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曾在《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一文中指出,要“多做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工作,使我們所做的一切工作、所從事的一切事業經得起群眾的評價、實踐的評判和歷史的評說。”當前,脫貧攻堅已經進入決戰倒計時,但面臨的任務仍然艱巨復雜,需鉚足勁兒啃最難啃的“硬骨頭”,堅持從嚴從實從細,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戰“貧”事業經得起“評價”“評判”與“評說”,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夯實責任感,狠抓工作落實,讓戰“貧”經得起群眾的評價。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工作容不得半點“馬虎”,當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各地要抓好統籌、穩步推進,努力把疫情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化解疫情給扶貧工作帶來的危機,還需各級干部夯實主體責任,層層狠抓落實,把貧困群眾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來抓。為克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近段時間,部分扶貧干部巧用“互聯網+”當起“網紅”助力貧困戶打開農產品銷售渠道,充分發揮創新思維、主體思維給貧困群眾“找飯碗”“造飯碗”,這對于廣大一線扶貧干部而言是一種榜樣力量,落實幫扶措施需要與時俱進、精準失策。戰“貧”要經得起群眾的評價得到人民認可,就要繃緊弦、加把勁,讓貧困戶摘掉“帽子”自力更生,讓老百姓臉上洋溢出自信的笑容。剩下的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廣大干部萬不可“掉以輕心”麻痹松懈,要以高度的責任感“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強化使命感,提升政治站位,讓戰“貧”經得起實踐的評判。脫貧攻堅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志性工程。廣大干部必須進一步強化使命感,深刻認識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歷史意義和分量,提升政治站位,切實承擔舉旗幟、聚民心、強引領的使命任務,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鑄魂聚力,凝聚起磅礴力量,讓戰“貧”事業經得起實踐的評判。之所謂“攻堅”,深度貧困問題不是一咬牙、一沖鋒輕輕松松就能解決的,脫貧摘帽并不是終點,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所以戰“貧”絕不能只做“表面工作”,要把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的根本問題“連根拔起”,要通過戰“貧”激發出貧困群眾向前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打贏脫貧攻堅戰,承載著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樸素愿望,這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對人民群眾最莊嚴的承諾,必須如期實現,做到真脫貧、脫真貧、不反彈、可持續,讓人民群眾真正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增強緊迫感,保持定力耐力,讓戰“貧”經得起歷史的評說。當前,要在繼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增強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的緊迫感,持續發力攻克下最后的“堡壘”。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的重中之重,在這關鍵之年,要堅決克服疫情影響,及時按下戰“貧”“恢復鍵”,絕對不能麻痹松懈心存僥幸,越到最后越要咬緊牙關堅持一股勁,在最后關頭繼續發揚偉大斗爭精神,加大工作力度、投入力度、幫扶力度,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為驅動,為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付出更大努力。(作者:楊曉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