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是新時代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本屆論壇上,與會嘉賓圍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創新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進行了深入研討,我們將嘉賓們的精彩觀點進行摘編整理,以饗讀者。
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李忠杰
在創新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沿線各省市要積極發揮自身作用,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持大中小企業和各類主體融通創新,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積極發展新動能,強化標準引領,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中共宜賓市委副書記 黃河
近年來,宜賓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支持宜賓創建全省經濟副中心、建設長江上游區域中心城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四川南向開放樞紐門戶、南亞東南亞和‘一帶一路’國家留學生基地”等新定位新要求,大力實施“產業發展雙輪驅動”戰略,加快建設大學城、科創城,力爭2021年全市經濟總量達到3000億元,建成四川省經濟副中心。
五糧液集團(股份)公司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魏紅英
五糧液集團將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新發展理念引領企業改革創新,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市場化經營體制,規范董事會運作,持續激發企業活力;進一步探索公司治理多種實現形式,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進一步聚焦主業、做強主業,進一步增強企業的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的能力,以自身高質量的發展助推宜賓、長江經濟帶的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長 夏文斌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將通過三方面的工作盡快融入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戰略。一是加強人才培育,為長江經濟帶建設發展輸送更多優秀畢業生;二是進一步組織學校學者前往長江經濟帶調研,總結好、研究透沿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成功實踐和優秀案例;三是促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成都研究院與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的互聯互動,充分發揮成都研究院的輻射作用和影響力。
蘇州大學校長 熊思東
長江經濟帶擁有高等院校1131所,包括雙一流高校60所,在校學生達100多萬,是國家的科創文化大走廊。這些豐富的高校資源,是長江經濟帶建設和發展強有力的支撐和動力。要充分發揮高等教育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可以建設“長江經濟帶高等教育功能域”,利用高等教育開放、多元的有機特征,推動長江經濟帶從物理組合向化學融合,從傳統依賴到創新突圍轉變。
西南交通大學副校長 周仲榮
長江經濟帶橫跨東中西部,鐵路建設運維的關鍵技術和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長江經濟帶能否成功將附加值向西延伸。長江經濟帶匯集了眾多的院校和科研院所,為全面服務長江經濟帶的發展規劃綱要,充分發揮區域、教育的綜合優勢,支撐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建設教育強國作出了重要貢獻。因鐵路而興的西南交通大學,將為構建綜合交通體系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撐、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撐,從而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副院長 陳燕
長江經濟帶是中國發展建設的縮影。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既要把高質量發展的這篇文章做好,還要對外講好故事,樹立好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積極形象,為中國的發展以及長江經濟帶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輿論氛圍,也為我們更好地吸引外商的投融資創造條件。
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鄧德雄
建設自貿試驗區是黨中央在新時代促進改革開放的新舉措,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要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緊密把握制度創新、差異試驗、協同開放三大任務,積極開展營商環境對標攻堅行動,以自貿標準、自貿速度打造營商環境改革名片;探索建立一批內陸與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放示范區,舉辦中國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發展論壇;積極參與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以開放門戶樞紐構建立體全面開放經濟走廊。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 楊宜勇
創新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不能只是口頭上的,不能只是表決心,不能只是喊口號,而是要不斷完善制度、細化政策、發展項目,努力打造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北京大學原副校長 張國有
長江治理的問題,首先是“體檢”的問題,關鍵在于運用數字技術,如建立傳感器、大數據、云計算等檢測體系和指標體系,把整條河、整條江裝備起來。長江經濟帶所經縣市有134個,這些縣市是長江治理和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主力軍。因此,要以縣市為基礎去考慮長江經濟帶的發展。
華中科技大學華中智庫副院長、國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長 杜志章
長江經濟帶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連接“一帶一路”的重要紐帶。推進長江大保護和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打造人與自然的命運共同體,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范式。華中科技大學作為長江沿線重點大學,將充分利用學科優勢,在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江大保護中發揮重要的輻射源和紐帶作用。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黨委副書記 馬洪江
四川長江沿線要在保持綠色生態的前提下,協調好各方產業,創新發展思路,努力發展外向型經濟,推出四川長江沿線各方面的特色產品,共享改革創新發展帶來的成果。
(整理:羅婷)
責編/王茂磊 蔡圣楠 美編/石玉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