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思想的世界:科技巨頭對獨立思考的威脅》
[美]富蘭克林·福爾 著
中信出版集團
富蘭克林·福爾
從黑客的嬉皮士起源,到技術巨頭的壟斷野心,這場控制與反控制的決戰,關乎每個人的隱私與利益。當我們任由流量經濟蒙上雙眼,獨立思考就消失了。
富蘭克林·福爾用親身經歷,演繹了今天的數據革命如何威脅新思想的誕生與創造性的表達。福爾指出,在壟斷企業的控制下,我們距離富有活力的智識生活已然遙遠。這種無時無刻不在的操控,導致我們都快忘記了科技企業原本的核心職責:創造思想。
直到最近,要想列舉幾個最知名的大公司都還挺容易的。隨便哪個黃口小兒都能指出這些公司的經營范圍。埃克森美孚賣石油,麥當勞做漢堡,沃爾瑪則是個買東西的地方。現在就不是這樣了。今天那些蒸蒸日上的壟斷企業都渴望包攬一切。有些公司在起名字的時候,就考慮了這種無止境的渴望。亞馬遜,我們這顆星球上水量最大的河流,公司的標識是從A指向Z的箭頭;谷歌源自古戈爾(googol),這是個1后面跟著100個零的數字,數學家用來速記超乎想象的大數。
這些公司從哪里開始,又到哪里才結束?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創建谷歌是為了組織起所有知識,但事實證明這個使命太狹隘了?,F在的谷歌致力于建造無人駕駛汽車、生產手機,乃至征服死亡。亞馬遜曾滿足于做一家“萬貨商店”,但現在也在制作電視節目、設計無人機,還為云計算注入動力。最雄心勃勃的科技公司——臉書、微軟和蘋果都算在一塊兒——都在爭相成為我們的“私人助理”。它們想早上把我們叫醒,用它們的人工智能軟件全天候指引我們,也永遠都不打算離開我們身邊。它們渴望成為我們的貴重品和私人物品、行程和聯系人、照片和文件的倉庫。它們打算讓我們不假思索地轉向它們尋求信息和娛樂,而它們則給我們想要的不想要的都建立了完整的名錄。谷歌眼鏡和蘋果手表預示著有一天,這些公司會將它們的人工智能設備植入我們的身體。
科技壟斷企業比以往任何公司組合都更加雄心勃勃,渴望把人性塑造成它們想要的樣子。它們相信自己有機會完成人與機器之間漫長的融合——改變人類進化的方向。我怎么知道這些的呢?這樣的提議在硅谷屢見不鮮,盡管大量科技媒體過于關注新產品發布,這占用了它們過多精力。在年度演講和市政會議上,這些公司的創始人常常會就人性做出重要而大膽的宣言,這是其想要強加給我們其他人的對人性的看法。對技術專家的世界觀有一種很常見的簡要說法。人們認為自由主義主導著硅谷,這并非完全錯誤。但如果你仔細聽聽那些科技巨無霸的意見,顯現出來的世界觀不是這樣的。實際上,自由主義者崇拜孤膽英雄,科技巨無霸表現出的則更近于這種崇拜的反面。大型科技公司認為我們本質上是社會人,源于集體存在。它們將自己的信心投入網絡、群體智慧和合作中。它們懷著將原子化的世界歸于一統的強烈愿望。將全世界縫合一體,就能治愈這個世界的病痛??萍脊緲O盡夸張地向個性示意——向“用戶”授權——但它們的世界觀碾壓了個性。即便無處不在的吸引用戶的行徑,也只是對我們的被動、官方描述。
大型科技公司——歐洲人統稱為GAFA[四大科技巨頭,谷歌(Google)、蘋果(Apple)、臉書(Facebook)及亞馬遜(Amazon)],這么叫耐人尋味又恰如其分——正在撕碎保護個性的原則。它們的設備和網站破壞了隱私,它們不尊重作者的價值,對知識產權懷有敵意。在經濟學領域,它們為壟斷正名,清清楚楚地擺明了它們的信念,即競爭會破壞我們對共同利益和宏圖大略的追求。碰到個人主義最核心的原則——自由意志時,科技公司的行徑又有所不同。它們希望,在我們渾渾噩噩度過一天又一天時會做出的選擇,無論是大是小,都能自動化。是它們的算法提出我們該讀什么新聞,買什么商品,旅行走什么路線,乃至把哪些朋友納入自己的小圈子。
很難不對這些公司及其發明創造嘆為觀止,這些總是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輕松。但我們花在贊嘆上的時間也太多了。是時候考慮這些壟斷的后果,重申在決定人類路向時我們自己的作用了。一旦跨過了某道坎——我們改變了大型機構的價值觀,我們放棄隱私,就覆水難收。我們無法再回頭,也無法恢復我們失去的個性。
……
這些公司已經成功實現了改變人類進化方向的目標。我們都變得有點兒像電子人了。手機是我們記憶的延伸;我們把基本的心智功能外包給了算法;我們把自己的秘密拱手交給服務器,任憑計算機前去挖掘。需要時時牢記在心的是,我們不只是在跟機器融合,也是在跟操縱這些機器的公司融合。本書跟驅動這些公司的思想有關;同樣相關的,還有抵抗這些科技巨無霸——這才是頭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