差大,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譽為最佳蘋果產地,全世界每7個蘋果就有一個來自于此。但交通不便、運輸困難是優質蘋果走出國門的羈絆。“借助陸海新通道,陜西蘋果可以很快地運到東南亞國家,將對公司開拓海外市場產生積極效應。”參加西洽會的陜果集團副總經理齊升這樣評價。
陸海新通道,以重慶為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以廣西、貴州、甘肅、陜西等西部省份為關鍵節點,運用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多種運輸方式,通過廣西北部灣等沿海沿邊口岸,將貨物通達新加坡及東盟主要國家。有了它,貨物運行時間比經東部地區出海大幅縮短。
陸海新通道,就是一個極具戰略眼光的謀劃和布局,讓西部地區找到了更優出??冢矠楸辈繛乘蛠砹诉|闊經濟腹地。
與此同時,隨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出海出境大通道全部打通、鐵公水空四種運輸方式一體貫通,重慶正加快成為內陸國際物流樞紐,重慶與其他西部地區的關系,也從獨自發展到帶動發展:搞有序合作,不搞無序競爭;做樞紐,不爭“主”“客”;當通道,不搶“中心”,共同建設西部開放高地。
面向未來,城市群之于重慶,從相鄰到相融,為西部裝上新的增長引擎。
榮昌區過去一直被譽為“重慶的西大門”,遠離主城讓其發展一度受限。“我們要在重慶和成都‘兩頭吃飯’。”榮昌區委書記曹清堯說。位于成渝兩城“黃金分割點”的榮昌找到了自己的新位置——“成渝城市群新興戰略支點”。
“中間地區”變為“中心地帶”,成渝城市群消融行政區劃的壁壘,給榮昌這樣的中小城市帶來新的紅利:2018年工業運行指數全市第一;招商引資連續4個季度全市第一;2019年第一場簽約儀式引進總投資達224.18億元的21個重點項目……
巴蜀千載情,川渝一家親。國家《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實施以來,成渝城市群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川渝兩地合作日益密切。如今,川渝兩地政府正加快培育兩地之間的次級城市,以促進形成大、中、小梯次協調發展的城市群格局,實現新的均衡發展。
脫貧攻堅、交通樞紐建設、成渝城市群建設……從點、線、面逐一突破,重慶迎來全面發展機遇:背靠國家,連接西部,面向世界。
“沒有什么因素可以比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與合作更能解釋中國經濟的奇跡。”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認為。
當發展到了高質量階段,西部各省之間從“各美其美”向“美人之美”轉變,通過優勢互補達到“美美與共”,從競爭到競合,從比拼硬實力到共建軟實力,才能找到西部發展新方向。
行千里致廣大,走向競合美好新未來
千里為重,廣大為慶。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是重慶對于西部、對于國家的使命。
未來怎么走?重慶在思索,在嘗試,在給出自己的答案。
一曰開放。
回溯百年歷史,不難找到重慶開放的基因。1891年,重慶設立海關,成為最早對外開埠的內陸通商口岸,從此逐步崛起為西南和長江上游最大的水運樞紐和商業中心。而在這之前的一年,英國商人立德樂在此創辦了立德樂洋行,經辦土貨出口和洋貨進口業務。今天,立德樂洋行舊址仍靜靜矗立在南濱路原上新街新碼頭34號,中式重檐歇山式屋頂舒展大氣,西式壁爐煙囪風貌猶存。
立足內陸,放眼世界。重慶開放的努力與嘗試不是孤軍奮戰,它有著中央鼎力的支持,讓重慶不斷完善各類開放平臺;從更高層面上,重慶的帶頭開放帶動開放也為內陸開放高地的建設源源不斷輸送“新動能”——
重慶兩江新區掛牌成立,它處于“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Y型大通道的連接點上,也在中歐班列(重慶)和長江黃金水道的交會處,是我國第三個國家級新區,也是內陸以及西部地區的第一個開發開放新區;中國和新加坡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運營中心落址重慶;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運營……截至目前,重慶已擁有19個國家級開放平臺。
開放,讓全球要素資源不斷向重慶匯聚。
二曰升級。
第一根鋼軌、第一條鐵路、第一輛自制吉普車……新中國成立初期,重慶曾創下多個第一,躋身全國六大工業基地。然而,過去幾年,重慶產業結構性矛盾逐漸凸顯,汽車、筆電兩極獨大卻遭遇市場天花板——
創新能力不足如何爬坡過坎?
作為支柱企業,長安汽車在突圍:2018年長安汽車正式對外發布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計劃,開始著力從單純的規模擴張向高質量、高品質增長轉型,從傳統汽車制造企業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型。
轉型很痛苦:大規模的投入、原有盈利模式的打破,帶來業績短期下滑和盈利模式的重建;轉型又很有效:4月間,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投入使用,大大提升了研發能力,3月搭載二級自動駕駛技術和騰訊全新TAI智能網聯系統的新車型一推出,便成為網紅車款。
對于整個城市,通過大數據智能化手段打造的重慶傳統制造業“升級版”正在次第開花。點滴細節印證著變化的節奏:2019年上半年重慶以2.71%的中高端人才分布位居全國第八,80后、90后是其中主力軍;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等的西南總部落戶重慶,并與重慶市簽署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協議;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永久落戶重慶,為大數據智能化創新發展搭建交流思想、分享經驗、深化合作、共謀發展的重要平臺……
“在一個經濟發展的緊密體內,一個產業高地的形成,必然給其他地區帶來機遇。”重慶工商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李敬說。重慶大數據智能化產業的興起,將讓整個西部地區在產業鏈配套中享受紅利,并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
三曰融合。
5月17日,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兩江廳內,在穿紅衣的中國銀行客戶助理與穿黃衣的翻譯志愿者配合下,企業見面、洽談,就像一場場相親會。近800場次的“一對一”洽談完成,現場達成合作意向272個,簽約87項。
這是2019年中國西部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中的重磅活動——2019中國(西部)“一帶一路”跨境投資與貿易對接會的場景。參加本次跨境投資貿易對接會的中國企業,均來自西部省區市。
而西洽會的前身,正是舉辦了20屆的渝洽會。更名的背后,是對自我定位的厘清與深化,意味著渝洽會升級為服務西部、服務全國、服務“一帶一路”、服務全球的國家級展會,也意味著內陸開放之路越走越寬。
70年,中國于人類歷史上創造了罕見的增長奇跡,重慶一直在場;70年,諸多具有全球標桿價值的經濟制高點相繼出現,勾勒出中國經濟高地美麗圖景,重慶不曾缺席;70年,東部帶動、中部崛起、西部追趕的階梯狀發展接力格局形成,重慶正持續發力。
新時代,新格局,重慶乃至整個西部必將在新作為、新突破中取得更大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