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以高質量在線教育教學應對高校疫情防控大考

核心提示: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大考”,北京大學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決策部署,全員動員、群策群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育人工作“賦能”,在“云端”構筑思政育人、教學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環境育人“五位一體”的育人體系,努力把疫情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切實做到停課不停教、不停學、不停研。

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疫情防控工作,對高校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推動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了一系列要求。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核心使命,不管遇到什么困難,無論在什么情況下,“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和使命都不能動搖,必須堅持兩手抓、兩手硬,不僅要切實保障好師生的健康、校園的穩定,還要千方百計化解危機、創造條件,把教學科研抓緊抓實。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們要進一步提振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勇氣,增強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努力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講好抗疫一線故事,深化思政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樹人的靈魂工程。疫情防控是一部生動的思政教材、一堂充實的育人大課,在這一特殊時期、特殊情境主動開展思政教育,既是做好疫情防控的客觀需要,也是引導學生增強愛國情懷、紀律意識、擔當精神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誰贏得了互聯網,誰就贏得青年”。北大切實把思政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緊密融合,將“面對面溝通”轉型成“鍵對鍵引領”。通過學習強國號、學校新聞網、官方微信、微博等21個新媒體平臺,連續推出40余期主題報道,學生黨團支部、團學組織持續開展形式多樣的線上主題黨團日活動,及時向學生講清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優勢,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比較優勢,及時宣傳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和疫情防控成效,及時推送黨領導人民抗擊疫情的感人故事,及時報道學校抗擊疫情的有關情況和動態。為支持國家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北大派出了453名醫護人員組成的、建校以來規模最大的醫療隊馳援湖北,其中有14位醫護人員在與病魔進行“白刃戰”的戰場上光榮入黨;上千北大醫科學生奮戰在流行病調查、數據統計等抗疫崗位;還有許多湖北選調生、志愿者、北大校友奮戰在抗疫戰線,學校積極講好這些身邊人的故事,讓學生身臨其境、深受觸動。通過一系列入耳入腦入心的思政教育,北大積極引導學生堅信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疫情;堅信通過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黨和政府將全面總結經驗教訓,補齊短板,進一步完善國家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堅信中國經濟有著巨大韌性,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不會停止、不會中斷。

2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正在北大首鋼醫院實習的西藏大學醫學院學生回信,這是對廣大醫學生、廣大奮戰在抗疫一線醫務工作者的極大鼓舞和激勵。北大第一時間組織師生學習回信精神,在全校學生中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培養同學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北大學子們表示,要時刻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主動投身基層,積極奉獻基層;要秉承北大醫學精神、銘記醫者初心,把心中的熱血化作夯實醫學本領的動力,扎根中國大地,服務中國百姓,成為國家的棟梁。

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以來,北大學子在這場“人民戰爭”中進一步增強了愛黨愛國情懷,并發揮自身優勢,與所在地基層群眾一同做好防護、一同抗擊疫情。很多同學主動加入志愿服務隊伍,有的在自家小區承擔疫情防控工作,有的發揮專業所長加入防疫翻譯工作組,有的承擔家鄉當地物資及信息對接工作,有的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協助數據分析,在抗疫戰線上貢獻青春力量。

打造“云端”三尺講臺,推進教學育人

課堂教學是立德樹人的主渠道、主陣地。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建設好網絡課堂、高質量開展在線教學,既能及時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也能確保學生安心在家學習、維護防控秩序。根據疫情情況,北大黨委預先研判、迅速行動,于1月18日召開了專項工作會,制定防控方案,專門設立教務教學工作組,提早部署在線教學,確保疫情防控期間教學工作有序開展。

