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國內的復工復產正在加速。但近期國際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嚴峻復雜,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加大,這就要求黨員干部要切實扛起復工復產責任,真正將為人民服務的核心宗旨理念貫穿到發展中。各級領導干部要爭做“有心”干部,增強必勝之心、責任之心、仁愛之心、謹慎之心,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攻堅克難、化危為機,不斷開創工作新格局。
【關鍵詞】必勝之心 責任之心 仁愛之心 謹慎之心
【中圖分類號】D263 【文獻標識碼】A
疫情發生以來,從阻斷本土傳播,到嚴防境外輸入,從落實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到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盡管階段不同、情況不同、任務不同、重點不同,但考驗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如何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動經濟社會系統正常運轉,如何在鞏固疫情防控成果的前提下完成經濟社會發展的既定目標任務,不僅需要黨中央統籌安排、總體部署,還需要地方政府協調配合、抓緊抓細落實,尤其需要領導干部這些“關鍵少數”做好“領頭雁”、當好“領頭羊”,增強必勝之心、責任之心、仁愛之心、謹慎之心。舉國同心、上下一心、萬眾齊心,才能不負時代不負人民,在這份大考中提交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才是真正的共產黨人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能不能打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是對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重大考驗。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重要講話中強調,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必須增強必勝之心、責任之心、仁愛之心、謹慎之心。這一要求語重心長、內涵豐富。
增強必勝之心,講的是政治信念。回顧中國共產黨近百年奮斗史、新中國70多年建設史、改革開放40多年發展史,在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團結帶領下,我們經歷了無數艱難困苦,取得了今天的發展成就和國際地位。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不怕困難、不畏犧牲、敢為人先早已內化為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品格。毛澤東同志曾指出:“我們共產黨人是以不怕困難著名的”,“種種困難,遇到共產黨人,它們就只好退卻。”而中國共產黨人之所以具有不屈服不畏懼的革命氣魄,是因為他們有必勝的信心、有堅定的政治信念。必勝的信心和堅定的政治信念就是廣大黨員干部的力量之源。革命戰爭年代,無數志士靠著革命必勝的信念和對革命無限忠誠的政治品格,經受住了非人的嚴刑拷打,在敵人的屠刀下英勇就義;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無數黨員靠著對社會主義制度的堅定信心和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滿腔熱情,勇于犧牲、奮勇拼搏,為實現國家富裕和人民幸福犧牲小我、犧牲小家,奉獻青春乃至一生;社會主義改革時期,無數黨員靠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堅定信心和改革創新的激情,敢為人先、勇于探索、大膽開拓,為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美好生活不懈奮斗。回顧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廣大黨員干部靠著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以身先士卒的革命犧牲精神、戰勝一切困難的大無畏精神、敢為人先的開拓進取精神,引領時代潮流和風氣之先,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以更堅定的信心、更頑強的意志、更無畏的精神,敢為人先、勇打頭陣,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盡快讓國家經濟社會生活回歸正常軌道。
增強責任之心,講的是有為擔當。干部干部,干字當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干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當前,雖然我國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進一步鞏固,但是國家經濟社會秩序需要恢復,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需要如期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需要實現……工作千根針、萬條線,頭緒多、任務重、壓力大,各級領導干部要在黨中央統一部署下,知重負重、主動擔當、敢于作為,做到有位有責、有位有為。責任、有為、擔當,每一個詞背后都是人民對領導干部的殷殷重托和熱切期盼,各級領導干部需要牢記重托、不負眾望,做到靠前指揮、沖到一線,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這就是踐行初心使命的最好行動。
增強仁愛之心,講的是人民立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為了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守的根本立場和根本宗旨。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在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緊要關頭,領導干部要牢記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站在人民立場看問題作決策,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憂人民所憂,當好人民群眾的貼心人。領導干部開展各項工作,心中有民、一心為民,就能深入群眾,傾聽群眾心聲,切實為人民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生活幸福奔忙奮斗;心中無民、一心為利,終將被歷史淘汰、被人民唾棄。
增強謹慎之心,講的是底線思維。“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要做最壞的打算,爭取最好的結果。在鞏固和拓展疫情防控形勢好轉的關鍵時刻,在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秩序全面恢復的關鍵時期,越發需要領導干部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未雨綢繆。在看到形勢趨緩向好的同時,也要看到形勢的嚴峻性、復雜性、多變性,盡量把形勢估計得更復雜一點兒,把事情想得更全面一點兒,把工作做得更細致一點兒。“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各級領導干部要繼續保持高度警惕,不可麻痹大意、僥幸松勁,謹防前功盡棄。各級領導干部要保持如履薄冰的謹慎、練就見微知著的敏銳,防范各種風險挑戰,抓住轉危為機的關鍵點,一時一刻不放松,一絲一毫不馬虎,直至取得最后勝利。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黨員干部要切實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責任
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領導干部增強必勝之心、責任之心、仁愛之心、謹慎之心。這與黨中央對領導干部一貫的政治、思想、組織、作風要求具有一致性,同時又是新形勢新任務下提出的新要求,為的是打贏防疫阻擊戰,早日讓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秩序回歸正常軌道,完成既定的發展目標,為世界經濟穩定作出應有貢獻。要求既明,貴在行動。各級領導干部要在深刻領會“四心”要求精神內涵的基礎上,找準路徑,積極實踐。
