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未成年人來說,嚴管和厚愛缺一不可。縱容個別勸返生任意妄為,其實也是對絕大多數好孩子的不公。
校園霸凌可以有多“霸道”,最近網上流傳的數個視頻做了直觀展示。與視頻一起被熱傳的,還有一份江西鄱陽縣田畈街中學關于“請求嚴懲校園暴力,保障師生安全”的報告。
報告稱,自開學以來,因保學控輟工作需要,該校勸返大批學生回校就讀。經了解,勸返學生無因貧輟學者,多為厭學學生,少數為品行不端,嚴重違規違紀學生。本學期,一些勸返生出現打架、偷竊、敲詐、暴力欺凌等事件。此外,幾名勸返生還公然威脅教師,拿鐵棍強闖校園,并將暴力視頻傳播。
據新京報最新報道,目前打人者吳某和黃某已經由警方送往南昌陽光學校進行矯正教育。二人均15歲,其中黃某為9年級在校生。
校園欺凌令人深惡痛絕,面對肆無忌憚的勸返生,學校迫于無奈只能打報告求助,更顯無奈。
勸返輟學生,確保“一個都不能少”,是落實義務教育的必要舉措,也是很多鄉鎮學校的常態化工作。但問題是,現在有些輟學生不是因貧輟學,而是出于嚴重厭學而逃離學校。
從理論上講,世上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要對癥下藥,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然而,學生之所以厭學,是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尤其是家庭教育失當往往要擔負首要責任。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轉化這樣的孩子,殊非易事。
如果只是不愛學習,整出一些遲到、早退等輕度違紀行為,或許還可包容。但倘若學校因為個別勸返生被攪得天翻地覆,就有些“得不償失”。
如今,涉事的吳某和黃某已接受矯正教育,受害者也已回校正常上課,事情基本平息了,但這件事最讓人難過的是,校方在面對校園霸凌時的被動和束手無策。對于這些“混混式”輟學者,勸反真的是最優解嗎?
對未成年人給予特殊保護,這不容置疑。但要承認有個別未成年人的確走上了歪路,認為他們只要回了學校就能改邪歸正,有些理想主義了。也因此,對未成年人來說,嚴管和厚愛缺一不可。一些勸返生在學校任意妄為,其實也是對絕大多數好孩子的不公。
這個月,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正在征集意見,草案提出了分級預防的措施,也就是說,根據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輕重程度,當輕則輕,當嚴則嚴。
其中,“辱罵、毆打他人,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被列入“嚴重不良行為”,公安機關可采取包括“予以訓誡;責令特定期限內定期報告思想狀況和活動情況;責令遵守特定的行為規范,不得實施特定行為、與特定人員交往或者出入特定場所”等八項過渡性教育矯治措施。
同時提出,監護人拒不接受家庭教育指導,可以依法納入社會征信記錄。對嚴重不良行為情節惡劣或者拒不配合、接受教育矯治措施的未成年人,可以送專門學校進行矯治和接受教育。
期待隨著相關法律的細化和完善,校方和警方面對“小霸王”能真正樹立起威嚴,讓他們在人生的關鍵節點上學會敬畏他人的權益,敬畏法律。
作者:胡欣紅(教師)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