在線教學不是簡單地把課堂搬到網上,而是有其特殊的教育規律,特別是大規模在線教學仍有許多新挑戰、新探索。為了給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北大針對不同學科、課程、年級等特點,因材施教、因課制宜。經過全校共同努力,自2月17日起,北大有2613門本科生課程和1824門研究生課程陸續采用直播、錄播、慕課、在線研討等多種方式開展線上教學,最大程度發揮網絡教學的優勢。為保障教學質量,學校制定了在線教學質量標準體系,編制專家問卷和學生問卷,設立調研組每天跟蹤在線教學運行情況,及時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隨著信息化不斷發展,知識獲取方式和傳授方式、教和學關系都發生了革命性變化。這也對教師隊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北大及時搭建在線培訓平臺,組織了15場培訓,幫助教師理解在線教學的特點、掌握在線教育的技術、提升在線授課的能力,更好地適應“互聯網+教育”的時代潮流。學校的院士、老教授、中青年教師,無論之前有沒有接觸過在線教學、是否熟悉計算機操作,都以飽滿的熱情自覺投入到培訓和備課工作中,展現了高尚的師德師風。中文系陳平原教授就稱自己是“臨老學繡花”。

盡管疫情留給大規模在線教學的準備時間較短,但北大全體教師同心戰“疫”、眾志成城,開設了在線思政課、專業課、公共衛生課、心理健康課、體育課、音樂課等內容豐富的課程,一些課程還面向社會開放,有力促進了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北大有近7000名留學生,學校實現“同一個世界,同一堂課”,既通過“云課堂”向他們傳遞知識與思想,也向他們介紹中國疫情防控的舉措和成效,維護中國良好的國家形象。北大的國際師生、校友、合作伙伴紛紛聲援北大,為中國加油。

精心的設計、精彩的內容、精湛的講授,讓許多課程獲得良好反響,不僅順利推進了教學進度,還產生了一批深受學生和社會公眾喜愛的“網紅課程”“網紅教師”。北大在網絡教學上進行的新探索、新實踐,不僅保障了學生在“云端”聆聽受教、健康成長,也向社會有力傳播了知識的聲音和科學的光芒,在疫情防控總體戰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充實在線多維支持,強化服務育人

這次疫情給大學生的畢業、就業帶來較大影響,也給學生帶來心理波動、心理壓力。為學生提供高質量服務,解決他們面臨的緊迫問題,既是人才培養的必然要求,也事關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北大針對畢業生、心理困難學生、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湖北籍學生等重點群體,搭建多方位網絡服務平臺,提供系統性支持,讓他們感受到學校的態度、力度、溫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注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統籌做好畢業、招聘、考錄等相關工作,讓他們順利畢業、盡早就業”。北大認真貫徹落實這一重要指示精神,制定《疫情防控期間畢業生就業管理辦法》,啟動“最暖就業季 還在你身邊”主題活動,設置就業咨詢24小時熱線;依托微信群、在線教育平臺、視頻會議系統等開展“心手計劃”“求職下午茶”等職業發展類指導活動;上線“空中宣講會系統”,在半個月內舉行十余場線上宣講會,全力保障就業信息、用人單位與畢業生群體的精準對接。近日,學校主動出擊,聯系各大企業、各類用人單位,為畢業生提供5萬余個優質就業崗位。線上“空中宣講會”比往年線下招聘會提供的崗位多出40%。

為幫助學生克服焦慮情緒,北大于2月1日開設了全國首家高校遠程網絡視頻心理咨詢系統,開通心理援助24小時防疫熱線。針對心理困難學生群體,組織力量提供“點對點”服務,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主動聯系、關心身在疫區的學生,給1419名湖北同學及湖北選調生郵寄慰問信和口罩等防疫物資,幫助他們做好心理調適。發揮北大醫學優勢,積極開展疫情防護知識科普宣傳,開設《突發事件心理危機干預》《醫學研究中的學術規范、安全防護與相關法規》等課程,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疫情,做好科學防護。

北大扎實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支持工作,保障每一名學生的獲得感、幸福感。第一時間為12名因疫情原因突發經濟困難的學生發放臨時困難補助。向2334名經濟困難學生發送口罩15000只。提前研判延期開學、社會管控對經濟困難學生以及資助政策的影響,精準摸排、簡化流程,網上辦、馬上辦、即時辦,確保學生在疫情期間依然能夠應保盡保地享受國家和學校各項資助政策。

