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人民智庫> 正文

“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貿易便利化測評報告(2013~2018)

摘 要:“貿易暢通”是“一帶一路”經濟走廊建設的重點方向,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在推動沿線各國經濟發展、降低貿易成本和推動區域合作達成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構建貿易便利化指標評價體系,以 2018 年和 2013 年兩年數據為基礎,考察了“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和沿線重點國家的貿易便利化發展變化情況,在政府能力與政策環境、海關與邊境管理、物流與基礎設施、金融與通訊等層面進行了國別和區域性的比較,并提出了進一步提高“一帶一路”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一帶一路”倡議 貿易便利化 六大經濟走廊 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F746.6 【文獻標識碼】A

重要發現:

·自2013年以來,“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貿易便利化水平均有顯著提高,但各走廊間呈現差異化發展,其中,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表現最佳,孟中印緬經濟走廊表現排在最后;

·“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沿線國家在推進國家間貿易便利化上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在納入本次評價體系的23個國家中,有21個國家的貿易便利化水平獲得不同幅度提升;

·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貿易便利化水平最高,貿易合作空間得到有效打開;

·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貿易便利化水平相對較高,各項指標得分均居前列;

·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貿易便利化水平表現良好,經濟走廊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中蒙俄經濟走廊貿易便利化水平提升顯著,海關與邊境管理進步明顯但仍待進一步改善;

·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但貿易便利化水平相對后進;

·孟中印緬經濟走廊貿易便利化水平不佳,走廊建設面臨一定困境。

自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中國與沿線國家展開了多領域的深入合作。作為“一帶一路”建設重要內容和主要支點,中蒙俄經濟走廊、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等六大經濟走廊的建設,已成為連接沿線各國,打造地區互利共贏新格局的重要抓手。

為了能夠全面而深入地認識和了解在過去近六年的時間里,以六大經濟走廊建設為依托的“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貿易便利化發展情況,課題組在對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和“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沿線國家的經濟貿易發展特點進行充分的考量后,確定了以“政府能力與政策環境”“海關與邊境管理”“物流與基礎設施”以及“金融與通訊能力”等4個一級指標、11個二級指標和27個三級指標為基礎的貿易便利化指數評價體系。

1

數據與排名

在本次的“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貿易便利化評價的研究中,為了能夠獲得較為全面的國家評價數據,課題組對六大經濟走廊各國的數據情況進行了觀察和篩選,最終確定了六條走廊沿線的23個重點國家,對它們2013年和2018年各項指標的表現情況進行研究和比對,以得到“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在近6年的建設過程中在貿易便利化維度上的發展和變化情況。

六大經濟走廊貿易便利化發展總體情況

從整體上看,自2013年以來,“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及沿線各國貿易便利化水平均有顯著提高,在納入本次評價體系的23個國家中,有21個國家的貿易便利化水平獲得不同幅度提升,但各走廊間呈現差異化發展。同時,從兩年的指標評分排名來看,在打造貿易暢通的經濟走廊過程中,仍需要對亞歐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各方面困境給予更多關注。

B1

六大經濟走廊各分項指標表現情況

政府能力與政策環境。政府能力與政策環境指標包括政府能力、貿易措施和規制環境3個二級指標。在該項指標中,中國—中南半島、中國—中亞—西亞以及新亞歐大陸橋三條經濟走廊表現最佳。相比之下,中巴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和中蒙俄經濟走廊則表現欠佳,貿易壁壘的普遍存在和政策規制環境的不穩定是分數走低的主要原因。

沿線國家中,新加坡穩居第一,卡塔爾和沙特阿拉伯在2018年的該指標評分上排在二、三位。本次評價中,在政府能力與政策環境指標中排名靠后的是伊朗、孟加拉國和吉爾吉斯斯坦,它們普遍缺乏具有吸引力的貿易政策,政府在國內的治理上也沒有足夠的能力,這也是發展中國家政府所普遍面臨的困境。

