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基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總體戰略部署,首次提出通過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構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主體,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實現國有資本所有權與企業經營權分離,實行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有效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功能作用。新時代,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必須堅持使命引領,從國有資本、國有產權、國有企業經營要素三個層面,在更大范圍、更深領域發揮更加積極的功能作用。
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職責使命
服務“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改革,服務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服務國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是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根本職責使命。
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其中,政府重點加強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等制定和實施,加強市場活動監管,加強各類公共服務提供。市場決定資源配置就要推進經濟要素的自由流動和配置優化。
國有經濟是我國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支柱,國有經濟體制改革對國家推動全局性經濟體制改革具有重大意義。在國有經濟領域,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核心是要促進國有資本、國有產權、國有企業經營要素等三個層面的自由流動,這其中國有資本的自由流動是首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的戰略部署,首次提出組建若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并明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要服務于國家戰略目標,更多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則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出發,提出探索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有效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功能作用的要求。
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本質上是市場化主體,也是國有資本的運作平臺,在國務院直接授權或國有資產監管機構間接授權下自主開展運營,引導資本投向、服務國家戰略;通過市場化運營機制的導入,推動國有資本、國有產權、國有企業經營要素的自由流動,服務國資監管方式以管企業為主轉向以管資本為主,使市場在國有經濟領域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積極作用,提升國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這是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根本職責使命。
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功能作用發揮的領域
國有資本層面,核心是構建起政府與國有資本之間的市場化運作主體,服務國資監管大格局的構建。通過授權經營,在政府和國有資本之間建立市場化的運作平臺,通過管資本的形式,進一步服務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更好地引入市場機制。同時,通過積極參與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資產剝離、政府社會化購買服務,高等學校所屬企業剝離,軍隊停償資產整合等國家重大專項改革,服務國有經營性資產集中統一監管,為國資監管大格局的構建發揮積極的平臺作用。
國有產權層面,核心是參與國有產權的重組整合,實現國有產權結構的優化和布局結構調整。國有資本投資公司以主業為邊界,重點推進主業處于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主要承擔重大專項任務的商業類國有企業的重組整合,提高優勢產業集中度,保持國有控股;國有資本運營公司,重點推進主業處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的重組整合,幫助國有企業精干主業、剝離輔業資產,并按照宜混則混的原則,可絕對控股、相對控股或參股;同時,積極推進公益類國有企業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實現國有企業產權層面的自由流動和結構優化,并通過有序進退,實現布局結構調整。
國有企業經營要素層面,核心是促進國有企業人、財、物等經營要素的有效配置。按照“清理退出一批、重組整合一批、創新發展一批”的原則,通過推進國有低效無效資產的重組整合,減輕企業經營發展包袱,促進企業資產的有效配置;通過參與國有企業市場化債轉股,降低企業財務成本,促進企業財務的有效配置;通過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和市場化經營機制,探索建立市場化薪酬體系、選人用人機制及職業經理人制度,促進人才的有效配置。全面提高經營要素的配置效益。
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功能作用發揮的方式
主動參與國資國企改革的研究。積極參與國資國企改革的政策研究,發揮市場化運營實際操作方面的優勢,為貫徹落實國資國企改革、建立規范有效的實施路徑提供專業意見和平臺支持。
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來運作。通過重組整合、盤活運作、改制、創新交易產品等方式,提升資產流動性,優化存量資源配置;通過有序進退、發展混合所有制、基金運作,擴大優質增量供給,使全社會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
大范圍內進行優化配置。按照經濟理性的要求,跨中央企業、跨國資管理體系,跨產業、跨區域、跨國家大范圍優化配置資源,充分發揮國有資產的經濟效用、社會效用和政治效用。
構建起循環運作模式。在接收端,形成大規模、多類型國有資本的接收整合能力,確保平穩有序接收,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在運作端,形成盤活資產、重組整合、優化配置、價值管理、業務嫁接的能力,提升國有資本質量;在產出端,實現國有資本的布局結構調整、保值增值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孵化培育。三方面循環運作,不斷擴大運營的范圍,使平臺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充分借助全社會優質資源開放式運作。靈活采取業務合作、租賃、委托運營、作價入股、合資運營等多種方式,多層面嫁接相關領域的專業運營資源,以市場化為原則、開放運作,提升國有資產的運營效益。
(作者系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