增強必勝之心,重在政治堅定。疫情防控形勢的向好發展證明黨中央對疫情形勢的判斷是準確的,工作部署是及時的,舉措是有效的。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展現了中國出色的領導力、組織力、動員力、執行力,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集中統一領導,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辦好事的顯著優勢。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是領導干部增強必勝之心的力量之源。“行百里者半九十。”各級領導干部面臨鞏固疫情防控成果和恢復經濟社會發展雙重任務,一定要堅定必勝信心、堅持到底。在開展工作時,要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嚴把政治方向、嚴守政治紀律;對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要堅決貫徹執行,認真抓緊抓細抓落實;在艱難險重的任務面前,不做逃兵、不做懦夫,要發揮我們黨“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也要上”的革命大無畏精神,敢闖敢干,堅定必勝信心,最終取得防疫戰的勝利。
增強責任之心,重在能力過硬。2017年10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上的講話中要求領導干部要增強幾種本領,他指出:“我們要適應黨和國家工作的新進展,努力增強各方面本領,包括學習本領、政治領導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科學發展本領、依法執政本領、群眾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駕馭風險本領,都必須著力強化。”疫情防控是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關乎千家萬戶、涉及多方利益,是一項需要高超領導水平和治理智慧的艱巨任務。領導干部不僅要有責任有擔當,還要有能力。打贏防疫戰,領導干部需要足夠的知識儲備,不僅要精通自己分管領域的專業知識,使自己成為內行領導,還要對醫療衛生、生物化學、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相關領域的知識具有相當程度的了解,這是科學判斷形勢、準確把握疫情、精準實施對策的基礎;打贏防疫戰,領導干部需要具備優秀的組織管理能力、協調能力、統籌能力,能夠在貫徹執行國家總體部署的前提下,根據疫情發展變化和本地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對策,會抓善抓主要矛盾,把疫情防控的風險降低;在疫情防控總體向好的趨勢下,如何做到控制疫情和恢復經濟發展統籌兼顧,不前功盡棄、不顧此失彼,需要把各項工作抓緊抓實抓細,事事跟進、項項落實。“群雁高飛靠頭雁”,領導干部凡事要多想一步甚至幾步,工作思路要清晰、工作計劃要明確,在統籌兼顧經濟社會發展和疫情防控雙重任務的同時,還要考慮疫情之后進一步完善應急衛生管理體制、疫情防控體系的問題以及疫情之后的心理疏導、民生保障等問題,各項工作的開展都需要領導干部想在前、做在前,有心無能的庸官昏官懶官根本無法勝任。
增強仁愛之心,重在作風扎實。各級領導干部一心為民、全力為民的仁愛之心,總能通過行動表現出來,也只能通過行動表現出來。各級領導干部要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關心人民、愛護人民,以人民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滿意不滿意為衡量工作得失的標準。人民群眾向來心明眼亮,通過一項項工作、一件件實事一定能感受體會得到領導干部的仁愛之心。疫情當前,那些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求真務實、不實事求是的領導干部注定要被淘汰出局。對人民的仁愛之心,靠的是撲下身子、沉下心思,踏實解決人民所憂所盼所急的事情。當前我國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進一步鞏固,領導干部要多關心多落實醫務人員的獎勵津貼、心理舒緩、生活保障問題;要多關心患者的就醫治療康復情況,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要多關心困難群眾,防止一部分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做好社會保障的兜底工作;要多關心廣大人民群眾的“米袋子”“菜籃子”“錢夾子”,保障群眾基本生活;要多關心減負、穩崗、擴就業問題,加大對一些行業復工復產的支持力度,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總之,領導干部要擯棄花架子,多為人民雪中送炭、少行錦上添花之舉,切實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把工作做到人民心坎上。
增強謹慎之心,重在方法得當。“事必有法,然后可成。”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首先,要堅持實事求是。疫情防控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對癥下藥,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如此才能達到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在復工復產的問題上,更不能脫離實際搞“一刀切”,要找到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平衡點、結合點,防治偏頗過激和脫離實際。
其次,要掌握開展工作的辯證法。一是要做到統籌兼顧。要實現防疫控疫與經濟社會發展兩個目標、兩大任務的綜合平衡和協調發展,不能顧此失彼、顧左失右,兩手都要抓。要以發展變化的眼光抓主要矛盾。隨著境外疫情加速擴散蔓延,要在鞏固既有成果的基礎上把防疫重點放在外防輸入上,同時要按照中央統一部署盡快恢復經濟發展的正常秩序。
二是要在“危”中見“機”。此次疫情的暴發當然是一場巨大災難,危害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中斷了經濟社會的正常發展,但是危機中并不僅僅是“危”,還蘊含著“機”。機遇既體現在智能制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展現出的強大生長潛力上,也體現在我國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體系和機制將得到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的契機。“危”不會自動向“機”轉變,需要各級領導干部善于發現機遇、把握機遇,這需要的就是辯證法的智慧。
三是要在“常”中察“變”。所謂“常”就是指發展趨勢和發展規律,“變”就是指事物的發展變化。認識規律、把握規律、按照規律辦事是取得勝利的大前提。當前國內疫情形勢向穩向好發展,但是并未取得最后勝利,還要隨時做好應急、應變的準備。各級領導干部要繼續保持謹慎之心和底線思維,凡事要多些未雨綢繆早備應對之策;恢復經濟社會發展也要按規律辦事,不能不分輕重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不看實際照抄照搬,要時刻根據實際情況有序開展、逐步推進。
取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最后勝利,推進國家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都需要各級領導干部在黨中央統一部署下抓緊抓實抓細。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才是手段;風狂雨急時,立得定方見腳跟。各級領導干部要在疫情大考中爭做“有心”好干部,增強必勝之心、責任之心、仁愛之心、謹慎之心,為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早日步入正常軌道擔當作為、盡職盡責。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0年2月24日。
②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上的講話》,《求是》,2018年第1期。
責編/賈娜 美編/王夢雅