2

海關與邊境管理。海關與邊境管理指標包括海關行政效率、進出口手續和邊境管理透明度3個二級指標。在這項指標中,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南半島和中國—中亞—西亞三條走廊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就具體國家而言,具有先進的海關與邊境管理經驗的新加坡、荷蘭和德國位居前三。分項指標排名末位的是孟加拉國、緬甸和巴基斯坦,繁復和低效的海關管理影響了貿易便利化的發展,并且三國在清關過程中均存在著一些非常規支付與賄賂現象,邊境管理透明性較低。

物流與基礎設施。物流與基礎設施指標包含運輸設施質量、運輸服務質量2個二級指標。在本次評價中,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排在首位,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列次席,中蒙俄經濟走廊排在末位。沿線國家中,荷蘭和新加坡分獲兩年的第一,德國排在第三。緬甸、老撾和吉爾吉斯斯坦則排名靠后。

金融與通訊能力。金融與通訊能力包括通訊能力、科研能力和金融保障3個二級指標和6個三級指標。在該指標的評價中,中蒙俄、新亞歐大陸橋兩條經濟走廊排在前列,特別是中蒙俄經濟走廊的評分數據在2018年實現了較大的飛躍。評分靠后的是中巴、孟中印緬和中國—中亞—西亞三條經濟走廊,金融機構的低密度分布和極低的網絡通訊普及程度是造成低分的主要原因。

綜合情況與趨勢判斷

六大經濟走廊帶動貿易便利化發展成果顯著。從本次對貿易便利化水平評價的結果來看,“一帶一路”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6年中,各經濟走廊沿線國家在營造良好的經貿環境的過程中,各方面指標均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參與“一帶一路”的建設也為各國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沿線各國在“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的建設框架下,堅持合作共贏,充分釋放自身發展潛力,各國以自身的發展實踐,為全球經濟的合作與開放,注入了新活力。

貿易便利化在各大經濟走廊之中呈現差異化的發展態勢。在本次貿易便利化的評價中,各經濟走廊在不同指標上表現差異,一方面說明了“一帶一路”充分尊重各國的發展意愿和發展目標,在建設推進過程中對不同國家具有包容性;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各國是圍繞著本國現實條件和需求,理性而有重點地設計并推進相關領域的發展,而沒有盲目復制區域內其他國家的發展方式。這樣的發展態勢,充分體現“一帶一路”倡議是在各國相互尊重的基礎上,讓世界各國共享中國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進程推進的成果。

在各大經濟走廊內部貿易便利化推行缺乏有效的合作機制。“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的建設在現實層面依舊面臨著諸多挑戰。其中較為突出的一個挑戰便是在地理上跨度多個國家的經濟走廊建設,在關系協調和建設合作上,缺乏能夠解決現實問題的針對性合作機制。這些現實問題導致各國在同一問題領域下,既缺乏展開合作對話的有效機制,也沒有展開實際合作對接的基礎。

走廊特別報告

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貿易便利化水平相對較高,各項指標得分均居前列。“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后,中國與中南半島國家之間的貿易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在取得進展的同時也應注意到中南半島地區發展極度不平衡,這種不平衡使得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的建設與發展面臨不少障礙。另外,少數國家之間政治互信程度不高給中國—中南半島貿易合作也帶來不小的挑戰。

孟中印緬經濟走廊貿易便利化水平不佳,走廊建設仍面臨困境。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盡管基于沿線四國政府的合作共識而達成,但在中國和印度兩大世界大國和地區性大國的參與下,逐漸形成“強—強”地緣政治權力結構,在此結構下,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功能性問題突出,成為導致該經濟走廊停滯不前、發展緩慢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現為:互聯互通仍處于低水平、未建立區域內金融體系、四國參與度有限直接導致合作項目難以開展。

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但貿易便利化水平相對后進。中巴經濟走廊作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和樣板,其建設基于中巴兩國深厚的政治關系和經濟關系。中巴經濟走廊盡管在六大經濟走廊中表現相對后進,但實際上,在中巴兩國良好的政治環境條件下,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已經取得重大進展,巴基斯坦經濟發展也升躍至新水平。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極大促進了該地區的貿易便利化程度。