為充分掌握學生情況,各院系的老師、班主任、輔導員分批次共計撥打十萬多個電話,著力做好學生信息摸排和跟蹤服務。自1月26日學校發布延期開學通知以來,通過對學生進行耐心細致的說服引導,實現了燕園校區內地學生“零返校”。開發燕園學子“云戰疫”信息報送平臺,覆蓋率100%,每12小時更新學生情況,確保信息及時全面準確。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家校互動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務。

增進師生教學相長,推動文化育人

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和諧密切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最重要的基礎,也是大學最核心的文化。師生關系融洽,才能充分發揮教師言傳身教的示范效應,引導學生“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北大開展線上教學的實踐表明,依托網絡技術,“教”與“學”的互動可以更活躍、更順暢,“師”與“生”的交流能夠更深入、更充分。這也是保障在線育人質量的“秘籍”。

在線上教學中,有的教師通過直播聊天框與學生進行實時互動,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第一時間反饋解答,顯著提升了學習效率。有的教師除直播互動課堂外,還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快手等社交平臺,使用視頻、文件分享、線上討論等方式,指導學生自學,展開交流討論,使課堂得到延伸。有的教師使用“答題”“花名冊”“下課倒計時小時鐘”“云盤共享”等網絡小工具,有效增強了在線教學的吸引力、親和力、感染力。

通過與老師們的密切交流,學生們表示:以前與老師的交流只限于學業,“現在發現老師的網絡語言比自己還用得溜”。有什么問題可以在群里隨時請教老師和同學,彼此啟發了很多新想法,希望擊退疫情重返校園后,這樣的交流群還能存在;老師們還十分關心大家的身心健康,經常提醒大家注意防疫,給學生寫的關于防疫感想的朋友圈點贊評論,雖然和老師之間的物理距離遠了,但心理距離卻更近了。學生們的心聲反映了在線教育給立德樹人帶來的新活力、新動能。北大將認真總結經驗,引導教師當好以德立身、以德施教的“大先生”,讓學生在潤物無聲的育人文化中修身樹德、健康成才。

營造優良網絡空間,加強環境育人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立德樹人的成效與環境潛移默化的熏陶密不可分。在線教育的空間雖然是虛擬的,但網絡環境對學生的影響仍然是實實在在的。加強網絡空間建設,既能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也是實現“環境育人”的基礎工程。

便捷穩定的網絡平臺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通過對網絡流量、承載能力的預先研判,北大及時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北大教學網”等校內網絡學習平臺,向全校師生提供教育網資源共享服務。針對師生和不同課程的多樣化需求,北大還利用Canvas教學平臺、北大媒體資源服務平臺等,提供在線短視頻微課剪輯制作、媒體資源視頻點播等有力的技術支持。迅速增配了178臺(套)視頻會議設備,為全校各單位提供桌面視頻會議服務,保障各單位之間能夠及時有效溝通。

網絡平臺建得好,還要確保學生用得上、用得好。學校逐一摸排2334名經濟困難學生開展線上學習的現實困難,第一時間給每人發放上網流量補助300元,已全部發放到位,進行精準資助。經摸排,全校有132位經濟困難學生家庭沒有電腦或者沒有網絡,學校為這部分同學配置了電腦、手機等移動終端,保證所有同學“一個都不掉隊,一個都不能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輿情跟蹤研判,主動發聲、正面引導”。北大對每日輿情動態與趨勢進行研判,及時發布官方權威信息,澄清不實信息,旗幟鮮明講政治、耐心細致講道理,守好網絡陣地。發揮學校新媒體矩陣作用,圍繞疫情防控、思政教育、線上教學等主題推出大量生動、活潑、可信、可愛的新媒體作品,更注重通過深入淺出的學理辨析來做好思想引導,讓正能量充盈網絡空間,讓學生的成長環境更加清朗、更加陽光。

北大全體師生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支持國家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在教育教學模式上不斷開展新探索新實踐,為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交出更加優異的答卷。

作者:邱水平,系北京大學黨委書記

[責任編輯:王爽]
標簽: 高校   在線教育   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