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河南省衛生健康委發布了《河南省新冠肺炎診療專家共識(第一版)》,在中醫部分提出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中醫診治方案”,方案的8條內容中,“辨證”二字出現了6次,充分體現了遵循中醫規律、重視中醫思維、強調辨證論治的特點。
當前,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還沒有特效藥,但在防疫治療過程中,中醫藥已經顯示出明確療效,對防控突發流行性傳染病具有明顯優勢。據報道,北京最先治愈出院的兩例以及武漢定點醫院的不少病人都是經過中西醫結合治療治愈出院的。
近日,人民論壇記者再次專訪國家中醫藥應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委員會專家、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HIV/AIDS)主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艾滋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河南省中醫藥學會呼吸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河南中醫藥大學仲景中醫藥研究院院長徐立然教授,從中醫角度談如何“遏阻新冠病毒快速傳變”。
人民論壇:徐教授您好!根據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治愈出院人數較快增長,治愈比例由1月27日的1.3%上升到2月11日的10.6%。近一個月來,您一直奮戰在抗疫前線,能否和大家分享一下,您有哪些臨床救治心得?
徐立然: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經過抗疫一線不分晝夜的臨床診療、救治,我們團隊開始從中醫角度梳理總結臨床救治心得:“遏阻傳變”留人治病和“扶正祛邪”以平為期。
中醫藥治療疫癘,并不是思考它是什么病毒?病毒何來?什么病名?中醫“四診”思考的是如何在整體論、系統論、思變論的指導下,根據疾病表現出來的癥狀、證候等提出診療救治原則,采用“汗、吐、下、和、溫、清、消、補”等方法,給病邪以出路、給機體以正復,啟動人體自愈能力,遏阻傳變,扶正祛邪,療愈疾病。
中醫強調“正氣”,任何救治必須以保存人體生存的基本力量為前提,《黃帝內經》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正蒙·動物篇》曰:“天之生物也有序,物之既形也有秩。” 顯而易見,“有秩”是事物“法于陰陽”的標志,“有序”是生命體能夠循環不息的內在根源,也是“合于術數”構成萬物普遍特質性的本質根據。“遏阻傳變”的目的是避免生命體“陰陽離決”;“扶正祛邪”的目的是維持生命體的“陰平陽秘”。因此如何減少被新冠病毒侵蝕生命體的陰陽“對立統一”平衡有秩序的關系,就成為重中之重。
人民論壇:最近在媒體報道中,我們常常能聽到“拐點”一詞。請問徐教授,“拐點”指的是什么?
徐立然:中醫學提出的“拐點”和現代醫學(流行病學)提出的“拐點”不同。中醫學“拐點”是指疾病傳變或病變帶來的轉變點,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臨界點概念。換句話說,中醫學“拐點”出現,意味著疾病過程中由輕到重,由重到輕;由重到危,由危到重;是指生命體由生向死或由死到生。這種疾病重大的變化點,我們稱為“拐點”。現代醫學(流行病學)“拐點”是指傳染病流行趨勢的轉折點,是一個時點的概念。換句話說,疫情由上升到下降或由下降到上升的點,稱為流行病疫情趨勢的“拐點”。所以,我們談到的“拐點”在概念上是不相同的。
《黃帝內經》曰:“……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此處“從陰陽則生”意為“有序則生”,“逆之則死”意為“無序則死”。《黃帝內經》再曰:“治不本四時,不知日月,不審逆從,病形已成……”此處“逆從”意為疾病過程有逆從,即有動態變化的拐點。葉天士《溫熱論》曰:“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肺主氣屬衛,心主血屬營,辨營衛氣血……”此處闡述溫病初起,邪在肺衛,是為正常的病變順序,若及時對癥診治,病邪外解,可謂“不傳”。若邪不外解,肺衛病變直接進入心包,即謂“逆傳”,病勢轉重。吳瑭《溫病條辨》曰:“肺病逆轉心包,上焦病不治,則傳中焦,胃與脾也;中焦病不治,即傳下焦,肝與腎也。” 此處“傳”和“逆傳”揭示三焦病癥傳變規律。王士雄《溫熱經緯》曰:“……肺經不解,則傳于胃,謂之順傳……以邪從氣分下行為順,邪入營分內陷為逆也。” 林林總總疾病都起始于“傷寒”——外感百病之總名也,“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濕溫、有熱病、有溫病,其所苦各不同”。“傷寒”有小證和大證,有新感證和伏氣證,有兼證和夾證,有壞證和復證。傳變不測,死生反掌。新冠病毒的“傳變不測”釋義了新冠肺炎NCP傳變復雜多變。我們通過近一個月的中醫藥抗疫臨床,初步探索新冠肺炎NCP傳變的“變”點即是拐點,這是未來應對各種突發疫情的重要參據。
人民論壇:通過此次疫情,您對中醫藥治療瘟疫有何新的認知?
徐立然:從未來國家自主知識產權角度來講,中醫藥有相對優勢,在節約大量經費前提下,通過中醫藥的干預、遏阻、減緩疫情傳播擴散速度,實現穩定態勢,疾病向癒,平安康復。我們曾站在抗疫一線,讓河南SARS零死亡,讓HIV/AIDS者長期帶毒生存,憑借長期中醫藥防治疫癘的臨床研究經驗和成果,我們有信心應用中醫藥快速遏阻新冠病毒傳變,快速遏制新冠肺炎病變,讓患者早日康復,繼續健康地生活與工作。
【資料鏈接】
徐立然教授,國家中醫藥應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委員會專家,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HIV/AIDS)主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艾滋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河南省中醫藥學會呼吸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河南中醫藥大學仲景中醫藥研究院院長,中醫藥防治艾滋病“中國方案”創建者,2018年度”中國好醫生”。
徐立然教授帶領團隊,靠著堅實的中醫基礎理論和豐富的臨床研究實踐,從SARS走到HIV,助力實現河南SARS零死亡,實踐HIV患者不僅長期帶毒生存而且回歸常態生活。在無數次疫情一線,徐立然教授以實際行動詮釋踐行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和醫務工作者的責任、擔當、使命和初心。2019年末,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徐立然再次帶領團隊,攜十余年抗疫臨床研究經驗及成果,奮戰在新冠肺炎抗疫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