3

中蒙俄經濟走廊貿易便利化水平提升顯著,海關與邊境管理進步明顯但仍待進一步改善。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連接了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俄羅斯“跨歐亞大鐵路”和蒙古國“草原之路”三大倡議,有助于實現三國發展戰略對接。中蒙俄經濟走廊建立以來,中蒙俄三國之間資源稟賦所產生的比較優勢差異明顯,商品互補性較強,雙邊貿易穩步發展,規模持續增長,但由于歷史和環境的緣故,中蒙俄三國間貿易便利化程度雖然取得一定進步但依然處于較低水平。

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貿易便利化水平表現良好,經濟走廊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的最新研究表明,“一帶一路”合作推動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上的貿易成本降低10.2%。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建設盡管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作為六大經濟走廊中涉及國家最多、地緣政治最復雜的經濟走廊,該走廊沿線國家在政治制度、經濟發展水平以及營商環境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且基于歷史和現實原因,中亞、西亞地區在設施聯通與貿易往來等方面聯系并不密切,這些因素在客觀上制約著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的建設與發展。

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貿易便利化水平最高,貿易合作空間得到有效打開。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是承載“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經貿合作橋梁,連接起具有廣闊市場潛力的東亞地區和具有管理、技術和資金優勢的歐洲地區,為資源豐富的亞洲和貿易需求巨大的歐洲提供了貿易平臺。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已彰顯快速發展的態勢,貿易合作得到持續深化,合作空間被有效打開,在全球經濟貿易活動中影響力越來越大。

政策建議

“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作為貫通新的大區域市場的脈絡,貿易便利化是其建設與發展的關鍵領域和重要議題,沿線國家應達成共識,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經濟走廊貿易便利化水平的發展。

積極構建有效合作機制,加強經濟走廊沿線國家間戰略與規劃對接。具體通過構建有效的雙邊合作機制、完善已有多邊合作機制、推動跨境區域合作機制創新,深化各走廊國家間的經貿往來,協調推進經濟走廊各項目的順利實施。

制定并積極推進已達成的基礎設施建設方案,夯實貿易便利化基礎。應根據各經濟走廊發展科學制定相匹配的基礎設施建設方案并積極推進已達成的方案,為進一步促進經濟走廊貿易便利化夯實基礎。通過既有已成熟的區域性經濟一體化組織推動交通通道建設,打通經貿合作發展的關鍵所在,推動經濟走廊建設。同時,依據各經濟走廊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地理優勢,協調發展交通網絡,推動經濟走廊建設及經濟輻射。

根據各經濟走廊內國家發展實際,采取差別化措施推動資源向重點國家傾斜。各經濟走廊區域發展水平不一,經濟走廊內國家發展水平更是參差不齊。因此在推動經濟走廊發展、促進經濟走廊間國家合作時應采取差別化措施。促進政策和資源向發展相對滯后的經濟走廊和走廊中處于中低等發展水平/收入的國家進行傾斜,吸引投資和經濟援助向該地區流入,促進該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化發展水平。同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加強合作與互補,促進先進技術、優秀人才之間的流動,實現要素、資本和市場的共享。優化貿易方式和結構,推動各大經濟走廊內國家間的貿易發展,進而推動各國經濟發展,縮小地區差異。

積極開展相對滯后的經濟走廊國家間各層級溝通對話,增強區域內國家間政治互信。良好的政治環境是建設經濟走廊的前提和基礎,六大經濟走廊建設基于走廊內各國之間基本的政治互信,但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因地緣政治因素桎梏,發展相對滯后。為推進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與發展,該經濟走廊沿線四國需要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國家間各層級溝通對話,增強區域內國家間政治互信。

【執筆:馮一帆 張青青】

(原文于2019年10月(上)《學術前沿》進行首發,本文在此進行了部分刪減。)

參考文獻

[1]王金波:《從走廊到區域經濟一體化:“一帶一路”經濟走廊的形成機理與功能演進》,《國際經濟合作》,2017年第2期。

[2]張亞斌、劉俊、李城霖:《絲綢之路經濟帶貿易便利化測度及中國貿易潛力》,《財經科學》,2016年第5期。

責編:臧雪文(見習) / 王茂磊(見習)

責任編輯:國家治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