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教育參閱 > 正文

“四聲”課堂文化 打造優質品牌學校

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諾貝爾生物學獎頒獎典禮的禮堂里,曾舉行北京中小學生與諾獎評委會主席以及諾獎獲得者的對話活動。同學們提出了許多很有意思的問題,比如:現在的研究成果大都是團隊合作取得的,但為什么諾獎只發給個人,而不發給團隊?為什么諾獎不發給許多很有影響的發明家,而只發給有意義的發現者?對諾獎獲得者的研究成果,同學們也提出了許多質疑和追問。在這場氣氛十分熱烈的即席對話中,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以下簡稱“人大附小”)的同學尤為活躍,他們所表現出來的那種特有的從容態度、追問氣質和提出的有價值問題的特質表現,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前不久,我到人大附小聽課,似乎找到了同學們在與諾獎精英對話中表現優異的答案。在一年級的數學課上,學生十分活躍,熱烈質疑與辯論的課堂已現雛形;在六年級的數學課上,學生已展現出比較成熟的思辨能力。可以說,學生在瑞典的表現不過是人大附小“四聲”課堂文化建設的成果。

近年來,人大附小鄭瑞芳校長創新提出以“四聲”課堂文化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即倡導課堂要有笑聲、掌聲、質疑聲和辯論聲;要將單純傳授知識的課堂,轉變為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加強思維能力培養的課堂,從而打造了基礎教育的優質品牌學校。人大附小“七彩教育”理念倡導讓每一個生命獨特綻放,希望每一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氣質,從而適應未來對人才發展的需求,“四聲”課堂文化理念遵循的正是這樣的理念。他們先是從數學學科率先嘗試,研究課全校觀摩,老師們看到了學生在課堂上不一樣的表現,開始意識到有“四聲”的課堂與沒有“四聲”的課堂是不一樣的。為了形成“四聲”課堂文化,2017年,學校還研制出課堂“四聲”文化學生用語,以第一人稱“我……”表達觀點,凸顯人大附小“說錯了也要理直氣壯”的課堂教學理念,從而塑造人大附小孩子們的獨特氣質。

在人大附小聽課后,我感覺鄭校長的理念已在課堂教學中真正落地。這是人大附小課堂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成果,它給我們帶來了幾個重要的啟示——

一是關注課堂文化是為了改變課堂。課堂教學水平是學校教育水平的集中體現,而課堂文化又是課堂教學水平的集中反映。現代學校的文化建設,不僅要重視學校的環境文化、制度文化,更要重視學生每天在學校度過主要時光的課堂文化。人大附小所提出的“四聲”課堂文化并不完全否定傳統的課堂文化,我們還是要“說教精彩、解惑精辟、啟迪精妙、示范精美”;但課堂文化必須隨時代變化而變革,“四聲”課堂文化就是對傳統課堂文化的創新。這個主張容易理解,也相對容易落實。

關注課堂文化是為了改變課堂。在教學改革中,我希望校長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改變課堂上。在人大附小,鄭瑞芳校長能主動提出創建課堂文化的主張,并積極探索實施途徑,是很值得贊賞的。

二是轉變課堂是為了轉變學生。我曾在加拿大與多倫多大學的教授座談。他們認為,中國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得很好,甚至在中國數學基礎中等的學生,在加拿大考上一個較好的大學也不是很難;但是進入大學后,中國學生在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能力等方面即失去優勢,所以常常是入學率不低,但畢業率不高。這正說明我們的課堂文化存在問題。

馬云曾在俄羅斯國際創新發展論壇上發表演講,他說,新技術將會取代很多職業,但是機器不會完全取代人類的工作。人類歷史上的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會使很多職業消失,但卻創造了更多的職業;現在,我們同樣失去了很多職業,以后還會有很多職業消失,但一定也會有更多新的行業誕生。這就要求我們現在培養的人要不斷學習,不斷適應時代的變革。因此,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能力已成為人類終身學習和發展的基礎。顯然,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使學生獲得這些能力。因此,改變課堂歸根結底是為了改變學生。

所以說,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對學生固然重要,但是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獲取特定知識已經變得非常容易,知識爆炸時代的“知識”也在不斷經歷迅速的老化更新。這就引領教育從“知識傳授”走向“能力發展”。現代教學改革更加注重培養能力,特別是思維能力、實踐能力、交往能力和創造能力。在課堂中倡導以問題為紐帶,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審辯性思維,使學生改變被動的盲目的接受型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始終保持足夠的好奇心,在探究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發展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尤其是當前,傳統課堂最缺乏的就是審辯能力的培養,而審辯能力就是從質疑開始,而后經過理性思考,證實或者證偽,最后得出理性的判斷。在人大附小“四聲”課堂文化中,強調質疑聲,即抓住了課堂文化建設的靈魂。質疑是什么?質疑就是對未知的探索。

我們觀察一個課堂,關鍵不是看它是否熱熱鬧鬧,而是要看學生提出的問題是不是他未知的,他對未知是否有窮追不舍的精神。哥倫比亞大學的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與學生對話時說,有一本名為《假如給小老鼠一塊餅干》的繪本很有意思——人們給小老鼠一塊餅干后,它還要牛奶;給了牛奶后,它還要吸管;給了吸管后,它還要餐巾紙……它沒完沒了地要。他說,科學研究就要像這個小老鼠一樣不斷進行探索,不斷提出新的問題。我們改變課堂,就是為了培養這樣的一代新人。

三是改變學生的關鍵在于改變教師。課程是社會包括各利益相關者廣泛參與和集體構建的產物。課程的構建不應該只是一部分學科專家來做,因為課程涉及社會的各個方面,它關系整個社會的發展。課程作為教育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對教育政策提供支持。課程還應對教育改革發揮作用,通過課程的改革來推進整個學習的變革和教師決策的逐步轉變。

現在,能夠進行生成性教學的教師,才是最好的教師。在今天,教師如果事先備好了一節課,然后在課堂上按部就班地講,甚至不用備課,拿來現成的課件邊放邊說,那么,他就等于沒有真正完成教學任務,更談不上建設良好的課堂文化。我非常高興地看到,人大附小“四聲”課堂文化的成功最關鍵的是實現了教師的改變,他們從不理解到有了認同,有了實踐,最后創造了經驗。

教學改革,最終必須發生在課堂上。積極向上的課堂文化創設了一種寬松、和諧的氛圍,一種尊重學生、尊重不同意見的環境。這和陽光與空氣對于萬物生長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樣,是學生人格、智慧、能力生長必要的環境與氛圍。由此可見,人大附小的“四聲”課堂是真實、生動、有深度的課堂,是學生的活力度、參與度、探索度都很高的課堂。為了孩子們的未來,深望人大附小以及所有教育同仁都能在課堂文化建設和打造學校優質品牌方面邁出更大的步伐!

(作者為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名譽主席)

[責任編輯: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